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纪行——9.吐鲁番

雨荷

<p class="ql-block">2024.10.24日星期四 吐鲁番</p> <p class="ql-block">一,马兰红山军博馆</p> <p class="ql-block">在巴音格勒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大山深处,罗布泊西面有个叫“马兰”的地方,就是我们50,60后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跳橡皮筋时唱的“马兰花开二十一”歌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吐和高速乌什塔拉出口,30公里来到红山里的乃仁克尔乡,这个50年代叫“马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路口牌子拦住了我们,军博馆升级改造关闭,看路的大爷看我们远道而来说:“来一趟不容易,进去看看吧”,放行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唯一的无名公路进入红山区域</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曾经的靶场试验场,生活区,办公楼,如今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里散落着乃仁克尔乡的几个小村,很少人家。</p> <p class="ql-block">在大山荒漠中,村里小山上的经幡特别显眼,登上山顶,绕经幡一周,向那些为祖国强大贡献青春和生命的科学家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关闭升级,将军楼也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远远眺望象征着马兰精神的马兰花雕塑</p> <p class="ql-block">原子弹街,早已人去楼空,曾经一万多人生活的地方,今天只遇上了一位从山外来安装交换器的电信公司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我们想去当年试验基地看看,也找不到人问路。</p> <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而成。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地取名为“马兰”,是1959年5月,勘察大队在那里规划蓝图,正值马兰花盛开,时任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即后来的马兰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便提议,将基地生活区命名为“马兰”。</p> <p class="ql-block">现在还清晰记得:“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马兰花开二十一》这首儿歌,是当年参加核试的工作人员创作的,在歌词里使用了密码语言;</p><p class="ql-block">“小皮球”一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p><p class="ql-block">“架脚踢”一罗布泊实验场地的架弹高脚,</p><p class="ql-block">“马兰”一实验场地名称,</p><p class="ql-block">“花开”一原子弹爆炸实验,</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当地建设的21所核武器研究所</p><p class="ql-block">28256.28257一两个仅有的对外通信的邮箱编码。</p><p class="ql-block">这首童谣的真正密码就是:1964年10月</p><p class="ql-block">16日马兰总21实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p><p class="ql-block">子弹爆炸成功!</p> <p class="ql-block">孩童时天天念,以为只是简单的顺口溜,没有想到,却是国家崛起的地方。“马兰花开二十一”六十多年过去了,听起来依然情不自禁让人热泪盈眶,向那些老一辈的英雄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马兰是从核试验的神秘腹地到罗布泊的“希望之城” 。1996年基地撤离,现在遗址建立了“马兰红山军博馆”,新疆一个小众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之情,走出大山</p> <p class="ql-block">告别大美南疆第一站巴音格勒蒙古自治县,前往290公里外的吐鲁番艾丁湖。</p> <p class="ql-block">二,艾丁湖</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景区,成人门票30元</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维语意为月光湖,因形状酷似月亮,湖水似月光般皎洁美丽而得名,以其低洼、干热、湖面大小变换不定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又称“月亮湖”,孕育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从前,在美丽的莆萄庄园,有个巴依老爷,他有一个莆萄般美丽动人的女儿,名叫艾依丁古丽。美丽的艾依丁古丽慢慢长大,爱上了长工帕斯丁,两人互相依恋,沉醉在爱的海洋.....但好景不长,巴依老爷知道后极力反对,下令处死了帕斯丁。艾依丁古丽悲伤欲绝,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泪水汇聚成了湖。从此,人们仿佛可以看见月光下,在“月亮湖旁”那个思念爱人而哭泣的艾依丁古丽。</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是中国陆地自然地貌的最低处,也是中国大陆海拔最低的盐湖,其海拔低度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仅次于约旦的死海、叙利亚的太巴列湖以及吉布提的阿萨尔湖。</p> <p class="ql-block">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四周戈壁茫茫,尽显苍凉,一簇簇骆驼刺、红柳郁郁葱葱,一颗颗玛瑙石在阳光照射下色彩纷呈,<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眼眼废弃的古坎儿井历历在目,历尽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骆驼风凌石身后这一大片芦苇荡便是一个水鸟珍惜动物栖息地,每到丰水季节,芦苇随风飘荡,白鹭、黑鹤、大天鹅、红年等珍惜候鸟和成群结队的雁、鸭等栖息于此,成群结队的鸳鸯在水中嬉戏,刺猬随处可见,骆驼风凌石犹如一尊守护神,默默的守护着艾丁湖胖的动物生灵。</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以湖中盐结晶晶莹洁白得名,又因位于觉洛塔格北麓,亦名觉洛浣。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古村是低于海平面-136(m)的人文起居村落,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村中居住着24户维吾尔工匠,主要从事棉花、高粱种植,同时以各式维吾尔族手工艺品制作,闻名于西域。</p><p class="ql-block">整个村落采用全生土结构传统建筑工艺,所有的古居屋舍园、弧、顶、阁无一根铁钉立柱支撑,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坚固挺立,堪称民族建筑奇观。</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每走一步都是向上,正是艾丁湖的神奇之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艾丁湖干涸过三次,复活过三次,这三枯三复引起了大众极大的关注,也给艾丁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今天,这里有的是赶之不尽,吸不够血的蚊子,我只有逃离的份了。</p> <p class="ql-block">今夜入住吐鲁番诘啡酒店,今天行车里程450公里</p> <p class="ql-block">2024.10.25日星期五 吐鲁番 晴</p> <p class="ql-block">10点到吐鲁番博物馆,还没开门,先去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三,坎儿井民俗园</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民俗园,距市中心仅三公里,包括坎儿井、坎儿井博物馆、民俗街、民居宾馆、葡萄园等,它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坎儿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宾馆融为一体,既能让人们参观有4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又能了解维吾尔族民俗情况,走进民俗园,步入坎儿井博物馆,可以通过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这凝聚着勤劳与智慧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是火热干旱地区人们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件伟大创举。吐鲁番地区地表温度达80度以上,年降水量16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却高达三千毫米。为了解决用水和防止水份蒸发,先辈们发明和创造了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劳坝组成,全靠人工挖掘。目前,吐鲁番地区有坎井一千余条,总长达度5000余公里,出水量3亿立方来,约占吐鲁番地区供求量的百分之三十。吐鲁番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遍布吐鲁番盆地,纵横交错的坎儿井像地下长城,像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天山雪水送入吐鲁番绿洲,滋润了火洲的果园、农庄,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吐鲁番各族人民。</p><p class="ql-block">成人门票40元。</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经纬仪”--木棍定向,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立两个三角支架,在井口正中间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句,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龙口即坎儿井的明渠、暗渠与竖井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下水质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由此向前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坎儿井暗渠,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此流出的水也是经过干层砂石自然过滤而成的天然矿泉水,富含多种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以来一直在取水饮用,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中国、伊朗、阿富汗都有坎儿井,但是哪个国家先发明坎儿井的到现在都无法考证。西方学者说是丝绸之路的时期,中国从西方学回来的,但中国学者说是我们引荐给西方的。坎儿井在中国有2000多条,伊朗有20000多条,比中国还多,但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到现在都无法考证。伊朗的坎儿井水源是昆仑山雪融水,中国的坎儿井水源是天山雪融水。</p> <p class="ql-block">四,吐鲁番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木纳尔路1268号,2009年9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现有馆藏文物20637 件(套 ),珍贵文物892 件(套)( 其中一级文物 125 件( 套),藏有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假肢、最早的月饼、中国最早的葡萄藤等。</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因气候炎热,又称火洲,位于中国新疆东天山南麓。政治上,汉朝、唐朝分别在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与交河设西域长史府和安西都护府,使吐鲁番成为管辖、治理天山南北的“重镇”。经济上,吐鲁番位处天山走廊的要冲,是丝绸之路贸易的“枢纽”、连通西域的“门户”,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留下了浓厚的历史记忆。文化上,吐鲁番秉承中华文明的广博胸襟,汲取多元文化的滋养,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种宗教交融并存。</p><p class="ql-block">吐鲁番自先后有塞人、车师、匈奴、汉人、柔然、高车、吐蕃、回纥(回鹘)、蒙古、满、回等民族迁徙汇聚于此,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公元640-792吐鲁番海洋墓地出土的文书</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的葡萄藤</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美丽巨犀活化石,生活在距今2千4百万年前的渐新世,喜欢温暖干燥的森林草原环境,以树叶和灌木为食,体长约9米,体重近30吨,是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哺乳动物。在大约2千万年前,青藏高原急剧隆起,位于内陆胜地的吐鲁番盆地气候逐渐变干,适合美丽巨犀森林草原环境渐渐被荒漠取代,最后美丽巨犀在渐新世末期绝灭了。</p> <p class="ql-block">从先秦开始,人类的足迹就已经遍布整个吐鲁番,吐鲁番地处欧亚交通要冲,是古代游牧部族大迁徙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畅通,使中外商贾和僧侣等在这里聚居。因而,这里留有古代居民的遗体和遗物,成为世界上发现古代居民遗体较多的地方,从先秦至清代,连绵不断。<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这里四面环山,中部地势低凹,富沙卤,高温多风,干燥少雨,使古代居民的遗体及其遗物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与这些遗体相伴出土的还有丰富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及其不朽的文化遗物。这些珍贵的人体标本和文物,为我们勾画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也为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藏品也是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有力诠释着新疆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五,交河故城</p> <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这座没有城墙的城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交河故城遗址被第一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初就设在交河故城。</p> <p class="ql-block">大型院落区位于城址台地南端,面积约4.9公顷,包括若干院落遗存,建筑物多以“压地起凸法”建造,地下挖深达5米左右,建筑一般分为屋顶、居室和地下窑洞三层,遗存包括院墙、隔墙、窑洞、壁龛等</p> <p class="ql-block">官署区位于中央大道以东、交河故城的中部,面积约2公顷。遗存包括具有官庙性质的寺院区、官吏住宅区、官署中心区和附属建筑区。官署区由多种建筑技法建造,在多个时期沿用。官署区居城市中央的布局形式具有中原城市的布局特征。</p> <p class="ql-block">东北佛寺位于大佛寺东北处,寺院朝南,为前殿后院式,由门前双塔柱、入寺通道、主殿院落及别院构成。双塔柱立于入寺通道起始端,自两塔柱至主殿院落间设通道,两侧为护墙,残高1.2米,主殿位于院落入口处,正中开门 ,后壁正中开一门,通向后部庭院。主殿中央偏北建有方形塔柱,高1.8米主殿东侧为廊道、西侧为房屋遗迹,寺院主体的东墙外有别院。</p> <p class="ql-block">寺院区位于中央大道以西、居住区以北区域,占城区2/3以上的面积。遗存以佛教寺院为主,包括佛殿(堂)、佛塔、佛坛、僧房等建筑类型,共80余处。建筑技法以垛泥法为主,间有“压地起凸法”、夯筑法等其它技法。</p> <p class="ql-block">告别交河故城,从吐鲁番到阜康,入住阜康</p><p class="ql-block">今天行车里程257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