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都故里 三晋之源——晋国博物馆小记

锋星

<p class="ql-block">退休后自驾游的这几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专题博物馆,已经去过楚文化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这次准备到晋国博物馆"研学"一番。</p> <p class="ql-block">晋国博物馆位于曲沃县曲村镇,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一天马遗址”而兴建,是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于2014年国庆节对外开放。2015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2016年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晋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晋国历史文化展;第二部分为遗址发掘史展;第三部分为室内外墓葬及车马坑展示,室内展示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三座车马坑,室外展示五组晋侯及夫人墓葬、七座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三晋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型人物石雕《晋魂》</p> <p class="ql-block">晋魂身后是下沉式广场。展厅入口在广场左手边</p> 华夏故国三千载 风云春秋六百年一一晋国历史文化陈列 <p class="ql-block">地处太行山、太岳山和吕梁山之间的山西,</p><p class="ql-block">中部因断层陷落而形成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盆地,汾河、涑水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等流经其中,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古代河流输沙量和枯水位变化较小都能通航,而堆积深厚的黄土疏松肥沃、矿物质养分丰富、垂直节理发育,运水性强等极有利于农耕,运城的"潞盐"、中条山铜矿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是古代人类生存、繁衍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首选地区。</p><p class="ql-block">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晋国从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成王封叔虞于唐、燮父称晋,到公元前376年“晋绝不祀”,历时660多年。强盛时将陕西、河南、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纳入其中。其间发生的文侯勤王、曲沃代翼、骊姬之乱、文公称霸、迁都新田、悼平复霸、黄池失霸、水灌晋阳、三家分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两干多年过去后的今天,这一切能够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因为我们走进了晋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唐、翼、故绎、曲沃、新田等晋都的原原本本,晋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是是非非,直接导致了晋国强大、称霸中原和法家形成的法律、军事、土地制度改革的前前后后,特别是锲而不舍、团结图强的精神,与晋国先民们建设、生活过的城市、村落、房子、陶窑、客穴等遗迹及生产出铜、铁、石、陶、骨等质地的遗物和墓地、墓葬、祭祀地点等,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条不紊一一道来。让我们顿时感觉先民们就在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仿佛我们刚刚看见,又觉得十分遥远,如同回过头去,漆黑夜晚数不清的亮点。</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历史。在这里,我们试图读懂我们的祖先。</p><p class="ql-block">我们不知道,一种传说的影响。止于何年。</p><p class="ql-block">我们只知道,一种风范的继承,往古来今。</p><p class="ql-block">我们还知道,一种精神的指引,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历史的力量。每一串祖先成长的足建,都能化作一页不朽的神篇!</p> 茫茫华夏  晋肇何方 <p class="ql-block">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实行了与商不同的统治方式,在全国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与周同姓五十三,晋国便是其中之一。但晋国开始并不称晋而称唐。唐是夏、商时期的一个小国,后归附周,但不久发生叛乱被周公平息了。接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后人称其为唐叔虞。到了叔虞的儿子燮父时改唐为晋。所以,唐是晋国的源头。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仅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寥寥数字,却使千百年来诸多学者钩沉史海、考据地望。众说纷纭,唐地竟达六处之多!1092年至2000年曲沃北赵晋侯基地的考古发现,最终解开了这一千古谜团。</p> <p class="ql-block">玉琮,新石器时代。商周加刻"乍(作)册虎"</p><p class="ql-block">释义:"作册″为官职 也称作"作册内史""作命内史"。或者简称为"内史"。其主要职责为掌管国家的图籍档案,奉行王之诰命,参加重大祭祀活动等。"虎"为作册之名。</p> <p class="ql-block">与许多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不同,这里的青铜器很多都带有铭文,使得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更高了。</p> <p class="ql-block">唐献嘉禾。西周初年,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受封来到唐国后,励精图治,鼓励民众发展农牧生产、兴办水利,使得唐国政通人和,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治理唐国政绩斐然,感召上天,唐地田野里长出了“异母同颖”的高产谷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嘉禾”。叔虞将此视为天降福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他虔诚地将嘉禾进献给周王室,受到了胞兄周成王的嘉奖。</p> <p class="ql-block">袋足鬲。龙山文化(约2500BC-2000BC)</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但为何要改,《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2007年藏于香港私人收藏家处的西周早期囗(音“决”)公簋面世,是目前发现唯一记载晋国早期历史的铜器,簋腹内底部有铭文四行共22字,其中有“唐伯侯于晋”,标志着唐国由“伯”升为“侯”,而且说明“唐”和“晋”是两个地方。晋侯燮父到了“晋”地后,建起了壮美的宫殿,连周康王也看不过去派人谴责他。</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景</p> <p class="ql-block">玉组佩,项饰</p> <p class="ql-block">兔尊</p> 二、悠悠故绛 崇山之阳 <p class="ql-block">桥山俗称塔儿山,古籍记载为崇山,为太岳山系之一,海拔149米。此山将临汾盆地分为临汾、侯马两个南北沉降中心。陶寺遗址坐落在桥山北麓,山南有发源于翼城县辛安乡的滏河自东北向西南汇入汾河,山河之间土地肥沃,分布着曲村-天马遗址。遗址的范围大致在天马、曲村、北赵、三张四个自然村之间,东西约380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十一平方公里。其中九组十九座早期晋侯墓葬位于遗址范围的中部。它不仅成为我国西周考古和晋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年代标尺,也使晋国始封地、晋国早期都城地望得到确认。</p> 三、昭昭小宗 代翼统疆 <p class="ql-block">西周从周懿王起开始走下坡路。懿王烹杀齐哀公改立其弟胡公,哀公同母弟山杀掉胡公自立为献公。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出奔山西霆州的彘。到周幽王时周王室权威扫地。在这期间宋、楚、曹、卫等诸侯国都发生了杀死周所册立的公侯而自立的现象,晋国不仅没能避免反而以更加强烈的势头冲击着周初建立起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爆发了长达67年"曲沃代翼"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在晋国展开,而且涉及到了周边八个诸侯国以及周王朝。是春秋时代绵延时间最长、弑君最频繁的诸侯国公族内部为争夺权位而进行的流血斗争,这是对周代分封制度的挑战,并获得了成功。晋也由″侯″变成了″公″。新兴的晋国充满活力,在晋武公及其子献公时期,横扫太行山以西,连续吞并周边20多个国家,领土面积急剧扩大,为后来文公称霸、襄公继霸乃至悼平复霸的150余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覐公簋(仿),真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鸟形銮铃</p> <p class="ql-block">雚隹盉。</p> <p class="ql-block">玉贝梯形牌串饰,玉项饰</p> <p class="ql-block">玉人,龙人复合玉佩</p> <p class="ql-block">玉蝉</p> <p class="ql-block">束发饰</p> <p class="ql-block">獏钮夔纹镜</p> <p class="ql-block">虎型器座</p> 四、赫赫霸国 名震万邦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北上问鼎中原的楚国。接着又在″践土之盟"时被周襄王策命为"侯伯",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经襄公″崤之战“战胜东进图谋争霸的秦国继续称霸。之后经过了灵公、成公时期公室衰微、卿大夫赵氏如日中天,直到景公迁都新田,"下宫之役″打击了赵氏势力,厉公功败垂成。悼公八年之中‘九合诸侯",霸业重振直至平公时期,虽然卿大夫势力膨胀,昭公、顷公仍能称霸。至定公时才在黄池失去了霸业,历时150多年。晋国是春秋霸主中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有“华夏霸主“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毁车以为行:我国最早出现的步兵】</p><p class="ql-block">周代的战车,每辆车配备甲士三人,即一人驾驭,一人居左为御戎,一人居右为右戎,三人形成一战斗小组;另外每辆车车后还配备有步卒七十二人,他们是步行跟随战车作战。公元前541年荀吴和魏舒在同狄人战于大原时,山地崎岖,无法进行车战。魏舒“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行”是步卒行列,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步兵。</p><p class="ql-block">魏舒以五改变为三伍,每个“伍”一百二十五人。具体是把每辆车的甲士三人合编成以五人为组的伍,然后又将每辆车所属的步卒改编为五阵,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居前者是“偏”,其后是“两”,居后者是“伍”,居右角是“专”,居左角是“参”。战斗中用兵之法是“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五阵相离,不相联属,各自易于进退。正是由于魏舒的变阵,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侯马晋国遗址】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为止唯一被确认的晋国都城遗址。晋公在平望、牛村、台神三座古城组成的“品”字形宫城内主持政务,东面是呈王、北坞、马庄、北郭马四座古城,是卿大夫在晋都新田的根据地。晋国依靠中条山的铜矿铸造了器形厚重、风靡中原的“晋式铜器”,该遗址出土的的侯马盟书和空首布等也闻名海外。</p> <p class="ql-block">垂鳞纹鼎。第一次看见垂鳞纹饰的青铜器</p> 五、煌煌三晋 家国重光 <p class="ql-block">周代各诸侯国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公室的保卫力量。而晋献公吸取"曲沃代翼、小宗代替大宗的教训"实行翦灭公族政策,诛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大夫,史称"晋无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晋国的卿大夫均为异姓,避免了嫡长子和庶子之间的互相残杀,专心致志的做起称霸事业。但这些晋卿们,有的对晋公忠心耿耿,有的心怀巨测,最有名的赵氏集团凌驾于晋公之上。后经″下宫之役"才被消灭掉。晋厉公虽然消灭郤氏家族,自己却被栾氏诛杀了。因为对于作乱的弄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最后发生"六卿之乱"接着"三家分晋"。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p> <p class="ql-block">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简介】——1965年在侯马晋国遗址发掘出土了5000余件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通过研究,一般认为该盟书是对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9年,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反映了赵、韩、魏、智四个家族联合灭掉范、中行两个家族的过程。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玉剑首</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我们只是揭开晋国厚重历史中,冰山一角;我们只是读懂祖先缜密心绪里,九牛一毛。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丰功伟绩,难以言表,艰苦创业的汗水和兵马战鼓的铿锵,这就是历史。在这个时间里,曾经留下无限情思,没完没了,向往未来的目光和惆怅沉重的息,这就是历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一次一次到来,又一次一次离开。</p><p class="ql-block">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晋国和我们越来越近,深入刺了我们的心间。细想,无言以对,也无法面对……</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过去的你,能够远望一个大国的背影,那么,现在,你就能够说得出这个大国是如此的强盛,因为你来到这个大国的心脏。</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过去的你,还不能够了解历史的作用,那么,现在,你就能够感受到对你强大的震撼和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历史无言,因为创造历史的祖先无言。重温历史,打点行装,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历有情,因为书写历史的我们有情。珍惜现在,从容不迫,迎接明天灿烂的阳光。我们关注历史,就像历史在关注我们一样……</p> 栉风沐雨览地书 灯火阑珊著华章一一曲村-天马遗址发掘纪实展 <p class="ql-block">叔虞封唐、燮父改晋,妇孺皆知;文侯勤王、文公称霸,名垂青史;建都翼绛、再迁新田,史籍有载。惜乎,晋和它的辉煌霸业在汉代以后只能在书本上见到,而当年的金戈铁马、繁荣奢华却消失了,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掩卷长叹,追思幽幽了。</p><p class="ql-block">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遇。二十世纪初,田野考古引进中国,大量古代遗迹、遗物在考古学家们的手铲下出土了,再现了,复活了。这些地下出土的考古材料,被称为“地书”,借助地书,我们可以一窥古人风貌,再现历史。</p><p class="ql-block">为我们打开这本地书的正是考古学家!</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关于晋之始封地只有“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寥寥数语,那么,晋在何处,吸引了考古学家们睿智的目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目光越过了中原大地,聚焦到了晋南。</p><p class="ql-block">曲村-天马遗址被发现了,从发掘到性质的认定,经历了半个世纪,体现了考古人探索晋文化文明足迹的考古精神。</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努力与执着,两、三代人的兢兢业业,心血和汗水,考古人奋战于田野荒原、经历着日日夜夜,殚思竭虑。精诚所至,晋、晋都、晋文化,终于浮出水面,实实在在的晋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p><p class="ql-block">曲村-天马遗址不仅是晋国西周时期的重要聚落,而且是晋国在西周时期的都城所在地,自晋国第一代国君燮父迁都于此,直到春秋早期。</p><p class="ql-block">本部分展览着重展示曲村-天马遗址的发现、发掘、遗址作为晋国西周时期的都城性质的认定以及考古人不懈努力、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和苦苦求索的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本展厅均是以图文形式展现。</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 寻寻觅宽找晋迹 冥冥之中遇故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遗址的发现和试掘】</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后半叶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重大考古发现,许多历史课题也得以解决,尤其是夏商周时期考古序列的建立、年代框架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探求中国历史具有非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晋国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晋南一带,那么,研究晋国历史,寻找、调查、发掘晋国时期遗址无疑是山西考古工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早在1952年,山西省文管会一成立,就注重对晋国遗址的调查研究。当时,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文管会主任崔斗辰在去新绛视察文物工作时,途径侯马西5华里的白店村一带,捡到了许多东周时期的陶片,从而引发了晋都新田遗址的发现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现了迄今为止仅有的两次(1960年秋到1961年夏、1962年冬到1963年秋)全国考古大会战的辉煌局面,曲村-天马遗址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发现的。</p><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大会战期间,围绕着与候马晋国遗址有关的晋南考古调查时,于翼城县发现天马遗址(当时称天马遗址),于曲沃县发现三张古城,就此拂去了覆盖在曲村—天马遗址上的尘土,撩起了千年面纱。</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桥山滏水探迷踪 沃野百里览地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遗址的七次大规模发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田野考古学引进中国,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来的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开始。从此,中国的考古学者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晋文化的浮出和晋国西周时期都城的确认,都是在此大背景下进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80年到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把曲村作为大学本科学生的实习基地,每隔一年组织一次发掘,发掘的主要对象是曲村北的邦墓区和遗址中的居住址,从而建立了曲村-天马遗址的年代序列和标尺,进一步丰富了遗址的内涵,增强了对遗址性质的认识,为晋侯墓地的发现和遗址性质的确认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月黑风高盗古墓 石破天惊现晋侯】</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生活的日益发展,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将黑手伸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全国范围掀起了盗掘之风,曲村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也不例外,尘封了几千年的遗址惨遭浩,位于曲村北的邦墓区盗坑累累,惨不忍睹,位于遗址内部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也惨遭厄运,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晋侯墓地的发掘。</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 千年聚讼落尘埃 一朝出土烁神州】</p><p class="ql-block">关于晋国西周时期都城的认定经历了曲折,沁润着考古人的心血,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结论之后,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涓涓细流,终归大海,晋人生于斯,歌于斯,终于成就了春秋霸业的宏伟气概。</p><p class="ql-block">晋侯墓地的发掘是上世纪我国商周考古的一件大事,此项成果曾在1992年、1993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并在世纪末入选二十世纪中国考古百项重大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备受国人关注。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资料,整个墓地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墓葬大致可分三排,北排4组,均为晋侯及夫人墓葬,由东往西依次是M9、M13组,M6、M7组,M32、M33组,M93、M102组:中排2组,东面是M114、M113组,西面是M91、M92组:南排三组,由东往西依次是M1、M2组,M8、M31组,M64、M62、M63组,各墓均为南北向略偏东。北排最西一组即M93、M102组,其中晋侯夫人M102无墓道,M93晋侯墓及南排最西一组中晋侯夫人墓M63为南北两个墓道。各组晋侯及夫人墓墓位安排,除M114、M113组及M9、M13组是晋侯墓居西、夫人墓居东,余均为侯墓居东、夫人墓居西。墓主人之头向,除M91、M92为头向南,余皆朝北。每组墓之东均有附属车马坑一座,其中,M114、M113组和M9、M13组车马坑为南北向,余皆为东西向。在每组墓的近旁,有数目不等的陪葬墓和祭祀坑,共发现陪葬墓18座,北排的陪葬墓多位于主墓左上方,南排的陪葬墓多位于主墓的左下方,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墓中有11座保存完好,8座被盗。陪葬墓中墓室稍大的也多惨遭盗掘。</p><p class="ql-block">晋侯墓地出土大量文物,青铜器、玉器是晋侯墓地的两大特色,青铜器有大量铭文,出现的晋侯名字有6个,其中,M8有晋侯稣,《史记·晋世家》:“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索引云:《系本》及谯周皆作“稣”,二者吻合。以此为基点,结合对其它铜器铭文的研究及对墓葬形制、青铜器、陶器的型式观察,我们大致推定9组墓葬是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的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p><p class="ql-block">以上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学者们的研究也目趋深入。</p> 桥山滏水 泱泱陵寝一晋侯墓地遗址陈列 <p class="ql-block">晋献侯陪葬车马坑。发掘时间:2006年—2007年。编号:一号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晋献侯墓 晋国第七代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822年一公元前812年。发掘时间:1992年。编号M8。</p><p class="ql-block">晋献侯夫人墓。发掘时间:1993年。编号M31。</p> <p class="ql-block">晋穆侯陪葬车马坑(未发掘)。编号:二号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銮铃铿铿 兵车辚辚一一晋侯墓地所反映的车马殉葬制度】</p><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马车形制不尽相同,均为长方形车舆(或横或竖)、独轴、单轴、双轮、单衡,驾两马或四马,在车的有些部位及马的革带上使用青铜质的车马器。大概可以依用途分礼车、战车和辎重运输车。</p><p class="ql-block">车马殉葬制度是先秦埋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周时被纳入礼制的范畴,“无鼎小墓均无车马坑或车马器;一鼎至三鼎墓大多有车马器,很少有车马坑;五鼎或五鼎以上的墓几乎都有车马坑,而殉车、马的数量还各有等差”,东周时期九鼎至五鼎墓有单独的车马坑并随葬车马器,三鼎至一鼎墓没有单独的车马坑而有车马器。</p> <p class="ql-block">晋穆侯墓 晋国第八代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811年一公元前785年。发掘时间1993年。编号 M64。</p><p class="ql-block">晋穆侯夫人墓。发掘时间1993年。编号 M62。</p><p class="ql-block">晋穆侯夫人墓。发掘时间1993年。编号 M63。</p> <p class="ql-block">晋靖侯墓,晋国第五代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851年一公元前841年。发掘时间1994年。编号M91</p><p class="ql-block">晋靖侯夫人墓。发掘时间1994年。编号M92</p> 陶冶晋国一一晋国陶器文化特展 <p class="ql-block">抟土成陶,启五千年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陶冶晋国,话六百载风云春秋!</p> <p class="ql-block">喇叭口尖底瓶(仰韶时代)</p> <p class="ql-block">【泥条盘筑法】,是仰韶文化时期盛行的一种制陶方式。先将泥料搓成泥条,再将泥条一根连接一根成圈落叠而上,过程中手指上下搓动,对泥条之间的接缝进行修整。器壁厚度取决于泥条粗细和手指的力度;在泥条接合中,适时用陶拍进行拍打或滚压,陶拍可以是素面,也可以刻有篮纹、绳纹等纹饰。经过拍打的陶器不仅美观,而且更加结实。</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大口尊(西周),高柄带盖陶豆(战国),瓦楞纹三足登(西周),带盖灰陶壶(战国)</p> <p class="ql-block">根据陶器类型,可将随葬陶器墓分为随葬七种陶器墓、随葬六种陶器墓、随葬五种陶器墓、随葬四种陶器墓、随葬三种陶器墓、随葬二种陶器墓、随葬一种陶器墓。陶器类型越多,墓葬数量越少;反之,陶器类型越少,墓葬数量越多。时间越晚,墓葬中陶器种类越少,到最晚段时,陶器墓只有3座,且全部都是一种类型陶器墓。</p> <p class="ql-block">灰陶灶(汉)</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灶(汉)</p> <p class="ql-block">乔村墓地时代从战国早期延续到秦汉时期。战国早期墓葬随葬陶器为晋文化特征陶器;战国中期开始晋文化特征陶器减少,秦文化特征出现。</p><p class="ql-block">战国晚期至秦统一时晋文化特征基本消失,新出现茧形壶、蒜头壶等器型。陶器上出现“降亭”印记陶文,且印文陶器数量呈增多趋势,是秦取此地,置降亭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不算很大,虽离临汾不远且道路良好通畅,但毕竟不在城市,稍显偏僻。不过博物馆对晋文化挖掘、展现得比较完整,有历史深度也有历史细节,还是不虚此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