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末冬初,北方进入多雾的季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雾。清晨起来,走到村外,雾气濛濛,象是给将明的天空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模糊了远处的房屋、道路、树木……朦胧之中,平添了一分梦幻般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平原大运河东岸。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每逢秋末冬初,雾天就多了起来,印象中没有雾的天气不多。是因为地面海拔高度低(最低海拔高度仅26米)的原因,还是因为靠近大运河的原因,不得而知。反正三天两头有雾是常事儿。</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雾,不仅多发而且时长。雾气多半自傍晚生成,至清晨达到高潮。有时等太阳出来以后,雾气也就渐渐的散开去了。有的时候雾气一天不散,一会儿浓一会儿淡,好象天一直明不了,或者就象阴天一样,从早到晚阴沉着个脸,总也不开心。这让我又想起了那个时候一个关于“雾阴?雾晴?”的话题。我那时上中学,节假日包括星期天都要回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有一次遇上大雾天,队上一块出工的几个青年妇女为这个“雾阴?雾晴?”的话题展开了辩论,大家纷纷摆出各自的论据,有的说她大爷说的,有雾天会变晴天。也有的说她爹说过,有雾就是阴天。阴晴双方各不相让,争的面红耳赤。这本是个气象学的论题,到底哪一方说的对呢?我觉得她们辩论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这是我从前没想过的问题,当然也无从知道标准答案。出于好奇心,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通过自己的观察,对“雾阴?雾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通过对雾天气象变化的多次观察,并没有得出一个非此即彼的结论。因为观察的结果是,既有雾晴,也有雾阴。</p><p class="ql-block"> 按照气象学的理论,雾分为辐射雾和平流雾等。出现辐射雾本身的天气学背景就是地面高压控制,这是晴好天气的气象条件,也就是说辐射雾的出现和晴天的出现是在同一天气背景下,正是由于晴空才有辐射降温导致辐射雾出现,因此通常有辐射雾就会是晴天。这也就是“十雾九晴”说法的气象学根据。春夏季出现的大都是平流雾,是暖湿气流和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也是阴雨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虽然当时对“雾晴?雾阴?”的论题没有弄出个标准答案,却因此引发了我对“观云测天”的关注。在参加生产队劳动的过程中,经常听到那些关于天气预报的土谚语,诸如“晨时东风当日雨”了,是说早晨刮东风一定会下雨。还有“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是说如果早上东南方有云团活动或者傍晚西北方有云团活动,定会有雨。等等。这些观云测天的土办法都是多少代人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准确率高达十之八九。在那些专业的天气预报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为庄稼人做到“未雨绸缪”安排农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印证了农村不仅是一个广阔天地,而且还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用知识宝库。</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雾虽然多,但并不影响生产劳动,到点照常出工,该干嘛干嘛。那个时候,秋收秋种结束以后,青壮劳力便转入了以挖河修渠、平整土地为主的活计。我们那儿远离城市,没有工业和城市废气污染,应该说雾气也是比较清洁的。人们外出劳动,没有戴防护口罩的。只是如果赶上雾气大了,在外面劳动时间一长,不单单是“一头雾水”的事儿,身上的衣服也会象淋了雨似的洇湿了。干活出一身汗,衣服淋一层雾水,歇下来以后,里外都是凉凉的。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农村农民的劳动生活。</p>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多雾的季节。家乡的雾还那么多吗?今天是雾阴,还是雾晴呢?我怀念起家乡那些似云非云、似雨非雨、有些讨厌又有些迷恋的大雾,想起了在雾天劳动的场景,想起了一起雾中干活的乡亲们——</p> <p class="ql-block">(图片采自网,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