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记】之奇峰险山

北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林以山水闻名天下,漓江与牡丹江左右绕城形成环抱之势,靖江王府就座落在两江一峰之间,后有靠山独秀峰,前有两江聚财气,据传是明朝谋士刘伯温占此风水宝地,靖江王府世袭达二百多年之久。“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留有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其中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于此。太平岩是明朝时靖江王在洞里发现“太平通宝”而得名,洞内有60甲子神的摩崖线刻像。中国传统文化六十甲子太岁保护神摩崖石刻像。六十甲子太岁有不同的名字,长相和个性,他们每年轮流值班,巡回天地之间,护佑众生,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守护神。我在太平岩找到了自己的保护神,并行跪拜之礼,祈求家人和自己平平安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有五福石刻,分别为:刘伯温书“风水福”、朱佐敬书“方全福”、郭司经书“醉有福”、吕洞宾书“全家福”、乾坤皇帝书“天子福”。每个福字都赋予不同的寓意和内涵,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纳福赐祥不可分。拓字按传统工序繁琐复杂,而利用现代工艺只需按字推墨,一个福字片刻间就能求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叠彩山距离独秀峰不远处,是桂林主峰之一,“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游览了叠彩山之后,写了篇《叠彩山记》,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叠彩山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叠彩山有着“登上叠彩山,活过一百三”的民间谚语,以此表达叠彩山又为长寿山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从名字就能猜到,如意峰应该是汇聚了阳朔以及所有人当美好祝愿的,登上如意峰,心想事能成。当然如意峰最大的看点不在山上,而是坐着缆车俯瞰桂林喀斯特地貌的那一份惊叹与震撼,只见石林如竹笋般密布,翠绿中透着几份坚挺,有一种海水波涛起伏的韵律与节奏,仿佛那种绿随时都有流动的迹象。难怪诗人杨立新赞曰:“玉柄横空岭几重,千年笏板白云封。应疑天上落如意,化作漓江第一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就显得隐秘而曲折,好像草丛中游走的巨蛇,梯田被隔成小小的方块,像一块块贴了彩色纸的窗户,显得矮小又不失光亮。在透明的玻璃栈道上,脚下是一座山倒立的样子,它更像一根插在地上的圆锥,浑身长满了翠绿的枝条与苔癣,这些山形状各异都以独立的面目示人,给人一种排兵布阵和绿色迷宫的感觉,想要一探究竟却又力不从心的失落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上如意云顶,仿佛站在了天空之巅。远处的漓江弯弯曲曲的,宛如一条银色的细线,穿越在翠绿的山峦之间。阳朔镇静静地躺在江边,红瓦青瓦的房屋依次排开,一派古朴而又宜人的景象。秀表天外,摘星揽月,眺望群山,河水如带,祈愿祝福,快意人生,让人无不有“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的心灵婆娑之妙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鼻子山是桂林标志性景点,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也是桂林人崇拜的精神图腾。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桂林经常洪水泛滥,一只神象被桂林的美景所吸引,它决定留下来帮助这里的人们摆脱洪灾的侵扰,巨象用它长长的鼻子吸水排洪,最后化身一头石象常年驻守在漓江与牡丹江的交汇处,护佑着这里的一方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