<p class="ql-block"> “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中戈壁省西南部的德勒格尔,当地人称“杭爱山”。这不过是一座块垒嶒嶝的石山,横亘荒漠,粗犷苍凉,除了掠过岩石的北风,没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大都随风而逝,少有人知。燕然山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沉默寡言,固守着心中的秘密,让人充满了探究的冲动。三十多年前,燕然山突然盲盒现宝,向世人展示出秘藏千年的《封燕然山铭》(89),铭文的作者是与司马迁齐名的汉代史学家班固(32~92)。</p> <p class="ql-block"> 1990年的一个夏日,一场骤雨不期而至,牧民额尔登和莫日根跑到杭爱山的断崖下躲雨。不久雨过天晴,他俩无意间抬头,只见雨水洗刷过的岩壁上有一片摩刻的字迹,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醒目。是谁在荒野里留下这些陌生的文字?他俩不敢怠慢,赶紧报告给当地政府部门。</p><p class="ql-block"> 杭爱山发现摩刻文字的消息立即传遍了蒙古国,吸引了大批的记者和学者,但是始终没有闹明白写的是什么。疑案一直拖到了2014年,摩刻首席专家、蒙古国立大学乔玛教授邀请我国内蒙古大学其木德道尔吉教授共同研究,并将相关资料提供给他。由于摩刻文字字体酷似魏碑,其木德教授以为与北魏征伐柔然有关,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其木德教授的学生高建国参与研究,他在摩刻文字中发现有“南单于”三字,认定与东汉两次北伐匈奴的战争有关,于是查阅《后汉书》,终于在《窦宪传》中查到班固的《封燕然山铭》。经过详细比对,摩刻文字虽有残泐漫漶,但可以断定就是班固撰写的《封燕然山铭》。“封”的意思是古人打了胜仗之后祭祀天地,这里指祭祀燕然山。</p><p class="ql-block"> 摩刻文字虽然与魏碑体有相似之处,但基本可以认定是汉隶。由于是刻在坚硬的岩石上,所以笔画少了汉隶的飘逸,而多了魏碑的方整。</p> <p class="ql-block"> 《后汉书》所载班固的《封燕然山铭》共295字,杭爱山摩崖石刻共20行,可辨识的有229字,占比四分之三。经专家研判,可以确定这些文字就是《封燕然山铭》。至此,疑案终于尘埃落定。</p><p class="ql-block"> 班固的《封燕然山铭》是文人亲历战争后的杰作,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辑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p><p class="ql-block"> 铄王师兮征荒裔,</p><p class="ql-block"> 剿凶虐兮截海外。</p><p class="ql-block"> 夐其邈兮亘地界,</p><p class="ql-block"> 封神丘兮建隆嵑。</p><p class="ql-block"> 熙帝载兮振万世。</p> <p class="ql-block"> 班固的《封燕然山铭》一直备受后人推崇,不仅揭载于史籍,还被选入《文选》,成为碑铭的代表作。展读全篇,分为序、铭两部分,序文内容有三:其一,叙述征伐北匈奴的过程;其二,赞颂汉军的威武雄壮与骁勇善战;其三,肯定这次胜利的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次北征的汉军统帅是窦宪,这是一个集褒贬于一身的人物,他在汉和帝时闯了大祸,也立了大功。和帝即位时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嫡母窦太后临朝称制,于是窦氏一门权倾朝野。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心狠手辣,滥杀无辜,引发众怒,连窦太后也无法姑息,只好将其幽禁于内宫。恰在此时,北匈奴南下犯汉,窦宪毛遂自荐,请求率军出征。两军在稽落山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仓皇逃窜;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当时班固在军中任中护军,窦宪命其作《封燕然山铭》,刻石纪功。</p><p class="ql-block"> 汉军凯旋而归,和帝十分满意,拜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永元四年(92),窦宪密谋叛乱,不料东窗事发,被革职查办。窦宪逃回封地,不久自杀身亡。由于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受到株连,免职回乡。结果又遭到种競诬陷,被捕下狱,同年死于狱中。</p><p class="ql-block"> 窦宪一世枭雄,功过相抵,死不足惜;倒是班固一介书生,无辜送命,令人痛心。</p> <p class="ql-block"> 《封燕然山铭》是我国“边塞纪功碑”的源头,又出自史学大家之手,其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不可估量。中国自古讲究“出师有名”,对每场战争都有道德评判,汉军反击匈奴入侵,并取得燕然山大捷,历来被定性为正义之战。班固有幸随军出征,亲眼见证了作战的全过程,认为此战“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安全,也弘扬了“大汉之天声”。于是,他饱含激情写下了《封燕然山铭》,从此汉语多了一条成语——燕然勒功。</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燕然山矗立于天地之间,崖壁的铭文吸吮着日月精华,至今熠熠生辉,像别在老兵胸前的一枚勋章。</p> <p class="ql-block"> 甲辰 孟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