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尘往事之二 ,《山西万荣文村王家的革命史》(a)作者:慕容家的风波恶,<来自北京>,//仅节选头条中彼文一二段,全文五千字,略,</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山西万荣县的的十里文村,地处稷王山西麓,是一个被丘陵环抱的十多平方公里的盆地。素有汾南粮仓之称。</p><p class="ql-block">当年,在这块盆地里,居住有千十户人家,仅东文、西文、南文3个主村,就有500余户。</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段时间,十里文村是共产党领导的晋南稷王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40年,秋天,由于大批的阎锡山的军队和政府部门都败退困据在晋西南一带,不断地挑起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摩擦,我党为了抗日大局,就主动把主力部队调离到晋南,晋中一带,留下的党员和民间抗日组织,被迫隐瞒身份,改换旗号,继续在当地开展斗争,这样我们老家所在的区域成了日伪,阎锡山,和共产党势力犬牙交错的抗日游击区,直到1947年才又成为为解放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1938年我的老家山西省万荣县十里文村的抗日形势:日寇已经打过来了,大城大邑都被他们占领了,阎锡山国民党的军队风声鹤唳,一败再败。共产党在广大的乡野山区努力地发动着老百姓,组织者抗日武装,开展长期全民抗战。</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的老爷爷王德顺41岁,我的爷爷王凤山20岁,我的奶奶陈玉岱19岁,我的叔爷王凤翔16岁,我的父亲王中兴即将出生。</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家开始参加到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1938年我的老家山西省万荣县十里文村的抗日形势:日寇已经打过来了,大城大邑都被他们占领了,阎锡山国民党的军队风声鹤唳,一败再败。共产党在广大的乡野山区努力地发动着老百姓,组织者抗日武装,开展长期全民抗战。</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的老爷爷王德顺41岁,我的爷爷王凤山20岁,我的奶奶陈玉岱19岁,我的叔爷王凤翔16岁,我的父亲王中兴即将出生。</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家开始参加到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p> <p class="ql-block">东文哈套坡下三户人家王凤山的孙子王中兴的三个儿子王亮王希王辉,网名《慕容家的风波恶》即老大王亮,估计55岁属狗亦或57岁属猴。</p> <p class="ql-block">王中兴属虎1938年生人,</p><p class="ql-block">据此推估,王德顺老汉,该年41岁即1897年生人,王凤山20岁即1918年生人,陈玉戴19岁即1919年生人,王凤翔16岁即1916年生人,</p><p class="ql-block">后头王凤山又娶一妇,生女王莲花,后嫁河南,人已卒,</p><p class="ql-block">王凤翔先娶村妇秦金枝,生育一男二女,中定娶玉,凤嫁段玉珂,桂嫁如仲,后居京,又娶一妇,后妇生三男,均在京,人今(2004)已卒,后妇仍在世,</p> <p class="ql-block">1946年夏天,垣曲战役发起前,我爷爷王凤山被任命为第2营营长,在指挥皋落战斗中,身负重伤。</p><p class="ql-block">我爷爷负伤后,部队首长让叔爷王凤翔负责护送我爷爷去晋城的野战医院。</p><p class="ql-block">我爷爷躺在担架上,在路上走了四五天,那天赶到医院时人就已经不行了。我爷爷牺牲时年仅28岁。</p><p class="ql-block">我爷爷的遗体被安葬阳城县周壁村的东沟里。</p> <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我叔爷王凤翔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抗战工作队”,从此追随自己的亲哥哥,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p><p class="ql-block">他转战三晋大地,打鬼子,打国民党,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晋中战役,临汾战役,运城战役,太原战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多次立功受奖,是华北一级战斗英雄。他从一名稚嫩的抗日游击队员开始,先后担任班长,侦查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的教务处长,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90年离休,享受副军级待遇,2004年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文村。</p><p class="ql-block">我家的院子有一个大晒麦场,三口窑洞和分建在院子两侧的两排瓦房。</p><p class="ql-block">院门口上挂着一块写着“农茂书香”四个大字门匾,这是我的中定叔写的,我中定叔虽然只上过初中,却是周围几十里公认的文化人和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他是个和善忠厚的信用社主任。1996年5月13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49岁。</p><p class="ql-block">我父亲是长子长孙,只是从小就在外面。老家的事儿,一直都是我中定叔在打理,他英年早逝5年后,我的堂婶,又找一个上门的老汉一起过活。直到2008年那老汉病故,我堂婶被已经在万荣县城定居的,我的堂弟接走。这样,我们一家才在多年之后,再一次回到老宅。</p><p class="ql-block">我们家老宅大门的右侧,有一棵百年树龄大槐树。这棵树的树干,三个大人也合抱不住,树冠在夏天成荫时,足能遮蔽百十平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