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的冷暖遭遇:大恩何以成仇?

青岛张记者

<p class="ql-block">一位南方侨胞在北方某地的开发经历,却让人对人情冷暖有了别样的感触。</p><p class="ql-block">这位侨胞满怀热情与善意而来,项目落地之初,便仗义疏财:为附近小学捐出十万现金,给县城人民医院捐赠一辆先进急救车,向慈善总会慷慨解囊十万现金,为县电视台广场舞大赛提供八十万赞助……其善举让他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但随之而来的,并非全是感恩与支持。项目所在村的村支书、主任、村干部乃至村里的小混混,纷纷借机揩油,为难项目进展,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借款从几万累积到几十万上百万;给他开车的当地司机,谄媚讨好,当上公司高管后,甚至妄图取代这位开发商。还有当地小老板,托领导结识后借款 150 万,虽最终还钱,却再无往来。就连驻村干部,为出业绩也找他赞助,而他为了项目大环境,出资近 5000 万改造建设河岸。</p><p class="ql-block">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真心的付出未必都能换来同等的回报,有时大恩反而成仇。当然,不能以偏概全,绝大多数人依然秉持着善良与热情。但这一现象也值得深思:在利益与欲望面前,人情为何如此脆弱?施恩与受恩之间,怎样才能维系那份真诚与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