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追寻《治河条例碑》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依据互联网上所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河道总督张鹏翮将治理黄河摸索的经验,刻制《治河条例碑记》,立碑于安徽砀山黄河大堤。日前,为了写《透过碑刻看黄河》一书,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行四人简单的吃点午饭,便从永城驱车直奔砀山而去。于是便有了这次的跨省寻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这次跨省寻碑,给了我深刻的教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互联网上的东西都真实可信,我们就会省去许多力气;如果互联网上的东西不是实在离谱,我们也会省去许多力气。遗憾的是,许多互联网上的消息不仅离谱,而且离谱了十万八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下午两点左右出发的。经过一个小时零五分钟的疾驰,我们便来到了所谓的田楼黄河大坝。举目所及,除河中静静的水之外,就是布满野草的土地。哪里有什么石碑?无奈我们继续在互联网上找寻,经过不懈的努力,这次算是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一一一这通碑不仅有,而且有明确的存放地一一一砀山县水利局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了小目标,我们自然奋不顾身。当我们兴冲冲的来到砀山水利局时,现实又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我们问了近十个人,都说不知道有这通碑。倒是一个70岁的老者十分热心。提议我们到办公室找办公室主任问问?可眼下办公室主任并不在办公室里。事情似乎又陷入僵局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被我们的诚意所感动,老先生又提出是否应该到博物馆里问问?当我们说不知道如何去博物馆时,他便自告奋勇的说,我带着你们。事情无巧不巧?县级博物馆一般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可砀山县博物馆竟然与国家博物馆接了轨,闭馆的时间竟然是星期一。纵是如此,我们还是见到了两位热心人。其中一个是文化馆的吴先生,答应明天上班一定替我们想办法问一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博物馆吃了闭门羹,我们并没有死心,而是随着老先生再次回到砀山县水利局里。在老先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办公室主任。主任倒还热心,帮我们打听来打听去,最后得出这样一个消息:清代的碑刻已经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最大的可能在砀山博物馆里。不过在岳庄闸附近,上个世纪80年代重刻了一通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出于有聊胜于无的是心理,我们便急急地来到了岳庄闸附近。主任提供的信息极为准确,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通复刻碑。遗憾的是也许是选材不当,亦或刻工不精?总之,这通碑已经漫患的十分可以,除了碑额尚能读出外,碑阳上的文字几乎难以辨认。只是在碑阴找到了几句话,说该碑是复刻的。从这里就引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即复刻石碑也是应该严肃认真的。如果选材不精,刻工敷衍,还不如不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再想进一步追查原碑消息时,已是红日西坠。想想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返程路,只好将这个念头放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热心的砀山县文化局吴先生,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就告诉我,通过他认真的询问,砀山县博物馆给出了一个准确的信息:清刻《治河条例碑》确实不在博物馆里。我们真的无语了,也不知道互联网上这个条目(现存砀山县水利局)是从哪里来的?清刻《治河条例碑》如若真的尚存?你究竟又在哪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