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共建设乡委员会|建设乡人民政府(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资料来源:中共诏安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拍摄于2023年</b></p> 讲解员:沈心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是诏安县第一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沈心楠。我的家乡诏安,是原中央苏区县,感人的英雄事迹就不胜枚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小小的豆畲英雄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豆畲是诏安县官陂镇林畲村所辖的一个小自然村,因微小如豆粒而得名。全村仅有7户人家50余人,却先后有17人参加革命,有9人为革命牺牲,有3户是双烈士之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村。这里人人都支持革命,真正是军民一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漳浦事件和月港事件后,卢叨临危受命,来到乌山地区担负起重建云和诏党组织的任务,此后县委机关常驻豆畲。在卢叨等人的努力下,到1938年底,云和诏县委不仅得到快速恢复,还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底至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又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敌人陈兵乌山周围,强化军事措施,并禁止山货外出,杜绝日用品上山,企图困死、饿死乌山根据地的人民武装。面对敌人的疯狂进犯,云和诏党组织以豆畲村为指挥中心,带领乌山人民开荒种田、烧木炭、制竹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与山区群众共度难关,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令人惋惜的是,在异常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吴永乐、梁培德等县委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相继牺牲,他们都是不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3年2月,闽南特委机关在特委书记卢叨的带领下,从平和转移到了豆畲村,“阿叨回来了……”消息传来,乌山地区的村民齐聚于小小的豆畲村中,热闹非凡,人人欢喜。良好的群众基础,让闽南特委逐步完成了向乌山的全面转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扭转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1944年5月中旬,豆畲村正式成立了闽南政保队,人数开始只有20余人,之后在5年时间内不断壮大,终于在1949年1月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成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南各县的一支英雄武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长达二十年的烽火岁月中,小小豆畲村留下了诸多革命前辈的光荣足迹,也锻造出了一个个铁骨英雄,是乌山革命烈火炼就的一颗闪耀红星,功绩不可磨灭,必将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崇尚英雄,因为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崇尚英雄才会造就英雄!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会把这份跨越百年的革命情怀持续传递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讲述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聆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原创作者:许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声明:该文章源于</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诏安这么红”</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美篇号,经原创作者同意后已获转载权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