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皖南之石台天路

娄道舰

<p class="ql-block">  【题记】安徽以江淮为分水岭,皖北多平原,皖南多峻岭。因为喜欢徽州,喜欢徽文化,所以经常会去皖南山区走走转转,前期陆陆续续以“梦里徽州皖南古村落”为系列写了几十个皖南古村落的游记。在此漫游过程中,皖南的轮廓逐渐在心中成形,同时也接触和了解了皖南山区一些适宜户外徒步的古道,如徽杭古道,徽开古道,徽池古道,徽青古道等。以及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自驾线路,如网红线路“皖南川藏线318”,号称被遗弃的秘境“九黄公路”,风景独特的“大别山天路”,最具魅力的皖浙1号旅游风景线“徽州天路”、“白际天路”、“璜尖天路”,以及最低调的九曲十八弯“石台天路”等。我一直想通过我的游记来记录我眼中的“皖南徒步古道”以及“皖南自驾天路”。我暂且把这两个系列游记命名为“徒步皖南之古道”系列,“自驾皖南之天路”系列。今天借“自驾皖南之石台天路”开篇,也是以图文的形式记录曾经游历的记忆。</p> <h3>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安徽省最小的县城。小城不大,四面群山连绵,云雾无常,仙气飘飘。美丽的秋浦河穿城而过,赋予了小城特别的灵动。游者穿越群山而至,一定会被小城那份未经雕琢的自然与纯粹所吸引和感染,当你慢慢去感知这个秘境般的小城时,你绝对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h3><br> <h3>  石台的山是绿的。石台是个标准的山城,全县都身处群山之中,84.59%森林覆盖率足以彰显石台的满眼绿色。所以石台的空气质量在全国那绝对也是排得上前几名的,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石台大气负氧离子平均值每立方厘米6000至14000个,是中国九大“天然氧吧”之一。</h3><br> 石台的水是翠的。群山孕育了石台处处见泉水的特权,山里人家常年生活在负氧离子高达40000单位的纯净空气中,已经让城里人羡慕不已了,如果要知道石台的泉水富硒养生,那就更让人羡慕了。一汪汪山泉点缀在群山之中,清澈如翡翠,宝石般的山涧泉水溢出了一条条小溪流进村村寨寨,这份清澈这份翠绿会让人陶醉,呼吸一口空气,喝一口山泉,心都仿佛被洗涤干净了。<br><br> 石台的土地是神奇的。石台山水美那只是外表,石台真正引以为傲的是石台的这片土地,石台全县99%的土地富(含)“硒”,是全国最为著名的富硒地和长寿之地,被称为“中国生态硒都”。<br><br> <p class="ql-block">  石台的旅游是休闲的。在这样具有独特生态的地方旅游,那必须是慢节奏的休闲之旅,也只有慢慢的去品味石台山水人文,你才会正真了解和喜欢这个地方。不管是带着家人还是朋友结伴,在石台必须小住几日,只要你在此放慢脚步,石台必定会还你一个放松的心情和纯粹的心境。人口不足8万的石台,坐拥牯牛降、‌蓬莱仙洞、‌仙寓山、‌醉山野、‌秋浦河、‌怪潭和‌鱼龙洞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然氧吧”、“富硒水土”、“长寿之乡”等,成就石台名副其实的康养圣地,“养生”才是石台最核心的吸引力源。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下,有这么一块纯粹“天然”、纯粹“绿色”的地方,怎么不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自驾石台是最佳的旅游方式。石台现在高速可直达县城,以县城为轴心便可轻松玩转石台。但是如果想挑战山路弯弯的惊险和刺激的自驾体验,选择由“石台天路”进入石台也是个非常值得推荐的线路。特别是春天和秋天,伴着那种山花烂漫和层林尽染的九曲十八弯,刺激且浪漫。</p> <p class="ql-block">  在皖南众多自驾“天路”中,“石台天路”绝对是最低调的一条线路,是一条被严重低估的自驾风景线,也只有皖南资深驴友才知道“石台天路”的存在。其实石台天路不管是风景还是沿途古村落,绝对不输皖南川藏线。有人说“皖南是江浙沪自驾旅行的后花园”,而石台则是皖南自驾旅行的后花园。</p> “石台天路”东起七都镇西止蓬莱仙洞,全长约65公里,最高点海拔近千米。一路穿越盘山公路、大峡谷、古村落、卡斯特地貌溶洞,沿途风景独特,过程惊险刺激,文化气息浓郁。要走石台天路必须分段导航,导航途径地“七都镇”,江浙沪可以由沪渝高速转京台高速至陵阳收费站下高速。<br><br>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一站“千年古镇”陵阳古镇。陵阳古镇始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的陵阳县,现为青阳县的一个镇,毗邻石台七都镇高路亭村。可以在陵阳老街吃个午饭,品尝下著名的“陵阳一品锅”。然后逛逛陵阳老街,到始建于宋代的古桥“南流桥”“天下粮仓1949”等打卡地打个卡。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去陵阳镇境内的“神仙洞”等岩溶洞群、“黄石溪”、“太平山寨遗址”和“黄石大峡谷”等景点转转,如果不去这些景点就驱车导航石台七都镇高路亭村。</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二站“千年古村落酒曲之乡”高路亭村。高路亭村位于石台县东部,是石台县幸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悠久的一座典型的原始自然古村落。是古代通往祁门和黟县古徽道上的重要路驿,也是江南西部香客朝圣九华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经一度繁荣昌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高路亭自古就是制作酒曲的传统古村落,家家制酒曲,户户香不同。所以高路亭也被称为中国的“酒曲之乡”。但岁月变迁,如今的高路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只有部分古民居古酒坊古油坊等古遗址还在默默的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高路亭村兴起于唐朝,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村名在古代为“高露亭”,源自唐人罗隐的诗《春居》:“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后来逐渐演化为今名高路亭,诗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高路亭村口有古亭,也不知道此亭和村名“高路亭”是否有些联系,田野中的延申的出村古道,古道上屹立的古亭,古亭中进进出出的南来北往和亭边清澈的小溪,一起见证了高露亭一路走来一千多年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高路亭现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和古作坊群,如明清时代的古酒坊、古面坊、古油坊、古制香坊、古豆腐坊等手工作坊。由于高路亭是酒曲传村,因此高路亭酒曲老字号特多,如“乾泰曲坊”、“永兴曲坊”、“永泰曲坊”等酒曲制作作坊,至今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具记载,高路亭酒曲制作始于明成化年间即公元1478年,当时一位姓李的村民村口摆上一个茶水摊,为过往客商提供歇息与饮水处所。因其忠厚尚德,有喝茶的商客答其饮茶之谢,传授酒曲制作技艺,自此开启了高路亭酒曲五百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来往高路亭,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高路亭的几座古桥。古桥的沧桑,古桥的斑驳,总会让我浮想联翩。高路亭的古桥都不大,犹如老农被压弯的脊梁。高路亭的古桥基本都是始建于清代,其古朴自然的骨子里都透着沧桑的气息。青山掩映中、流水涓涓过、再加上炊烟袅袅的清晨和傍晚,朝辉和夕阳下的古桥意境总会让人回味无穷,虽词穷至极也会想起那句古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高路亭,就是通过这些古民居、古作坊、古桥等古建筑,向过往的人们彰显着这个古村落的历史沧桑和文化脉络。高路亭村,即便是行程匆匆,也是石台天路打卡必须之地。</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三站打卡“红色教育皖南红军总医院遗址”。踏上当年红军足迹,让心潮再澎湃一下,接受一下红色教育与洗礼,也会为此次石台天路自驾增添一点内涵。皖南红军总医院遗址位于新棚村,导航“新棚村皖南红军总医院”一会就到。1934年8月21日,在中共太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并在距离柯村9公里的七都镇新棚村李氏宗祠成立了皖南红军总医院。</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四站“千年古镇”七都镇。七都镇历史悠久,始兴于唐、盛于明。其地域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合并与调整,2007年六都乡、七井乡、七都镇三个乡镇合并,组建新的七都镇。自此,七都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七都老街的古派建筑保留得相当完好,这里不仅是当地商品集散地,更是当地悠久历史的见证地,有着“小小石台县,大大七都镇”的美誉,石台富硒茶的主产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酒曲米酒、木榨油、臭豆腐都是当地特色,如果在七都镇吃午饭,建议品尝品尝七都传承了500年历史的传统美味七井火腿、刀板香、腊猪脸等。石台天路,大部分路段都位于七都镇境内。</p> <p class="ql-block">  说七都,不得不说七都镇的“承德桥”。承德桥乍一听还以为承德避暑山庄的“承德”。咋七都镇还有“承德桥”呢?原来啊此“承德”非彼“承德”。说起七都的承德桥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誉为“商圣”的明朝巨商沈万三。<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承德桥为元太祖朱元璋赐建,赐建的原因是富豪沈万三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朱元璋为了表彰沈万三,赐建此单拱石构石桥,并亲自题写“承德桥”,寓意“承家多旧德,继代有清风”。</span>提到沈万三大家都知道其祖籍在浙江湖州,故居在周庄。但为什么朱元璋赐沈万三所建之桥,要建在石台的七都呢?难道沈万三祖上是石台人?没查到资料。但根据七都承德桥碑刻“太祖旌表万三公资大明之功,嘉许桑梓建桥记之”,“桑梓”不就是家乡吗?</p> <p class="ql-block">  七都镇六都村还有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天国洞府”的鱼龙洞。听说七都镇有宋代规模宏伟的龙泉寺、明末清初的古戏台、文孝庙、匠心独运的清代凌云塔等古迹,七都除了承德桥还有饮虹桥、象鼻桥等10余座古石拱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找找这些景点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五站“901天路观景台”。天路观景台是石台天路必须打卡的标志性地点,距离黄尖村不远,海拔高度901米,是天路最高峰。七都镇过后才真正的进入天路,导航必须导途经地“阴边”“画坑”等,导航才会导入天路X024县道,否则就直接去了“怪潭”景区及县城方向了。七都镇过后导航显示“黄尖脚”开始正式进山,一直到“南坞里”都是经典的羊肠般的盘山公路,自此才让你真正体验到石台天路的刺激,当然路况对于车技也是要求挺高的,不建议开手动挡的新手去体验,有一定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七都镇进山不久,深山之中有一个不错的民宿“七景山居”,民宿挺大,院内有个宽敞的停车场,民宿景致不错,如果行程不紧不慢,在这里小住几日也是不错的一种休闲。过了七景山居,就一直在沿着山梁向上盘爬,盘山九曲,俯瞰山谷,深渊万丈,千沟万壑,偶见白云翻滚,天路景致至此渐入佳境。时常能看到远处散落于峰峦之间的白墙黛瓦,若隐若现,群山/云海/村落,如此静谧,如此空灵,至此,石台天路真正的美才慢慢展开。</p> <p class="ql-block">  盘过七景山民宿不久就到了石台天路最高点“901天路”打卡点,“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在这里环顾四周,一览众山,群山逶迤层峦叠嶂,峡谷幽深千沟万壑,不虚此行的感觉就会此刻爆棚。</p> <p class="ql-block">  过“901”标志石就到了黄尖村。黄尖村实为八棚村黄尖村民组。途径黄尖村,路边的村口有两棵巨大的皂荚树特别显眼,树下有个空地被平整为停车位,至此可以停车打卡。</p> <p class="ql-block">  停车细看皂角树树龄已达500多年,国家一级保护名录。有关黄尖村的历史我没有下去村落细细品味,我只是通过这两颗古皂荚树感受了下这个村落的年轮。根据这两颗皂角树的年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古村落至少始于明朝。皂角树,许多年轻人都不认识此树,而且在现在,这种树已经很少了。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树,常有栽种。古代农村少有肥皂,民间就用皂角树的果实(称为皂角)捣碎用以清洗衣物、洗头发等,不仅洗得干净,还带着一股皂荚的清香。用皂角刺熬制的皂角膏,能拔毒消肿,治疗肿疖。所以在贫困年代,皂角树就是村里最低廉、最普遍、最实用的树。在古樟树古银杏古松柏及其普遍的古树中,具有500年树龄古皂角树实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  据说黄尖村境内还有三处古树群,共46颗古树进入国家重点保护古树名录(注:查阅《石台县重点保护古树名录》:古银杏16颗300年以上,柏树200年以上30颗)。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村去一睹古树群的壮观,留有遗憾作为再驾天路的动力吧。</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六站七井山大峡谷“阴边村”。七井山大峡谷也叫黄尖大峡谷,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或略的景点,容易“一开而过”,因为在车里看“大峡谷”有点不起眼。只有在阴边村停车,然后徒步去峡谷观景台,才可以看清气势恢宏的七井山大峡谷。如果带有无人机,这个景点那就必须去打卡,因为通过无人机,六公里的大峡谷会才会一览无余,如果是金秋十月层林被浸染之后,或是雨后天晴云海在翻腾之时,大峡谷的壮美画卷才算是真正的被打开。</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七站“中国晒秋摄影基地”八棚村。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八棚古村落,会给人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很奇怪石台天路一路走来一些村落的数字,什么“六都”“七都”“七井”“八棚”等,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八棚村是最早来到这里的先民,搭起八个草棚安家建村,从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至今,八棚之名由此而来。以前的这里非常穷,当地人说,在没有公路以前,由于交通闭塞,很多老辈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现在八棚村依靠石台天路的优势,建起了多家民宿,凭借当地富硒绿色的康养环境,各家民宿都很火爆。另外当地的山茱萸也是八棚村最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享誉石台,近些年八棚村更是因为画坑村民组名声鹊起而成为石台天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八站“悬在云中的一片净土”画坑村。皖南的古村落总是和古树相伴,画坑村也是如此,只不过和黄尖村相比,画坑村口不是皂角树,而是几颗相当古老的银杏和枫树。古树就像活化石一样证明着古村落一路走来的悠久历史,古树又如一个不朽的老人见证着村落物是人非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路过画坑村时,首先吸引你的就是位于路边的这几颗古树。屹立的古树好像站在路边向匆匆过往的行人招手,照呼行人停下脚步,示意行人此地有风光。银杏树旁就是家颇具风格的“古树旁客栈”。客栈很是精致,位置好人气旺,不预定基本是住不到房间的。画坑村分为上画坑和下画坑,下画坑沿青石小路而上,就是上画坑,村口有古皂角树,名曰“家风树”。村中有“潘氏祠堂”,碑文记载,潘氏家族定居此处,至今已有580余年。</p> 画坑原名“画溪”,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原始自然古村落,深藏在七井山的崇山峻岭之巅,被美誉为皖南“悬在云中的一片净土”。画坑村无疑是天路上最耀眼的一抹色彩,“画坑”景如其名,名符其景,不管是春夏秋冬,古村落皆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特别是秋天至此,古树下,你会有走进金黄色的童话世界一般的感觉,村庄里,你会被村民晒出的秋色带进五彩的画卷里。<br><br> <p class="ql-block">  天路第九站世外桃源“七井村”。村史馆里看变迁,古建筑中忆乡愁。 在七井村史馆,触摸七井人云端之上的传承文脉。一路走来的石台天路,大部分路段是在七井山里。至此七井山村,65公里的石台天路已经过半,后面沿途基本没啥古村落可玩,纯粹车程大概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县城或者蓬莱仙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查阅资料才知道七井山的底蕴尽如此深厚,七井山竟号称是九华山之祖。明清时期,山上宝刹林立,焚香顶礼,经声佛号,暮鼓晨钟,古人曾将七井山与九华山并列颂赞。素有“七井佛国传千古,九子东南第一山”之称。据民国《石埭县志》记载:“七井山为九华山之祖。”(注:石埭县即今天的石台县,南梁大同二年即公元536年置石埭县,1959年国家兴建陈村水库撤销石埭建制,1965年复建县易名为石台 )。</p> 七井村就在七井山主峰脚下,这里也是石台天路必经之地。徒步七井山的驴友,一般就是从七井村上山的。七井山最高海拔1100多米,在起伏的群峦之中,险谷无数,怪石遍布,流泉潺潺,飞瀑天成,自然风光及其秀美。尤其是到了秋季,沿着山路徒步而上,一步一景,满山五彩,斑斓遍野,真可谓满眼皆秋色。<br><br> 七井村平均海拔850米,境内山货物产资源丰富。七井村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茱萸之乡”,盛产“山茱萸、薏仁米、黑玉米、野山笋、辣椒、火腿、茶叶”等土特产,被称为“七井七宝”。因七井村独特的环境特质,所有物产都源自自然,富硒天成。富硒的绿色无污染的“七井七宝”都是城里人的奢望。七井村还被文化和旅游部入选2024年“四季村晚”活动示范展示村。2024年七井村史馆还入选安徽省首批类博物馆名录。<br><br> <p class="ql-block">  途径七井村如果是饭点,在这边品尝下“腊味合蒸”和“石台一品锅”绝对算是一次特别的打卡方式了。“腊味合蒸”主料选用石台七井腊肉火腿,用当地特有的山地土猪为原料,其制作工艺约有500年的历史,熏制过程中产生的覆盖火腿外层的菌类保护层,看似霉斑点点,但其内部肉质始终保持原有色泽和弹性,储藏时间可达3-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问题,是名副其实的当地美食。</p> <p class="ql-block">  “石台一品锅”用料丰富、烹调考究,一层一层的食材按照顺序码好,文火煨熟入味,吃的时候再一层一层的揭开,各种滋味层层递进,味厚而鲜。另外还有皖南特色美食的“苦槠豆腐”也是必须要尝尝的。据说石台的富硒苦槠豆腐有降脂降压降血糖、清热解毒等功效,很受在石台疗养的三高人群青睐。</p> 七井村过去,石台天路过半。再盘15分钟就到了整个石台天路最长最刺激的发夹弯盘山公路。整个天路形如发夹,180度大弯九曲环绕,发夹弯大概要盘二十分钟,非常刺激好玩,这段经典的盘山路也是秋天无人机航拍的最佳地点。 九曲发夹弯盘山公路过后,就开始沿着山脚下小溪盘山绕河而下(注:此河流系秋浦河支流,流过蓬莱仙洞前山后汇入秋浦河),一直盘旋到蓬莱仙洞,自此石台天路自驾完成。<br><br> <p class="ql-block">  石台天路游记至此即将收笔,最后我在想,天路自驾的魅力到底在哪?天路自驾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我想,对一个喜欢自驾的游者而言,天路自驾之旅的需求或许来自对平淡城市生活的短暂厌倦,也或是源自未经新鲜事物的一种体验召唤,正所谓“诗和远方”,有可能是沿途的风景,有可能是自驾的过程,也有可能是内心的某种期盼和向往。旅行,也许就是借对诗和远方这种向往,还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份平静。不管客从何来,看茫茫青山,听云卷云舒,为心去旅随心去行,足也!</p><p class="ql-block"> (文为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作者!2024.1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