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祆神楼

阿龙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有一座雄伟高耸、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祆神楼(民间俗称玄神楼)。其创建年代已无实考,相传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文彦博特为祆神所建。</p><p class="ql-block"> 祆神楼,当地人称之为玄神楼。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的左侧是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祆神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祆神楼建筑群,院内部分被称作三结义庙,原为祆神庙。明嘉靖(1507—1567)时,知县王宗正将祆神庙改祀刘关张,从那时即称为三结义庙,不过,民间也有称之为祆神庙的。祆神楼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也是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整体坐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屋顶琉璃精致华美,檐下木雕与众不同。祆神楼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相颉颃,享有三晋三大名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祆神楼,据考证为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祆神楼是一个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字形,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街心部分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约25米,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年间所立的《重修三结义庙碑记》。它记录了祆神楼的详细历史:祆神楼最初的建造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在宋代历史上,文彦博是与王安石、司马光齐名的一代贤臣。介休是文彦博的家乡,文氏故里,就在紧挨顺城关大街的文家庄。据说,过去的文氏宗祠与三结义庙、祆神楼是浑然一体的建筑。可惜,在后来的动荡中,文氏宗祠被毁坏了,只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群建筑。北宋年间,河北贝州爆发了王则、胡永儿领导的农民起义,身为重臣的文彦博率兵去讨伐,前期的战斗非常不顺,官军被农民军团团包围,眼看就要覆灭之际,突然一只神奇的白猿从天而降,不仅帮助文彦博突出了重围,而且最终打败了农民军。身为主帅的文彦博由此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重用。后来,文彦博衣锦还乡,在建造宗祠的同时,建造了这座祆神楼,以此来报答当初神猿的襄助。介休的祆神楼与蒲州的鹳雀楼、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为“三晋四大名楼”。神猿襄助文彦博的故事,后来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成了《三遂平妖传》,到了明中期,小说家冯梦龙又在罗贯中的基础上,改成了《平妖传》。从此,文彦博得神猿襄助的故事,天下皆知。到了嘉靖年间,崇道信儒的皇帝下诏,全国除了儒释道三教之庙外,其它全系淫祠,必须拆毁。介休供奉白猿的祆神庙,自然也在拆毁之列。当时的介休知县王宗正,为了保全这处先贤神庙,于是把主像由原来的白猿换成了刘、关、张兄弟,祆神庙自然也就成了三结义庙。清朝顺治年间,三结义庙和祆神楼发生了一场大火,存世六百多年的建筑被毁,介休官府和百姓经过近几十年的积累,到了康熙年间,终于将楼庙照原样进行了重修。所以,面前的这处古建筑,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祆神楼,平日里空旷无人,站在楼庙之间的空地上,静静欣赏这处文化遗存的时候,渐渐有了许多奇异的发现。首先是在这组庞大的建筑群中隐藏着对数字“三”的崇拜。仔细一看,就有六组神奇的“三”:主楼高三层、共分三部分、乐楼面开三间、屋顶三色琉璃瓦装饰、三结义庙、儒释道三教共存……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三”是一个吉祥数字,但不是一个受人崇拜的数字,中国人的数字崇拜主要集中在“九”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上。而介休神庙祆神楼暗含着对数字“三”的崇拜,这几乎是一个异类。另外,还有一处令人不解的地方:在祆神楼和三结义庙的木制斗拱和雀替中,有许多是传统古代建筑当中根本看不到的图案,如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等。这些动物虽然中国人都很熟悉,但要真正把它们作为神兽供养起来,甚至雕刻到神庙里,似乎不太符合中国的传统,在古老文化中,神庙里供奉的神兽大都是苍龙、凤凰,最多还有狮子,形成龙凤呈祥、龙腾狮跃的局面。而介休祆神楼里却有这么多异类的神兽,显然不是我们熟知的传统文化的遗存。这些独特的发现,证明了这里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宗教的神庙,而是来自于异域他乡的祆教的供奉之地。</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戏台</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脊楼</p> <p class="ql-block">祆教,诞生在古老的波斯,它的创立者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主神为阿胡拉马兹达。祆教对圣火有着很高的崇敬,所以也称为“拜火教”。在祆教教义里,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都是神兽;数字“三”代表吉祥如意。祆教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不仅比佛教输入的时间晚,而且也没有像佛教那样在中国扎根发芽,形成气候。祆教,不仅在中国没有形成气候,并且在它的发源地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中亚一带也没有传承下来。现在的中亚诸国,伊斯兰教一统天下,别的宗教早已绝迹。在中国的唐宋时期,祆教影响似乎很大。所以,身为北宋宰相的文彦博就在自己的家乡介休兴建了这座神庙。到了明朝以后,随着朱明皇帝集权思想的强化,除了儒释道之外,其它宗教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屡次下诏去淫祠、毁淫神,原来颇为红火的祆教基本绝迹了。而介休祆神楼却意外地保存下来,显然是沾了名人的光。因为它的建造者是千古名臣文彦博,并且介休人向以文彦博为荣。所以,明朝的地方官员在全国性的摧毁淫祠的行动中,他们出于对文彦博的景仰,只是象征性地撤掉了过去的神像,供奉的主神换上了儒家崇尚的刘、关、张兄弟,但祆教建筑的基本规制和主体风格却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到了清朝,遭遇大火,重新修缮的时候,他们都一丝不苟地恢复了原来的形式。所以,从今天来看,祆神楼,表面上与其它古建筑差别不大,但其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却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三结义庙献殿</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