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

十 月

<p class="ql-block"> —— 人生金秋 桃李芬芳</p> <p class="ql-block">  茶余饭后,闲来无事,仔细品味风雨历程,思绪忽然被两组数字的巧合所牵动:1995-1969=26,2021-1995=26,两组数字差均为26,如果说第一个26,那是段懵懵懂懂无忧无虑的瞬间,第二个26,就是段胸怀梦想,邂逅乡愁的时刻,偶然的发现,让我对这两组数字的巧合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第三个26的交汇点2047又会是个什么状况呢?</p><p class="ql-block"> 落叶知秋,一首《人生的道场》点燃了怀旧的情愫,每每此刻我就在想,人这辈子能有几个二十六呢?一次与涉县文坛泰斗李亮老师的攀谈,恰逢李老八十寿辰,他曾羡慕这个曾经拥有过的数字,感叹道:“小小年纪,大好年华,我像你们这个年纪还在文化馆干事哩!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著作等身,多创作、多写好作品,别总说来日方长,抓住机遇,时不我待!”这是涉县“八零后”文坛泰斗的肺腑感言,对于我,感触很深。</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更应该有所建树。早些时候参加邯郸文学沙龙活动,小小说名家张记书先生就说:“如果说写长篇是做长衫的,那么我们写小小说就是做裤头的,可裤衩子做好了也是精品啊!”邯郸市作协副主席、小小说艺委会主任赵明宇先生说:“写文章就是写画面,”李亮老师说:“写文章就是写细节,志创传媒的申志国老师也谈到了写剧本就是写画面……。”这每一句话都是多年经验的总结,仔细想想确也是,名师们的每句经典都值得我们咀嚼和推敲,消化和吸收,活学和活用,铭记和收藏。</p><p class="ql-block"> 渴望构思部长篇的厚重的文字,这想法持续好一阵子了,把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诉诸笔端,也算是过客一场的念想和体验吧。不是回忆录,更不是报告文学,是对人生的深层次顿悟,更是良心的拷问。前几日看到作协群统计创作计划,犹豫了许久终没有填写表格,不是欠缺动力,是构思还很朦胧,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定位。李亮老师说得好:“不要总说来日方长,我们确已不再年轻!”</p> <p class="ql-block">  不敢奢望著作等身,但只要深入生活,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每一丝灵感,写画面、写细节、写良心的考问、写生活的横截面,就一定能够写出接地气,易消化、耐品读、受启迪的时代经典。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平凡中往往蕴藏着伟大,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是客观评价一部作品有没有灵魂的真理所在。五位数的稿酬虽微不足道,但从文字到价值的转变,起码也算一种鞭策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好久没有将文字投纸媒和杂志了,没有了当年那种发表后的激情和冲动,更缺失了发朋友圈显摆的那种欲望。默默沉淀下来走自己的路,生活毕竟还是柴米油盐。每段小结,喜欢将文字结集成册,不为传世,只为落叶知秋,末了有个美好的念想和回忆。虽算不得千里马,但凡有赏识者,必是生命中的贵人,像刘科,像张总……,在我眼里,注定是我生命中的伯乐,此生足矣!李亮老师的话到底还是触动了我的灵魂的,这算不算著作等身的追求和抱负呢?</p> <p class="ql-block">  默默行走在秋的暮色里,明明已感触到了冬的残酷,但我还是极力搜寻着春的遍野葱绿,夏的草长莺飞……,我仰望和触摸着秋的累累硕果,但还是有些不舍。满地飘黄的落叶诉说着人生苦短,汇聚成太多思念,酝酿成一坛坛陈年老酒,我将思念融入了第四本、第五本文集……,蘸着笔墨撰写成一部部浓浓的乡愁。 </p><p class="ql-block"> 落叶知秋,所有冲动都是个过程,在通往终点站的旅途,秋高气爽,没有了酷夏的闷热和难耐,一路成熟,一路风景,秋叶洒落一地,铺就一路金黄。佝偻老人拄着拐杖蹒跚前行,头顶一众银白,谁呢?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欣赏了我很久的伯乐,这个队伍终归有人在陆续掉队。但不管是谁,注定都是过客。我们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可以随意去挥霍,落叶知秋,无妨看淡显摆,用笔墨分享生活,用镜头锁定世界,沉下心来去欣赏沿途的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