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敦煌(四)敦煌莫高窟

<p class="ql-block">  终于要到敦煌莫高窟了!</p><p class="ql-block"> 从没到过莫高窟,它却在心里出现了很多次。</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心里的莫高窟是裙带飘飘的飞天,是反弹琵芭的仙女,是神仙菩萨相聚的佛国,是王圆箓目送斯坦因时天边那一片火红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  驱车前往莫高窟,艳阳高照,满眼沙色。</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已成了一片很大的景区。进入景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我们在一个环形放映厅,观看了一部《千年莫高》的宣传片。短短的二十分钟,影片用特别的光影效果,纪录片式的拍摄和讲述,带我们走过了莫高窟的千年历史,也掠过了佛宫艺术的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连接中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印度佛教也随之传到了古老的中国,敦煌,成了中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敦煌附近,看到远处的鸣沙山上金光万道,乐尊认为这是佛在召唤,于是请人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小小的洞窟用于修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相继修建石窟,让这个远离人群的地方持续不断的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凿刻声。</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成为了历代僧人静心修行、百姓虔诚礼佛、统治者巩固政权的圣地;成为了保佑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驼队平安顺利的福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也成为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地。</p> <p class="ql-block">  看完影片,坐景区观光车前往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一下车,就能看见一条宽阔干涸的河床。这是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大泉河。夏季正是枯水期,在涨水季节,这条河流就会奔流不息,浇灌着莫高窟的土地,让两岸草木青翠,红柳丛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座长长的石桥,莫高窟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平平整整的石山上露出几排错落的洞窟,零零星星的游客在石窟外修建的长廊上来来往往。</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前面有一大片茂密的白杨林,没有想象中的荒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参观莫高窟需提前一个月在网上预定,每天开放的洞窟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游客每30人分为一组,在导游的带领下分别进入洞窟参观。正是旅游旺季,一切却都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之前对莫高窟有各种想象,但进入洞窟,里面的一切还是让人心里狂跳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个洞窟都有专业的讲解员。随着讲解员手电的指引,石窟里的彩塑和壁画如同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眼前一一展开。</p><p class="ql-block"> 从前秦到元代,从最早开凿的仅能容下一人的最小石窟,到建于初唐的,有九层楼高的最大石窟,每个石窟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那些或端坐或斜靠或涅槃的佛像,那些佛国里的山山水水、歌舞升平,那些连环画般精彩的佛教故事,那些朝代、衣着、表情各不相同的供养人,一切都近在眼前,所有的遥远都成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还有洞窟顶部和四周的那些装饰图案,花纹如此精美,色彩如此协调,历经千年,留下的美丽还是如此让人心动。</p> <p class="ql-block">  洞窟里站满了游人,却只有讲解员的声音回荡其间,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只怕听漏了一个故事,更怕打扰了千百年来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每段讲解都很精彩,其中一个男讲解员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一个唐朝的洞窟里,他讲建造的年代,讲壁画里的佛教故事,讲洞窟纹饰的构成和美感,讲残破窟顶那些修补的痕迹,声音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充满感情,想来,莫高窟的故事已经刻到了他的骨子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终于走进了藏经洞的石窟。石窟不大,藏经洞就在石窟廊道的石壁里。</p><p class="ql-block"> 透过小小的洞口,能看见正面靠墙有一尊泥塑坐像,经考应该是唐朝高僧洪辩的塑像,塑像身后的壁画有两棵树,一个侍女,树枝上挂着一个单肩包,形式和图案都和现在流行的包别无他样。</p> <p class="ql-block">  一百二十四年前,藏经洞在无意中被发现,由此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也打开了国外列强掠夺敦煌珍贵文物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存放着大量古代经卷、书画的藏经洞,在一个腐败无能的不幸时代被发现,由此造成了莫高窟无法挽回的历史悲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过千年,到了清代,莫高窟已被人们渐渐淡忘。</p><p class="ql-block"> 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到此,落下脚来,自觉承担起了莫高窟的管理任务。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把化缘得到的银两大都用到了莫高窟的清理和修复中。</p><p class="ql-block"> 一天,一名清理石窟的工人意外发现了这个被沙石掩埋的石洞,并告诉了王道士。</p><p class="ql-block"> 王道士虽然不通文墨,但看到石洞里堆满的成千上万的书画经卷,也被深深震撼。他选了一些精美的画卷送给当时的县官,却没能引起重视。于是,这些珍贵的书画卷被王道士零零星星的送人或出售,并引起了国外盗宝者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十多年间,来自匈牙利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俄国的鄂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盗宝者,打着考察的旗号,编造不同谎言,用尽各种办法,盗走书画经卷,剥取壁画,搬走彩塑,让敦煌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失散国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圆箓,也因藏经洞里的文物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入。他用这些收入,请工匠在莫高窟里制造粗俗的佛像,用艳俗的色彩修复古代的塑像,打穿洞窟间的墙壁作为通道,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功德,他用他的虔诚和愚昧,给莫高窟带来了永远无法挽回的沉重灾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在那个不幸的年代,有无数爱国人士,为保护敦煌艺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罗振玉,数次请求政府把敦煌写卷全部收归国有,使其不再流散; </p><p class="ql-block"> 一些游学欧洲的学者,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通过各种途径,翻拍和抄写被劫走的遗书,带回国内进行研究;</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陈万里和敦煌当地的政府和人民,自发的积极保护莫高窟,使美国华尔纳大量盗取壁画的计划落空,让莫高窟免受了更深重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著名画家张大千,带领家眷和弟子,用几年的时间蹲守敦煌进行临摹,利用个人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了敦煌石窟艺术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的守护,才使得今天的我们能够走进敦煌,感受千百年的佛教艺术,也让敦煌石窟为中国古代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成为中西方文明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走出莫高窟,外面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p><p class="ql-block"> 千年一瞬间,走过洞窟,仿佛穿越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特别说明:</b>为保护文物,石窟里禁止拍照,部分照片拍摄于莫高窟一比一仿造的石窟和翻拍自有关书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