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著

史真

<p class="ql-block"> 我的专著 : <b style="font-size:18px;">《现代杂环化学选论》</b></p><p class="ql-block"> 1998年6月,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著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 专著详细介绍了作者在杂环化学新反应和有机合成新方法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介绍作者与美国 W.J.Kelly 教授和德国 H.J.Schneider 教授合作进行的环蕃化学研究工作。该书是国内首部详细论述 ″环蕃化学" 的专著。 </p><p class="ql-block"> 全书共分四章,分别对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咪唑啉化学、苯并咪唑化学、环蕃化学和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进行了论述。</p><p class="ql-block"> 1998年该书经西北大学组织专家鉴定为专著。</p><p class="ql-block"> 该书论述介绍的是作者1998年以前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1998年以后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将在另一本专著中介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书 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机杂环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b></p><p class="ql-block">――简评史真著《现代杂环化学选论》</p><p class="ql-block">杨丙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44期</p><p class="ql-bloc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中指出: “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有机化学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不多,我国自己发现的新反应或重大改进型的反应则更少。”</p><p class="ql-block"> 西北大学化学系史真教授所领导的研究课题组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组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有机杂环化学4个重要的新反应,并将这些新反应用于有机合成,提出了10类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新合成方法。这些首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均被世界权威检索工具收录。美国、法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多位专家来函索取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引起关注和反响。</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史真教授撰写了《现代杂环化学选论》专著 (1998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继70年代美国有机化学家 A.I.Meyers 院士所著《有机合成中的杂环化合物》之后,在该领域的又一全新专著。该书系统总结了作者近10年来在有机杂环化学领域耕耘的收获。主要讨论他们长期致力于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咪唑啉化学、苯并咪唑化学、环蕃化学和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全书按以上内容分为4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作者所做的工作进行编写,同时还概述了对杂环化学进展有影响的其他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 作者提出的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首先在《中国科学》上发表,接着作者利用二苯咪唑盐与双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合成了大环二酮,这一成果被美国的Synthetic Communications很快报道。接着《中国科学》再次报道了作者合成大环二酮的系统研究,《中国科学报》也介绍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它说明这一反应在有机杂环化学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名贵香料麝香酮的合成,近半个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为此攀登,但到目前为止,麝香酮的工业合成仍未实现。作者提出的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以及二酮的新合成方法,为麝香酮提供一条比较简便可行的仿生合成新路线,还能用于大环四酮新型仿酶化合物的合成。这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功,将在香料化学、环蕃化学以及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产生较大影响,也表明作者提出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应用前景。</p><p class="ql-block"> 作者发现的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比A.I.Meyers的六员杂环的还原反应和E.F.Godefrui的咪唑的开环反应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前者提出的反应是不开环反应,未得到开环产物。而后者的开环反应与本书作者提出的开环反应相比,不但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且开环规律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作者提出的反应对合成不对称乙二胺衍生物类化合物更为简便,具有更多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环蕃化学(Cyclophane Chemistr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作者不畏艰险,另辟蹊径,以勇于探索前沿的精神对这一新领域进行了研究。作者曾合成了10多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环蕃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人工模拟酶模型。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对药物合成、配合物化学、化学分析、色谱、催化剂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作者不但在书中总结了他们对环蕃化学所做的研究工作,而且对环蕃化学的发展进行了综述,这是国内比较详细地讨论环蕃化学的首部专著。</p><p class="ql-block"> 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之一。作者主要研究了咪唑啉型杂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并通过咪唑啉中间体的新反应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作者共合成了21种新型表面活性剂,提出了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新系列。这无疑对表面活性剂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史真教授倾注了10年心血,从实验研究到总结成书,走过了艰苦历程,但他乐此不疲,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献身事业的勤奋精神完成这一新著。书中论述的新反应和新的合成方法,在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开拓杂环化学新领域,丰富有机杂环化学内容,对杂环化学的新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p><p class="ql-block"> 本书构思独特,编写新颖,实验数据翔实,所给方法准确,文字简洁,论述清晰,不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对从事有机杂环化学的后学者来说,是入门的路标,深造的阶梯,对其他化学工作者也会有启迪,是很值得一读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专著 第一章 咪唑啉化学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1~67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 第二章 苯并咪唑化学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68~13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 第三章 环蕃化学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131~18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 第四章 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 (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190~218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研究发现的咪唑啉在硼氢化钠作用下的还原开环反应,比六员杂环的还原反应和咪唑的开环反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为乙二胺衍生物提供了简便的新合成方法。(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2~30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究发现的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等亲核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模拟了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中传递一碳单元的反应,提供了一种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为醛酮等有机化合物提供了仿生合成新方法。(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69~82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提出了通过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合成麝香酮的仿生合成新方法,这一合成方法还可以用于大环四酮新型仿酶化合物的合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研究提出的仿生有机合成新方法,写进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合编的高等学校教材《药物合成反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提出的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被夏炽中等著名学者称为国内外提出的四氢叶酸辅酶四种重要模型之一(夏炽中教授的博士生研究论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研究提出的醛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在国內液晶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研究提出的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研究成果,入选2000年“陕西科技十大新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究成果入选2000年“陕西科技十大新闻”后,陕西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陕西省电视台记者在课题组采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研究提出的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研究成果,1998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研究提出的绿色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研究成果,200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领导与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著中论述的环蕃化学研究工作,合作教授有: <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西密西根大学W.J.Kelly教授和德国</span>萨尔兰德大学 H.J. Schneider教授。在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期间,与Kelly教授合作进行环蕃(Cyclophane)化合物合成研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西密西根大学的研究工作中,设计了三种新型的含二茂铁结构单元的环蕃金属聚合物,并提出了可行的合成路线。(专著《现代杂环化学选论》,182~186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德国萨尔兰德大学工作期间,与Schneider教授合作进行大环蕃的合成及模拟酶研究,合成并报道了10多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环蕃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人工模拟酶模型。(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139~143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成的桥联四氮杂环蕃 (专著《现代杂环化学选论》,145~146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设计合成的具有网状桥联结构的四氮杂环蕃化合物 (《现代杂环化学选论》,147~148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应日本佐贺大学的邀请,2004至2006年间,曾两次去日本佐贺大学为研究生讲学,讲学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专著中的″环蕃化学"一章做了重点讲解。讲授英文课程: </span>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超分子化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佐贺大学为研究生讲学时,讲授专著中的研究成果,制作使用的部分PPT教学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在日本佐贺大学讲学时,与听课的部分日本研究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佐贺大学讲学期间,两次做学术报告,对专著中有关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模拟酶研究做了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的题目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1. The Synthesis of Macrocyclic Compounds</p><p class="ql-block"> 2.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t Probe Dyes</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佐贺大学访问讲学期间,与佐贺大学校副校长、部分化学教授以及研究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荣获陕西省化学会颁发的第三届"陕西省化学杰出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专著研究工作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出版专著外,我还编辑出版《有机化学习题集》,1993年8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题集收集有机化学习题330多道,并附有解答。这些习题主要选自国外最新出版的有机化学教科书、习题集或国外大学招考研究生的最新考题。</p><p class="ql-block"> 习题集前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题集很受教师和学生欢迎,西大图书馆保存的5本习题集,只剩1本,由于借阅人数太多,仅存的一本封皮也已破烂不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审《世界最新英汉双解化学词典》两部,当时工作忙,抽不出过多时间审阅,实际上是挂了个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审两部化学词典。还编写了本英文有机合成实验教材,供化学系高年级学生实验课教学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以上专著、教学参考书外,还编辑出版了《我的化学》、《我的散文》、《我的摄影》、《我的专著》、《我的书法》、《我的诗词》、《我的回忆录》、《我的收藏》、《走遍中国》、《走遍世界》、《光荣在党五十年》、《在日本佐贺大学讲学的日子》等书藉,已编辑出书10多本。</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史 真</p><p class="ql-block">2024.1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史真,西北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西北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陕西省化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化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指委成员、陕西省科协委员等职。获“首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发表研究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学参考书3部。科研成果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入选2000年“陕西科技十大新闻”,两次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两次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2018年荣获“陕西省化学杰出贡献奖”。2023年荣获″西北大学化学学科发展贡献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