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母亲去“朝山”!

青华山夫

<p class="ql-block">朝山,在我老家是指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善男信女,特别是老太太们,手提蓝蓝和布袋,带着香火,说说笑笑,一起登上青华山(秦岭北麓的支脉,距离西安城区30公里),然后在山中庙里连续唱大戏、拜大神,要热热闹闹过一个星期呢。今天已是立冬时节,深秋的秦岭,景色依旧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趁着不是周末高峰期,我带着老母亲驱车游览了终南山,我把这次游览定义为“朝山”,朝拜我从小生长的山山水水,尽情吸收秦岭深山的无限养分。</p> <p class="ql-block">吃碗肉丸胡辣汤,浑身暖洋洋,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  首站来到了网红打卡地——古观音禅寺。这里有闻名全网的千年银杏树,据说这棵银杏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冬时节银杏树叶正黄,正是观赏的绝佳时间。果不其然,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前来排队,一打听还要网上预约,否则因限制人流无法进门。此时手忙脚慢的我,根本预约不上门票,就在此时灵机一动,家门口的景点咋能排不上队?一个电话搞定,还是兄弟情谊深,我和老妈顺利提前近半个小时进入寺院,真正享受了一次贵宾待遇,才有了充分时间和好心情,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在千年银杏树下,来回拍照,直到首批游客进入后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p><p class="ql-block"> 其实早在多年前,我也不知多少次来过这里,膜拜千年银杏树,记得曾经没有围挡,人们可以近距离来到银杏树下观赏,我也曾陪家人坐在树下的石墩上闲聊,感觉无人打扰,十分清静。如今因树而红的寺庙,香火缭绕,人气爆棚,穿着灰色马甲的年轻义工随处可见。亦或因千年古刹而闻名的银杏树,更成为了秦岭北麓标志性的打卡地,这里每天游人如织,不分淡旺季。深秋初冬赏黄叶,平时打卡观音寺,“树”与“寺”相得益彰,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兴旺发达,村民每天乐哈哈。</p> <p class="ql-block">挂满树梢的柿子真像一个个红灯笼,特别引注目,寓意事事(柿柿)如意,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角度看银杏树,会有不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顺着210国道,从沣峪口进山,我们来到了海拔1300多米的万华山口,在一好朋友的农家乐“胜利农家乐”门前,主人没在家,我和他通了电话,互致问候,他说他们家的山泉水很好,随后我接了两大桶泉水带回家,顺便还奢侈了一把,用山泉水洗了爱车,那个感觉叫一个字“爽”!</p> <p class="ql-block">驱车继续前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鸡窝子”。</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鸡窝子,一片狼藉,全部民房被拆除,留下瓦砾一片。因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倾泻而下,造成数十游客丧命。政府一声令下,全部拆除了所有住户,一户不留,从此“鸡窝子”没有了原住民。一切都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秦岭顶,海拔2000米,这里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界线。这里风云变幻莫测,常常是这边蓝天白云,那边乌云密布;这边晴空万里,那边雷雨交加。今日大雾弥漫,几米之外看不见人,冷风嗖嗖,在“秦岭”二字标志处匆匆拍照后,我们立刻下山。</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2000米的秦岭南北分界线,与老妈匆匆的合影,定格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山顶忽然再现蓝天白云,令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真是瞬间经历了两重天的感觉,这个转换也太快了吧?</p> <p class="ql-block">金黄色依然抢眼,成了秦岭山里深秋与初冬的无缝连接。秋刚过,冬正来。</p> <p class="ql-block">那一抹金黄,直窜你的心底,驻足拍照留下最美瞬间。</p> <p class="ql-block">你来与不来,它依然精彩呈现!</p> <p class="ql-block">山不语,它的巍峨永远不减,</p><p class="ql-block">水无弦,它的奔腾永远不息!</p> <p class="ql-block">敬畏自然,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沿途开车拐进一条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南石槽村,偶遇第一户刘姓村民,其妻姓齐,他们竟然还是我们村里的房客。闲聊中别提老妈有多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攀谈,唠家常,围炉品茶,吃甜柿子,主人的热情就像山里人的火炉,忆往昔,谈今生,感慨当下的好时光、好生活。我们认为所谓的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很容易满足自有的物质生活,几乎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他们的脸上却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主人的老妈今年82岁了,身体十分硬朗,不弯腰、不驼背,手脚灵活,还时常攀上陡峭的山坡,拾柴捡板栗干杂活,一刻也不停歇,我与她交谈间问起了她的身世。她说祖上老人带他们进山,她们来自镇安县,在她20岁时来到这山里,在这儿一待就是60多年了。真可谓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生活。</p> <p class="ql-block">穿针引线,样样能干,你不羡慕吗?</p> <p class="ql-block">小狗永远是山里人的忠实伙伴,也是山里老人最大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陋室一间,火炉一个,清茶一杯,柿子无数,处处彰显山里人的朴实无华、待客厚道,永远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板栗就是八十多岁老人一个一个捡回来的,硬是要给我们带一包。</p> <p class="ql-block">今年有大半年不写美篇了,今日兴致盎然,难得的朝山之旅,一气呵成,记录美好,分享快乐,感动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