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迈巴赫☆14590704</p><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 </p><p class="ql-block">文/迈巴赫</p><p class="ql-block">音乐/电视剧《老子》插曲《道在何方》</p><p class="ql-block">演唱/韩磊</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前言</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p><p class="ql-block">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周王室的藏书管理工作。老子见当时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西出函谷关,留下哲学巨著《道德经》后隐居而不知其所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长生久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节:主题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章老子讲述治理国家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老子认为:吝啬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吝啬是在精神上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真正精神上的啬,是积累雄厚的德,人有了德,就接近于大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 圣人治国如果把持啬的理念,行节俭之基。老子提示统治者“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说:治理国家要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只有上得天时、下取地利、中享人和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开创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长生久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节:原文与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 治人事天,莫若啬。</p><p class="ql-block">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p><p class="ql-block"> 二.注释</p><p class="ql-block"> 1.治人事天:治理百姓,敬事天地。</p><p class="ql-block"> 2.啬(sè):爱惜精神,收敛知识。</p><p class="ql-block"> 3.早服:趁早服从道。</p><p class="ql-block"> 4.重积德:多积累德。</p><p class="ql-block"> 5.极:极点,尽头。</p><p class="ql-block"> 6.母:道,根本。</p><p class="ql-block"> 7.柢:<span style="font-size:18px;">树木的曼根、直根。</span></p><p class="ql-block"> 8.长生久视:长久存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分段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 1.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p><p class="ql-block"> 解释:治理民众养护身心,没有比注重节俭、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p><p class="ql-block"> 2.原文: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p><p class="ql-block"> 解释:顺天道、应时节俭、爱惜各种资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趁早服从道;服从道,就要多积德;多积德,就战无不胜;战无不胜,就没有人知道他力量的极点;没有人知道他力量的极点,就可以拥有国家;掌握国家的根本大道,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概固、长久永存的道理。</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治理百姓,敬事天地,没有比爱惜精神、收敛知识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啬”,所以要趁早服从道;趁早服从道,就要多多积德;多多积德,就战无不胜;战无不胜,就没有人知道他力量的极点;没有人知道他力量的极点,就可以拥有国家;掌握国家的根本大道,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概固、长久永存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长生久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节 智慧解析</span> </p><p class="ql-block"> 1.无为、无争、无欲无求的智慧:是说人类要克服本身的欲望,“治人事天莫若啬”涵盖人世间三件大事:第一是人类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什么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第二是天道时运,人可欺天不可欺,任何情况下天时都不能违背;第三是吃饭问题,农业是国家命脉,仓里有粮方能做事不慌。简单地说:人活在世要懂得“天时、地利、人和”。只有上得天时、下取地利、中享人和,才能解决好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开创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p><p class="ql-block"> 2.啬的智慧:老子心中欲望之源是:文字、技巧、发明、智慧、知识、权力、财货等,那么怎样去消除和减少欲望呢?老子提出了啬的观念,啬即是爱,爱就是爱惜和保养。啬就是节俭,节俭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老子说:“治国事天,莫若啬”意思是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爱护自身的过程中要懂得节俭之道。治国与修身的根本在于重积德,没有厚德作基础,则不能治人事天。所以,圣人以道自足,以德自守。德之内,不敢以私智去治人;德之外,不敢以二心去事天。</p><p class="ql-block"> 统治者要先正己,以己正民之心,使天下人明白道德的大义,这就是治人之道。心不愧对天赋使命,不逆天德之理,存心养性,敬天之德,顺天道规律行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就是事天之道。“夫唯啬,是以早服”说的是:统治者只有懂得节俭,才能利人而不害人,才能臣服于自然大道。老子勉励统治者,要节省民财,爱惜民力,不扰民,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 3.重积德的智慧:统治者的德行,是管理好国家,保证人民衣食无忧的重要基础。重积德的境界是:国家物质储备丰富,人民安定团结,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成为强大而繁荣昌盛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老子说:“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母就是生育万物的大道 ,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有立身之本的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根深柢固,长生久视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长生久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四节历史故事</span>《俭啬之道》</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使,生活很贫困,他以俭啬之心,保持乐观态度,开荒种田,养牛种菜,补贴生活。</p><p class="ql-block"> 苏轼每月初一取钱4500文,串成30串,每串150文,把钱串挂在房梁上,每天用一串钱做全家的生活费,不许超支,把每天剩余的钱存入竹筒储存,用以待客。</p><p class="ql-block"> 黄州绅士们修建一座“南天门”让苏轼给他的题字,苏轼铺开宣纸,挥毫而作。刚写好“南天”两个字,突然听到儿子苏迈喊:“快来人抓贼啊!”苏轼放下笔来到外面,见仆人抓住个盗贼,那盗贼看见苏轼,跪地求饶说:“我是后村的马小二,听说京城来了个大官,钱多得没处放,串成串掛在房梁上,就来偷窃一串钱。”苏轼说:“这是我一家老小一天的生活费,你偷一串,我们全家就要挨饿一天啊!”马小二跪求苏轼说:“大人,我知道您是好人,但我家有老母卧床,妻子是个哑巴,三个小孩幼小,生活实在是困难,才偷了您的一串钱,求您放了我吧。”苏轼很同情马小二说:“我送你一样东西,你换些钱吧。” 苏轼回到书房,大笔一挥在宣纸上写了一个点,卷好了,交给马小二说:“好好保管,这东西能卖一万钱。”马小二半信半疑地谢过苏轼拿回家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几个坤士来取提字时发现“南天门”的门字少了一点,忙指给苏轼看,苏轼笑着说“对了,那一点忘在后村马小二家了,你们去那里取吧。”几个坤士来到后村马小二家,看到马小二家的状况,顿时明白了苏轼的用意,也不计较,就给了马小二字钱一万文,拿走了门字的一个点。</p><p class="ql-block"> 马小二留下一千文钱,拿着剩下的九千文钱,送到苏轼家里,见到苏轼说:“大人您生活也不富裕,况且这些钱都是属于您的。”苏轼笑着说:“我虽不富裕,但我每天150文,已经足够了!”马小二迷惑地问:“大人您浑身是宝,写个点就值一万文钱,为什么却过着这么清贫的日子?”苏轼笑着对马小二说:“君子倡俭,俭朴的生活看起来清苦,实际上安分以奉福,宽胃以养气,节俭以养财呀。”</p><p class="ql-block"> 苏轼俭啬的故事,诠释了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本美篇文章是根据自学笔记整理发布的,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