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锁泥塑,洪洞工美!

秀灵手工艺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工艺美术协会深入龙马站,开展了一次对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锁泥塑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p> <p class="ql-block">  郭香锁,作为香锁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其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郭香锁,1956年出生于洪洞县龙马乡沟北村,自幼便对艺术充满热爱,尤其擅长美术。高中时期,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员,负责画漫画、组织展览,得到了美术老师樊宪瑞的赏识与指导。1973年至1975年间,他在万安重点高中学习,期间跟随樊老师学习泥塑,创作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如《逃荒》、《要饭》、《抓壮丁》等,这些作品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 1978年,樊老师退休后,郭香锁继续跟随老师在各地寺庙修复神像,长达八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继承了樊老师的技艺,还吸收了明代仇英的艺术精髓。1981年,郭香锁与樊老师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老同学杨振宇合作,在魏村牛王庙修复旧像,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技艺。</p><p class="ql-block"> 数十年来,郭香锁参与了陕西八仙宫、陕西华山玉泉院、灵石绵山三清殿、药王殿、地藏殿以及侯马宝峰院等多地的神像修复与雕塑工作。2011年,他在高池无影塔为梁宗堂道长塑包骨像,即内部为梁道长的骨骼,外部则是其面貌形象,开光时受到了梁道长弟子们的高度赞誉。他的作品在两省十余县的五十余座寺院中均获得了广泛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郭香锁不断钻研、实践,从造型到形象刻画,既继承了传统程式,又不拘泥于形式,力求深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如今,已有三十多位徒弟跟随他学习泥塑技艺,其中十多人已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更有三人技艺高超,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郭香锁仍在不断学习与探索,致力于将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郭香锁的工作现场,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与智慧。无论是细腻的表情还是生动的姿态,都展现了他对泥塑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深情地讲述着自己几十年来的拜师学艺经历,以及传承泥塑技艺的传奇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珍贵的照片与资料记录了郭香锁的泥塑生涯,见证了他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代大师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附:郭香锁工作经历如下:</p><p class="ql-block"> 1.1973年,在万安高中读书时,他作为美术老师樊老师的助手,用泥塑制作了万安治保主任杨华文全家的历史场景,共30余尊。</p><p class="ql-block"> 2. 1979年,跟随樊老师前往陕西八仙宫参与神像修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3.1980年,与樊老师一起在陕西华山龙王宫修复龙王像,随后又在玉泉院修复三清像。</p><p class="ql-block"> 4.1981年,在临汾魏村牛王庙与樊老师的老同学杨振宇合作修复旧像。</p><p class="ql-block"> 5. 1983年,与樊老师共同前往广胜寺地藏殿修复旧像。</p><p class="ql-block"> 6. 1985年,因樊老师年老体弱,郭香锁开始独立作业,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仍会向老师请教。</p><p class="ql-block"> 7.1990年至2000年,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实践,他在各地庙宇创作了大量泥塑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 8.2003年,在乾元山塑像50余尊,其中代表作是修塑披头祖师像。</p><p class="ql-block"> 9. 2004年,在侯马上马乡宝峰院(天宁寺)修复三佛六菩萨及其靠背。</p><p class="ql-block"> 10. 2005年,在绛县横水镇成汤庙塑文武财神三尊。</p><p class="ql-block"> 11. 2006年,在蒲县太林、乔家湾、华乐岔等地的土地庙、菩萨庙塑像多尊。</p><p class="ql-block"> 12.2007年,在南段广居寺玉皇殿塑像7尊。</p><p class="ql-block"> 13. 2008年,在临汾屯里的太明菩萨庙、圣王庙塑像多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