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绍兴公园里的故事

白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绍兴公园的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与孙中山先生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们正从瑞金二路跨入绍兴路时正面相遇了正处在修缮工程的瑞金二路口的144号,现在是黄浦区牙病防治所。从正门口黄浦区2016年公布保护建筑的铭牌上看到“梅屋庄吉旧居”。起初只能想到是一位日本人曾经居住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上海当年日本人居住过的房屋多了去了,没见过有挂牌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东往西一路闲逛,既然又来到了位于绍兴路62号的,而且我们是2012年和2015年二次走进过的 “绍兴公园”。就再进去看看吧,又不要门票。公园很小,现在有个新词叫“口袋公园”说的可能就是此类的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又看到了这里的一座日本人雕像了,铭牌上也有简单的介绍,这座雕像是日本长崎县与上海结成友好城市时县日中亲善协会赠送的。因为1920年梅屋庄吉先生曾在瑞金一路144号居住过离绍兴公园很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想知到更多点情况,所以回来后又在百度上渡了一些相关,转摘如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屋庄吉。1868年出生于日本长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96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引为知己,并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此后矢志不渝,不移地支持孙中山革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95年春,时年27岁的孙中山从檀香山返香港领导兴中会筹备广州重阳起义,通过其师康德黎结识梅屋,与其纵谈天下大事,甚为投机,相互引为知己,他向孙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庄吉这年25岁。孙中山通过梅屋走访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寻求资助步枪2.5万支、手枪1000支。中川向当时的外务省通商局长原敬做了汇报,但日本政府却采取静观立场,按兵不动。只有梅庄通过个人渠道筹集了600支手枪。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中山自1895年首次举兵以来,7年间共组织了10次武装革命,接连受挫。但孙矢志不移,屡败屡战,不懈抗争,其背后始终有梅屋庄吉的影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1年的武昌起义成为起爆剂,革命的气运高涨,迅速波及全国。庄吉接到武昌起义的电报,欢呼雀跃,立即派摄影师荻屋赴中国前线,跟踪拍摄、记录影像资料。仅为武昌攻防战一役,便捐款17万日元,他为同盟会等活动并在家境中落的情况下提供捐款,以致负债累累,被迫改组其所经营的公司,出让公司股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起义失败,孙中山化妆成苦力从水路逃往澳门,随后转道香港,却被清政府悬赏1000块大洋追捕,情况危急。但日本政府又拒绝孙的避难要求,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得投奔兄长孙眉所在的夏威夷。为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孙毅然剪去发辫。庄吉在孙出发之际,汇款1300美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秋,宋庆龄从美国回国途径日本时,接替姐姐宋蔼龄当了孙中山的秘书。由于梅屋庄吉夫妇的牵线搭桥,促成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感谢梅屋庄吉长期不求回报,多年来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帮助,孙中山挥毫在梅屋庄吉和服短外褂的背面写下“贤母”二字,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贤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也像贤母一样悉心照料自己和宋庆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后梅屋庄吉极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介绍在日印度志士与孙协商合作,在山东组建讨袁军。 1916年梅屋庄吉在滋贺县八日市建革命军飞行学校,为革命党培养飞行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8年夏初孙第一次护法失败,经日本神户返回上海时,梅屋到神户迎候。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4年11月孙北上赴京途经神户,梅屋亦由东京往会。12月1日孙电梅屋:“逗留贵国期间,感谢诸君关照。今后亚洲民族复兴,切望阁下协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5年初获悉孙在北京病重的消息,梅屋庄吉焦虑万分,委托萱野长知前往探视,并要其在大连居住的养女梅子立即赶往北京。闻孙逝世,梅屋仍致电孙科,半信半疑,表示“殊深惊愕”。当电询确信后,“更增悲戚,诚不胜悲痛哀悼之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屋即致电宋庆龄、孙科,称赞孙“乃中国革命之大恩人,世界之伟人”;指出孙的去世,“不仅使贵国前途未卜,更是日本之不幸”。为了缅怀孙,教育子孙后代珍惜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梅屋克服种种困难、阻挠,集资铸造4尊孙中山铜像。送往中国南京,广州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屋反对日本侵略中国,遭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种种非难、诋毁,但仍坚持中日友好的主张,上书外相广田弘毅,表示:“实现中日亲善,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故友孙中山的遗嘱,终日苦思其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综上所述,这才恍然大悟------。(相关资料网络转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丁2024.11.1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