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岗山,也称作“黄冈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和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镇和境内,山的南麓属于福建省,北麓属于江西省锚点 。</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介于北纬27°33 —27°54ˊˊ ,东经117°27 —117°51ˊˊ之间。其最高峰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山顶有江西省和福建省的界碑,福建省于1990年所立的“武夷第一峰”石碑,而后江西省于1997年立的''黄冈山''石碑。 </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地势高低悬殊,在面积556.7平方公里的小范围内,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160.8米,形成十公里长的垂直带谱。</p><p class="ql-block"> 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及零散的毛竹林带,随着海拔的剧增,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性树种增多,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转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当到海拔约1900米,视线豁然阔朗,遍布南方铁杉和黄山松构成的针叶林带;继续往上,到了海拔越2000米处,低矮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构成中山矮曲林带;山顶缓坡,是禾草为主的中山草甸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也体现了气温、降水量、土壤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的垂直带谱。</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景区总面积为539.35平方公里,景区里有着动人传说的七星山、望夫山、擂鼓岭、梵安寺和试剑石,还有红色旅游点东坑暴动遗址和石垅村王家的苏维埃遗址等等。还是我国中亚热带中心森林景观保存较为完整、较原始的地区,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水域资源,形成了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生态旅游景区,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以“大山、大谷、大自然”的独特品牌,区内拥有奇峰险壑、山花古树、飞鸟走兽,迷人的近月、壮美的日出、奇幻的云海、宏伟的峡谷、古朴的关隘等资源。</p><p class="ql-block"> “大山”: 大陆东南第一峰、千峰之首——黄岗山(海拔2160.8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临黄岗山顶,环顾四野,东面山峰青碧缥缈如海市蜃楼,西面群峦似酣睡的美人,远望群峰叠嶂,延绵不绝、气象万千;多变的气候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风急云驰,那云海时如轻纱缥缈,时而又是波涛翻涌,气象万千;云起脚底、千峰来朝,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大谷”: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的地质构造断裂带,为中国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站在海拔1600米的陡崖处,黄岗山(海拔2160.8米)和独竖尖(又称读书尖),海拔为2128.5米14,矗立峡谷东西两侧,谷底云蒸雾霭,溪水急者舞白练、缓者现碧潭,民居错落如积木,气象幻化万千。</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米以上范围,是东南地区最后的中山山地原始林保存地,森林覆盖率超过96%。密林森森,古木苍苍,珍禽异兽出没路旁,加上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到5人的宁静,这里是自然的王国。</p><p class="ql-block"> 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地处上饶市铅山县境内武夷山脉西北坡。是以保护中亚热带中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原生地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同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06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濒危雉类野外研究基地,2009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 “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称号。</p> <p class="ql-block"> 群里好多驴友经常在耳边唠叨:啥时安排去登江西第一高峰~黄岗山啊!一双耳朵听得早就起了老茧。由于黄岗山山高路险,登山难度系数较大,一直犹豫着是否要去;一次偶然的聚餐上,在大家的极力揣兜下,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于2024年11月10日来一次与黄岗山的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 这次黄岗山之行安排的是当天往返,故在月朗星稀的凌晨我们就出发了,你看那白天车水马龙的街上空荡荡的。</p> <p class="ql-block"> 早上五点半,大家就全部到达了预定的登山起点</p> <p class="ql-block"> 自进入万年地界,天空就向大地飘洒下来不大不小的雨水,到了起点,雨水依然继续,大家不惧风雨,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穿戴好雨衣,扑向高山。</p> <p class="ql-block"> 朦朦胧胧地可以看到远方的山腰上挂起了云朵,这是出现云海的先兆</p> <p class="ql-block"> 在竹林中,驴友的佳发现了一窝竹叶青蛇,所幸黑暗之中无人踩到,否则麻烦大了</p> <p class="ql-block"> 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红眼睛蛇等,是蝰科下一属有毒蛇类的统称。根据全球生物物种名录的分类标准,该属下共有49个种、7个亚种。竹叶青蛇体长在300~660mm之间,但最长个体可达1130mm;一般来说,蛇体背及两侧为鲜绿色,腹面为浅绿色,但也有例外,如台湾竹叶青蛇背面紫褐、灰褐或棕灰色,腹面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竹叶青蛇的头背部完全被小鳞覆盖,蛇头大呈三角形,上颌骨极短且较高,上面有一对中空的管牙。张口时,管牙会随上颌骨的转动而竖立。</p><p class="ql-block"> 竹叶青蛇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等地区;其尾部具有缠绕性,是一类树栖蛇,大部分时间栖居在乔木或灌木上。竹叶青蛇是广食性蛇类,以多种脊椎动物为食,利用颊窝中的热感受器寻找食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福建竹叶青蛇耐饥饿能力极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能存活长达38个月。竹叶青蛇有卵胎生和卵生两种繁殖方式。在已确定繁殖方式的29种竹叶青蛇中,绝大部分物种为卵胎生。</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6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的竹叶青蛇属物种中,尼科巴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labialis)被评为极危(CR)。另外还有7种被评为濒危(EN),4种被评为易危(VU),3种被评为近危(NT),其余物种则为无危(LC)或数据缺乏(DD)。</p> <p class="ql-block"> 群山笼罩在朦胧的雨雾里,犹如披上轻纱的美女静谧安详</p> <p class="ql-block"> 遇到一段五六米高的陡峭山体,长满青苔的石壁雨后非常湿滑,为了安全起见,自由飞翔先行攀爬上去,系好绳索才让大家次第援绳而上</p> <p class="ql-block"> 大雨之中,大家继续勇敢地向上攀登</p> <p class="ql-block"> 登上这块大石头,上面就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这儿可以远眺黄岗山主峰以及山坞外面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 群山万壑中云海缠绕、仙气飘渺</p> <p class="ql-block"> 对面的黄岗山主峰云雾缭绕中透出金黄的草色,有人说:因为春季主峰上遍地的萱草开满金黄的花朵,远远望去整个山岗一片金黄,故名黄岗山;但我曾两次于春季登顶黄岗山,未曾见到萱草花开满山岗的景象;到时这次秋登黄岗山,中山草甸萎黄后,整个山岗金黄一片,这样的黄岗山更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松萝是松萝科松萝属的植物。松萝淡灰绿色或棕黄色,呈丝状缠绕成团;地衣呈二叉状分枝,主枝基部较粗,愈近前端分枝愈细愈多;粗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纹,略有弹性,不易折断,断面白色,中央可见有线性强韧的中轴,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p><p class="ql-block"> 松萝现分布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p><p class="ql-block"> 松萝喜生长于深山老林树干上或岩石上。</p><p class="ql-block"> 松萝全株入药,有消炎、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气管炎、乳腺炎、创伤感染、溃疡。据药理研究表明,松萝有抑菌作用。 </p><p class="ql-block"> 《神农本草经注》中记载“味苦、甘,平,无毒。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一名女萝,生熊耳山川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p> <p class="ql-block"> 天公造化,青苔长成动物的形状了,活脱脱是只绿毛哈士奇</p> <p class="ql-block"> 这里离主峰已经近在咫尺,中山草甸主体一览无余,云海景色更加炫酷</p> <p class="ql-block"> 波叶红果树是蔷薇科红果树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叶片较小,椭圆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边缘波皱起伏;复伞房花序密集多花,近无毛,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白色,近圆形,基部具短爪;果桔红色;种子长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p><p class="ql-block"> 波叶红果树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区。波叶红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稍耐阴,要求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波叶红果树繁殖方式为播种、扦插或分蘖繁殖。</p><p class="ql-block"> 波叶红果树树姿美丽,具盆景状,冬季红果累累,叶色变红,极具观赏价值,适宜孤植或配植在假山、岩石边,也适宜作盆景栽培。</p><p class="ql-block"> 波叶红果树干缩率小,强度中等,干燥快,不开裂,稍变形,稍耐腐,可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单板等。</p> <p class="ql-block"> 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 Paxton),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树皮灰白色,幼枝具纵脊及沟,叶片厚革质,呈长圆形,全缘,先端具硬刺;花序簇生于叶腋内,花很小呈淡黄色,花瓣长圆状卵形;果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熟时为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p><p class="ql-block"> 陈藏器说“此木肌白,如狗之骨”,后改“狗”为“枸”,因此得名“枸骨”。</p><p class="ql-block"> 枸骨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在朝鲜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50-1900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耐干旱,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较耐寒;喜阳光,也耐阴,适宜在阴湿的环境中生长。</p><p class="ql-block"> 枸骨经常采用播种法及扦插法进行繁殖。</p><p class="ql-block"> 枸骨根有滋补强壮、活络、清风热、祛风湿之功效;枝叶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果实用于阴虚身热、淋浊、崩带、筋骨疼痛等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和《本草纲目》中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枸骨种子含油,可作肥皂原料;树皮可作染料和提取栲胶;木材软韧,可用作牛鼻栓;树形美丽,果实秋冬红色,挂于枝头,可以供庭园观赏。</p><p class="ql-block"> 枸骨有个别名叫“鸟不宿”,形容它的叶子多刺,连鸟都不会停在上面,实际上它的成熟果会吸引大量鸟类停留。</p><p class="ql-block"> 枸骨的花语代表了友好、平安和幸福,是欧美国家重要的圣诞花木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主峰下面的一个山峰,环顾四周,中山草甸主体部分尽收眼底,金黄的草色让人有种遍地都是黄金的赶脚</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云海苍茫大气</p> <p class="ql-block"> 中山草甸,起自三港至黄岗山顶公路26公里处,迄至峰巅的两侧及四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常风大、湿度大、温度低、雾日长、雨量充沛。这里坡缓景秀,岩磊俱无,肥草丛生,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犹如铺地连天的金色地毯,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草甸以野青茅、沼原草、芒、野古草等为建群种,还散落着菊科、莎草科等20余种中生植物。群落中时有少量的幼龄黄山松、薄毛豆梨、波缘红果树等灌木,虬屈盘绕,奇诡变异,类似加工的盆栽,实系受高山疾风劲吹所致,别具奇木特色。</p> <p class="ql-block"> 12点50,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攀登,大部分队员登上了主峰</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岗山最高点,但见:云雾充满山间,群峰犹如雾海中的群岛。山风吹来,云雾如团似絮,一会儿在你身边缭绕,一会儿又飘然离你而去。远处山峦,近处草甸,在云雾中皆忽隐忽现,满山遍野金黄的草甸中翠绿的松木林点缀期间,景致绝妙奇秀。</p> <p class="ql-block"> 先行登顶的队友等了整整一个小时,后面的队友才登顶,补充能量后,赶快合影、拍照,然后赶紧下山</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透过密林空隙可以看到更大的云海,苦于没有观景处而无法留下更美的云海图片,好不容易发现一个观景处,也只能看到一丢丢云海</p> <p class="ql-block"> 沿着轨迹加急行走,也还是在山脊线拐入下坡处就不得不打开头灯,然后是坡度陡峭的一路直线下降,竹林中到处都是倒伏的竹子和砍伐留下的竹梢,有的地方是遮得严严实实,很难判断是实地还是石崖,黑灯瞎火的,走得是步步惊心。</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多小时的连续下降后,到达了一条类似机耕道的路上,后面的队友还在半山腰呢,先下来的队友只得在此等候,这里已经偏离了轨迹百余米,几个队友便一起前行探路,并上轨迹的路径目测是在陡峭无比且茶树稀落的茶园里,这里还有五百米的高差,陡峭松软的茶地里危险系数较大。领队决定还是沿着右边一条路径十分清晰的山路下山。探路回到机耕路口,后面的队友也到了,大家便沿着山路开始下撤,虽然山路同样陡峭,但路边有毛竹和小灌木可以借力、路边草丛中同样可以走人而且土地硬实,大家走得是相当的顺利</p> <p class="ql-block"> 半个来小时后,山下灯火通明的民居就映入了眼帘</p> <p class="ql-block"> 8:30队友们陆陆续续地安全到达公路上,自出发至此总耗时近15小时,环穿黄岗山之旅圆满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