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风雪八年走西藏》引荐序

雨 墨

<p class="ql-block">当今,天上西藏已然成为国内旅游胜地,却依旧保留着她那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风雪八年走西藏》作者刘驰,为了追寻心中路的尽头,从2011年起,至2018年止,连续八年独自行走藏地,总行程五万余公里。分别从横断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岗底斯山脉、昆仑山脉等不同的线路深入藏区腹地。足迹踏遍了那里的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大江、湖泊、森林、牧场、村落及原始旷野。在走探险中见到藏地路未通之前最原生态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寻访了最动人的新中国解放西藏的故事,见证到最原始的藏地游牧民族原生态的生活,体会了人间人与人最真实的情感,行走中感悟到人世间最难行走的心路,品味到藏地不同区域最美的歌舞、美食文化与生活习俗,在生死间感受到雪山、冰川、藏传佛教的神圣。用详实的记录,优美的词汇,老到的笔锋向读者献了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相信读者会从书中享受到一顿饕餮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作者八年只身八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藏区腹地,独行者的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所知进藏骑行驴友中,他是第一人!难怪在他寻访中国海拔最高哨所神仙弯后,驴友们送他一个雅号“老神仙”。甚至可以和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比肩。作为挚友,我多次与刘驰交谈。最感疑惑的问题是:为什么反复多次只身勇闯藏地无人区?。他果断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旅行莫过于灵魂流浪,而藏地是最适合灵魂流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骑行者进藏,面临诸多问题,也要具有必备条件。首先是身体,藏地平均海拔4500米至5000左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地的45%,一般常人呼吸耐受力只能短时间尚能坚持,时间稍长,身体各种不良反应接踵而至。轻则头昏脑胀,喘不过气来,重则会有生命危险。况且,骑行者有时会徒步攀爬高山峻岭,负重前行。第二,具有坚强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作者深入藏地,遇到极端天气,生命受到威胁时,也有过徬徨,甚至放弃,最终,还是以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挑战了生命的极限。第三,必须具备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和掌握荒野生存技能。第四,掌握现代科技,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储备。如:能熟练操作导航通讯设备,尤其是在无人区,保特和外界的联系。我眼中的刘驰,是一位国企工程师、小有名的金石篆刻大师、书法老师、摄影师、武汉长江救援队创始人。看了《风雪八年走西藏》书稿,又要重新认识一位文学大家了。</p><p class="ql-block">与他交流中,我感叹地对他说,八年藏地行,你是用心灵时时与神山、圣湖、草原、荒漠在对话,也是与你那超凡脱俗的自己对话!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文字魅力。虽经八年藏地千险,如唐玄奘印度取经一般,经“九九八十一难”,大难不死,终成正果。作者藏地八年平安归来,伏案疾书,完成了近30万字的书稿,这也是普遍驴友力所不及的。正如他在书稿第十三章中叙述“科考日记”那样,跟随中国核工业部科考队进入羌塘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峰科考片区,详细记录了科考队员的野外艰辛工作和生活点滴。“科考日记”让上级领导,感知到科考人员在野外的千般辛苦和万般不易!</p><p class="ql-block">随着藏地旅游的兴起,本书可作为藏地游的攻略参考。此攻略不是为进藏而进藏,为旅游而旅游,为看风光而看风光,读者可随作者笔下地域,风光,人物,事件和感悟,深层次的去了解感受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受篇幅所限,只能向读者引荐至此,欲知全书精采内容,且慢读细品为趣。</p><p class="ql-block">挚友:万端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