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没到“双十一”,网上的打折促销活动就轰轰烈烈了,我遂赶潮去孔网淘书,还真淘到了一本丰子恺老先生的《缘缘堂随笔》。《缘缘堂随笔》是丰老的主要选本之一,通篇都是家常话,讲的却是人事大道理,文字很有文化、思想张力。不得不承认,这是高段位的随笔。</p><p class="ql-block"> 孔网明说是这是一本旧书,也就三瓶农夫山泉的价,虽只是六元钱,书的品相却还不错。书中有原主人的勾勾划划,天头和腰间还写有零零碎碎的心得,说明这个读者是用心读书的人。</p><p class="ql-block"> 丰老以“缘缘堂”命名的还有一本集子,叫《缘缘堂散文》,写的都是日常事,却也是十分耐读的。“缘缘堂”是丰老的斋号,为弘一法师所赐,丰老以斋号为书名,说明他对弘一法师的尊敬。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丰老拿了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弘一法师还当即给他写了“缘缘堂”横额。后来,丰子恺几经迁移后,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p><p class="ql-block"> 最初知道散文家的丰子恺,是早年在中文系蹭课《文学概论》,老师讲了一桩事,说丰子恺有一篇散文叫《艺术三昧》,这篇散文把这“三昧”说绝了。他所说的三味,即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就是艺术的三昧境。</p><p class="ql-block"> 刚好,这篇文章收录在《缘缘堂随笔》一书中,一读,便觉格外的亲切。他的“三昧境”说得像绕口令,对他的文章和绘画不甚了解的人,听起来似乎不那么顺耳,或者不能理解其中的精要。</p><p class="ql-block"> 丰老要表达“三味境”是从一个平常的话头说起的。他说,有一次他看吴昌硕写字,他觉得单看他的各笔画,并不好看,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不好看。然而看它的整体、章法、部局,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原先单看觉得不好的地方,把它放在整体中之后,就是美不可言的“一有多样,二无一般”了。</p><p class="ql-block"> 这桩简单的事里包含了他那复繁的“三昧境”,读过便一目即通。这是方家的本事!许多时候,有人硬是装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把深奥的东西越说越深奥悬乎,殊不知苟简的文字也是能容纳高深话题的,只是这高超的手眼需要日积月累的修炼。</p><p class="ql-block"> 丰子恺的缘綠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的《辞缘缘堂》有交代:“缘缘堂构造用中国式,一切奢侈、烦琐的布置,一概不入。全体正直、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1937年日机来炸,作为丰子恺精神家园的缘缘堂没了。缘缘堂只活了将近五年时间。缘缘堂倒塌时,丰子恺正在画《漫画日本侵华史》。在《辞缘缘堂》里,读者从他朴素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丰先生闲逸雅士和爱国志士的双重身份。这是一篇美文,被《中国新文学大系》收入。</p><p class="ql-block"> 丰子恺老先生的家乡建有“丰子恺故居” ,我没去过,在网上搜索,故居很典雅、古朴,却不见他的“缘缘堂”,这是很遗憾的事。若是要记念他的文化贡献,“缘缘堂”是不应该被忽略的。</p><p class="ql-block"> 2024/1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