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篇(15)

钧乐汇

元朝简介 <p class="ql-block">元朝(1271-1368年),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271年,忽必烈颁布称帝诏书。诏书在原本的大蒙古国前面加上了大元二字,被称为大元大蒙古国。1272年定都于大都,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p><p class="ql-block">蒙古各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随着金朝的衰落和蒙古势力的壮大,蒙古族逐渐脱离金朝的统治。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1206年,灭国无数缔造战神传说的铁木真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消灭金朝。此时,成吉思汗已病卒,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继任大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元朝历史大事年表</b></p><p class="ql-block">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受到忽必烈的厚待。</p><p class="ql-block">1279年,元军在崖山战役中彻底击败宋军,南宋灭亡。</p><p class="ql-block">1280年,颁行郭守敬制订的《授时历》。</p><p class="ql-block">1281年,忽必烈发军侵日本,遇台风,全军覆灭。</p><p class="ql-block">1282年,南宋丞相文天祥拒不降元,在北京被杀。</p><p class="ql-block">1286年,颁行《农桑辑要》。</p><p class="ql-block">1288年,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政务。</p><p class="ql-block">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面开通。</p><p class="ql-block">1296年,黄道婆从崖州回到家乡松江府,传播纺织技术。</p><p class="ql-block">13-14世纪,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经阿拉伯传到欧洲。</p><p class="ql-block">1307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p><p class="ql-block">1313年,王祯著成《农书》。</p><p class="ql-block">1323年,颁行法典《大元通制》。</p><p class="ql-block">14世纪中后期,“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著《窦娥冤》。</p><p class="ql-block">1351年,刘福通等发动红巾军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p><p class="ql-block"> 1356年,朱元璋所部起义军攻占南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义军各自为政。元军主力被逐步消灭。</p><p class="ql-block">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陈友谅兵败身亡。</p><p class="ql-block">1367年,朱元璋攻破张士诚与方国珍部,派兵北伐中原。</p><p class="ql-block">1368年,朱元璋大军攻进北京,元顺帝逃走,元朝灭亡。</p> 元日战争 <p class="ql-block">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忽必烈联合元朝属国高丽两次征战日本的战争。</p><p class="ql-block">文永之战:忽必烈即位后,以高丽为媒介,派了六批使节招谕日本,要求“通好”,日本镰仓幕府均无回应,忽必烈便决定对日本用兵。1274年,忽敦、洪茶丘、刘复亨等所率的元丽联军出征日本,占领对马、壹岐二岛,登陆博多,遭到日本九州武士的顽强抵抗,由于准备不足及刘复亨中箭受伤等因素而很快撤退。</p><p class="ql-block">弘安之战:文永之战后,忽必烈又派两批使节赴日,都被日本人杀害。于是,1281年,元发动十四万大军,兵分两路征讨日本。两路大军会师后,准备登陆进攻大宰府,却遭遇大型台风,损失多半,诸将先行撤退,残余元军被杀或被俘。此后,忽必烈屡次筹划第三次东征,然终究没有实现。</p><p class="ql-block">元日战争使元朝江南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日本第一次受到来自大陆的大规模军事攻击,却成功克服了这次危机,并将倾覆元军的台风称为“神风”,神国思想随之空前膨胀。</p> 崖山海战 <p class="ql-block">1278年,宋端宗病死,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卫王赵昊为帝,移驻广东新会海中之崖山。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广东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p><p class="ql-block">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p><p class="ql-block">此次战役,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p> 大都政变 <p class="ql-block">早在元成宗逝世前,他唯一的儿子就已经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新的皇位争夺战就此爆发。</p><p class="ql-block">元成宗为了稳定朝廷局势,准备谋立自己的侄子海山为太子。可元成宗的做法,却遭到了很多蒙古传统势力的抗议。元成宗的皇后名叫卜鲁罕,他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一干大臣,是支持安西王阿难答为皇帝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307年,大都政变发生。在多方势力的周旋和宫廷流血冲突后,卜鲁罕势力覆灭,阿难答身死,海山成功继任皇帝,也就是元朝历史上的元武宗。</span></p><p class="ql-block">元武宗因弟弟(之后的元仁宗)在自己的登基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册立他为皇太弟,相约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弟弟的儿子相互交替称帝,此即为“武仁之约”。元武宗去世后,元仁宗顺利即位,不过他上台后在继承问题方面违背约定,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并将元武宗的长子(之后的元明宗)外放镇守云南、次子(之后的元文宗)放逐海南岛。元仁宗的做法让武宗旧臣皆感愤怒。</p><p class="ql-block">元仁宗病逝后,元朝统治阶层内部又经历了多轮血腥角逐,在短短13年时间里竟更换了7位皇帝。元朝皇帝轮番登场,自相残杀的局面一幕接着一幕,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元朝的继承制度存在问题。它一方面想学习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另一方面又拗不过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即通过库里台大会来选拔出国家统治者。</p><p class="ql-block">元朝统治集团内部把心思放在争权夺利上,自然就无暇治理国家。再加上当时天灾频现,百姓的生活也日益艰难。最终导致底层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参与起义。</p> 延祐复科 <p class="ql-block">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将王约恢复科举的建议列为令甲,下诏恢复科举。1314年,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p><p class="ql-block">元朝的前身是马背上的民族,重武轻文,对舞文弄墨的文人视为臭老九,国家治理如同儿戏。元仁宗虽曾提倡儒学,甚至要恢复科举取士的制度,学习中原文明,然而却遭到了蒙古贵族的极力反对。</p> 两都之争 <p class="ql-block">两都之争是一场发生于1328年,也就是元致和元年的十大元朝时期的著名事件之一,双方军队分别是元武宗一系和泰定帝一系,两方兵马是为争夺地位而开战,最终是以元武宗一系胜利而告终。</p> 红巾军起义 <p class="ql-block">红巾军起义是一场发生在元朝末年,时间跨度较长,从1351年到1366年,共计15年的农民大起义,以刘福通、徐寿辉和韩山童为起义领袖,从1351年发生在颍州,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是这其中的一员,只是后期独树旗帜,最终于1368年登基称帝。</p><p class="ql-block">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通过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提出以“明”斗“暗”的口号,得到了各地的响应。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方的“北琐红军”和“南琐红军”,濠州的郭子兴等。</p><p class="ql-block">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称帝,又称小明王,国号大宋。1358年,刘福通迁都汴梁,迎来了北方红巾军全盛时代。在元政府和地主武装的镇压下,各路北伐军失利,汴梁失陷。不久,刘福通遇害。</p><p class="ql-block">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继续领导这支起义军。以后,朱元璋渡江南下,建立了以应天府为中心的根据地。朱元璋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组织屯田,保障自身物质基础。</p><p class="ql-block">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陈友谅兵败身亡。1367年,朱元璋攻破张士诚与方国珍部,派兵北伐中原。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