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学诗五十年,跬步行千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起初虽说是在乡下,但生活安定,除了工作外,我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读书,就是用来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将自己多年来的各类作品,分类收集、整理、修改、誊抄。我以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再学习的过程。以后,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这几年的作品分类收集、整理、修改、誊抄。</p><p class="ql-block"> 那时读书,也渐渐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我以为作为语文教师,不断读书,丰富自己,是应该的,何况自己的功底还很薄弱。尤其是自己有了经济来源,无休止的买书,买书……兴趣广,书买得有些杂,读得自然杂。一边读,一边写;一边写,一边读。我把写作当做日记,写事、写人、写景、写情……旧体诗、新体诗、散文随笔、短篇小说……一切随心所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1980年朦胧诗的兴起,我很兴奋,渐渐有点入魔,模仿学写,旧体诗就被搁置一边。但是,新体诗长诗《啊,父亲》(原题为《在父亲照片的背后》,1981年5月创作)一点也不朦胧,倒是属“伤痕文学”,后来公开发表在《青年诗人》(1983年第三期)杂志上,成为我的代表作。创作一直在进行中,疯狂般的。</p><p class="ql-block"> 长诗《啊,父亲》家父特别喜欢,还说“每年家祭的时候,就用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工作数年后,一次家父来信说“我有个姓朱的同学,古典文学功底极好。你选抄二十首诗词,放假时带回南京,请朱伯伯评点。”一个暑假,我跟着家父拜见住在丹凤街的朱伯伯,他却谦虚地说“我不懂古典诗词,但可以将你的作品转送给我在省政协工作的同学苏昌辽先生。”不久,家父转来了苏老给我的一封短信。</p><p class="ql-block"><b><i> 从作品看,作者对于旧体诗词的基本格律已能掌握,也能用一些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作品的境界不高,造意也不够精炼。辞多意少,还有一些套用的风格。今后应多读宋人诗词,如《宋诗选注》(钱钟书注)、《宋词三百首》(唐圭璋笺),及清末人词,如《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清词选》(张伯驹选)等,再看《人间词话》、《蕙风词话》,能有进步。</i></b></p><p class="ql-block"><b><i> 小疵指出,或略为修改。仅供参考。</i></b></p><p class="ql-block"> 对其中一首表示首肯,即《苏幕遮•春愁》:“雨潇潇,风细细。望断天涯,征雁归来矣?离梦别魂缠络似。谁料人间,惟我多情是。 掩金觞,横玉体,不寐思量,零落今余几?安得宫娥知己识。此意此情,终日难相寄。”</p><p class="ql-block"> 他指出作品“境界不高”“造意不精”“辞多意少”“套用风格”……,劝我“多读书、多感悟”。怎么样才能“境界高”“造意精”“辞少意多”……呢?又怎么“读书”、怎么“感悟”?</p><p class="ql-block"> 我十分困惑。</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苏老是省城中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人,不仅诗词写得好,而且书法写得也好。</p><p class="ql-block"> 那时,根本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古体诗拿去发表。就是喜欢。的确,就是喜欢。可是,我的悟性极差。苏老说的几本书,后来我都有,但读来浅尝辄止,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6年底,灌南县成立大潮诗社,经老师张如石介绍,我忝列其中,成为一名县级诗社会员,有幸的是结识了更多的前辈诗人及诗词爱好者,其中有我的老师张如石、孙振友、李坦然等,我的一些旧作和少量的新作先后刊登在《大潮吟》中。我不想学校的领导知道,发表作品皆用笔名“如渊”或“曲辰”。</p><p class="ql-block"> 最初在《大潮吟》中发表的三首诗词《车过洪泽湖吟留别》《减字木兰花•国庆联欢会吟》《满江红•观南京出土文物、书画展览有感》,都是我在1979年间创作的。(原作见《学诗五十年,跬步行千里》(一))</p><p class="ql-block"> 后来,陆续发表了一些新作。其中有《为灌南县成立卅周年而作》《贺南京解放四十周年》《西江月•国庆廿九周年吟》《写于第五个教师节前夕》《为阎老〈九十年代第一春〉国画而作》《读〈大潮吟〉诗集》《瞻仰中山陵有感》《自度曲•清明小调》《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集近代爱国诗人之诗句,咏林则徐》《水调歌头•写在建党71周年前夕》《清平乐•写在席玉书入党宣誓之时》。这些作品,至于在苏老说的“境界”“造意”……自我感觉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些提高。如《读〈大潮吟〉诗集》(新韵)(1987年10月)“明月把金樽,灌河多雅人。谪仙楼上客,曲曲大潮吟。” 《为灌南县成立卅周年而作》(新韵)(1988年9月)“一展蓝图已卅年,大潮汹涌几狂澜。改革开放声声紧,吾以吾心荐灌南。” 《自度曲•清明小调》(1982年4月)“清明雨,清明风,清明时节水清清,阳光喜融融。梨花白,桃花红,青杨翠柳绿梧桐,锦绣山河中。夫与妇,孙与翁,家家户户忙春种,改革乘东风。”</p><p class="ql-block"> 而1992-2001年间,《大潮吟》上,没有我的一首作品。因其中一副会长兼执行主编(后任主编)的儿子和我同事,彼此因工作上有隔阂,便使小人之心,我的诗作不用。我索性不再投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前夕,我把写作从文学方向(新体诗、旧体诗及小说、散文等)转向教育教学方面(即“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四个方面),开始了教育教学论文的研究。首篇《论为人师表》在淮阴市教育局获得“师德修养”论文评奖三等奖(1987年12月),给了我极大地鼓舞;随后《论教师的教书育人》《初探中学生规范化行为的自我完善》《漫说学习中的“知”与“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说家庭环境对教育子女的影响》《试论家庭教育与儿童诚实品质的培养》等几十篇不是在市县获奖,就是发表。</p><p class="ql-block"> 1992年,我又因《寒露》事件,又放弃了新诗创作,新诗创作的数量也锐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如何一种创作,总要有氛围、有群体,换句话说“有人为你吆喝”——简言之,两个字“交流”。没有交流的活动是孤独的、寂寞的,进步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不前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时期,古体诗的创作交流虽说是“惨淡”,但还是在“经营”着。俗说“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p><p class="ql-block"> 家父不仅是我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我的诗友。他反对矫揉造作,反对唱高调。我有两首写给同学的词,他持否定态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沁园春•书赠淮安师范中文专业班全体同学(1980年11月)</b></p><p class="ql-block"><b><i> 大厦高楼,巷陌人家,灌水桥头。望月明千里,银河如水;风清万里,佳气如柔。卧蛙声声,流莺点点,何必倾听潮水悠。此番去,叹此生此夜,何日重游。 暗中屈指休休,忆往昔吾侪品学优。更群书博览,诗词文赋;全球放眼,亚美非欧。破读三坟,始行千里,点滴于心不胜收。看今日,有志人无数,一代风流。</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水调歌头•致同学(新韵)(1981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i> 极目神州路,直上一天门。大江词曲,乘风破浪济世贫。生为中华崛起,死乃丹心光照,志士贯古今。前不负先辈,后不负来人。 然猛志,固常在,力千钧。群科邃密,捉鳖揽月满乾坤。日日闻鸡起舞,夜夜悬梁刺股,面壁又十春。炼就女娲石,吾辈主浮沉。</i></b></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这两首词“假大空”,不宜多做,应该将“大我”藏于“小我”之中;他告诫我说“作品写好后,要冷却、沉淀,学会修改”。</p><p class="ql-block"> 在他生前,我给他写过30多首诗词联,他喜欢的也就寥寥无几。有两首绝句和两副楹联,他比较喜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家父因竹棚再淹而酩酊大醉(1980年8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一番狂言于酒后,辛酸处处道生年。</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拙儿力欠心存志,点滴泪痕藏枕边。</i></b></p><p class="ql-block"> 家父随后唱和,《步农儿来诗韵,草就》:“真情吐露在酒后,发泄忧辱于心田。苦恨空留报国志,屈居小笼度残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罢《在父亲照片的背后》(又《啊,父亲》)一诗有感而作(1981年5月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哦吟百首枉情空,安得知音多少同。</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何故今朝诗写照,几回掩卷哭家翁。</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题家父(1983年8月)</b></p><p class="ql-block"><b><i> 五十年岁月,苦辣辛酸,不堪饱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三千里路程,艰难险阻,历尽沧桑。</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寄家父(1985年11月)</b></p><p class="ql-block"><b><i> 一生四好:书烟茶酒;</i></b></p><p class="ql-block"><b><i> 半百饱偿:苦辣酸辛。</i></b></p><p class="ql-block"> 此两联曾发表在《对联》杂志上,其时,家父已不再人间了。家父的离世,对我打击极大,我失去了最好的、最真诚的知音与诗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事汤宜武是我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指导老师。他文字功底雄厚,偶尔涂鸦,对我厚爱。和我有多次的诗作交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赠实习指导教师汤宜武同志(新韵)(1981年3月)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千里之行又有师,言传身教倍珍惜。</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尺竿头更进一。</i></b></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实习期满后,赠送给他的绝句。后来,他也抄录了他写的几首诗作。数年后,他退休居住县城,不时地邂逅于路上。我也抄录了我的几首诗作给他。其中一首是“人情易变乃能抛,世意多虞只辣臊。尽在高怀行曲里,勿闻岂使有市朝”(《书寄江都仲颢(新韵十首)》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又抄录了他写的几首诗作。其中一首步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步韵和林农同志,与之共勉(92年8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利禄功名皆可抛,世风日下不牢骚。</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风霜难改园丁志,毋信人间有市朝。</i></b></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将他给我的诗作编辑在《寂静时耳鸣的感觉》(诗集)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是学生王德志。他是我在三口任教时班上的一名学生,聪明,可爱。他特别崇拜我,学我写字、学我说话,还跟我学写诗、学制谜,甚至思维的方式。我成家、进城后,他也在县城工作,我们彼此经常走动,交流诗作的创作、感受。他不少诗作发表、获奖,都有我的一份辛苦。遗憾的是他在四十来岁时因病早逝。</p><p class="ql-block"> 我给他的挽联是(2013年1月): </p><p class="ql-block"><b><i> 为师为友为兄长,风雨兼程三十载,论谈古话人生,独不虞吾却痛心失知己;</i></b></p><p class="ql-block"><b><i> 至善至诚至真人,死生相别倏然间,喊地哭天唤德志,谁料到汝先撒手赴黄泉。</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事加诗友仇育贵,江都人,电大毕业,从县城镇中小学调进三中。起初,我们合办诗刊《启明星》,轮流执编。后因他调回江都,另一位古剑也去南京进修,诗社被迫解散。他喜欢新诗,写得相当好;但不爱古体诗,偶尔有一二句,却很意味深长。我们分手后,时有书信交往,寄诗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为他写了很多的诗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忆秦娥•书寄江都仲颢(两首)(1990年6月)</b></p><p class="ql-block"><b><i> 雨相迭,泥潭一派无从歇。无从歇,画虎文章,屠龙豪杰。 王孙南北东西发,一朝云散和烟灭。和烟灭,庄周梦蝶,子规啼血。</i></b></p><p class="ql-block"><b><i> 斗草节,有盘有盏无相啜。无相啜,独语灯盏,空对新月。 灞陵桥上一离别,愁眉谁与吟三叠。吟三叠,江州司马,白石姜燮。</i></b></p><p class="ql-block"> 另有绝句十首(此处,暂不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端午寄仲颢兄(1995年10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人未中年意已秋,满腔热血付东流。</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午间日课临颜字,半夜敲诗作楚囚。</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庄子浮云蝴蝶梦,塞翁尘事蒹葭游。</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清风时醒清光醉,渭水滩头不钓舟。</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忆秦娥•病起后作,九日书寄与仲颢(1995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i> 秋风作,五更坐卧凝愁魄。凝愁魄,世事险恶,人情菲薄。 黄花明日登高阁,茱萸醉插难相托。难相托,悟空是色,羁旅成鹤。</i></b></p><p class="ql-block"> 那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首诗作给他,尽言人生困窘,心中苦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事席玉书老师,灌南中学老高中毕业,年长于我近20岁,算起来是我的前辈。生性聪慧过人,低调,不爱张扬,语文功底雄厚。教学之余,喜欢和我切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沁园春•为灌南县第三中学新建而作(1987年 席玉书)</b></p><p class="ql-block"><b><i> 三角湖畔,阴风阵阵,寒意袭人。看魂幡招扬,祭扫声声;墓碑林立,孤伴冢坟。杂树蒙络,野草丛生,夕阳西下狐栖身。须清明,人影散乱,灰蝶纷纷。 如此荒凉去处,是谁个挥手换乾坤。那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奇松碧梧,分外精神。四面八方,时代骄子,云集窗前颂诗文。为四化,育桃李芬芳,与日俱增。</i></b></p><p class="ql-block"> 这是他的一首词作,教我修改。后来,修改后的词作作为校刊题词。算是二人合作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沁园春•为《新地》创刊而作(1988年3月)</b></p><p class="ql-block"><b><i> 盐河西边,硕项湖畔,寒气袭人。看魂幡招展,轻烟缭绕;墓碑林立,惊鸹凄神。野草蒙窠,杂藤缠柩,西下残阳狐附身。过寒食,更影形散乱,灰蝶缤纷。 经年如此分纭,谁料想今朝换干坤。喜高楼栉比,平添秀色;乔松滴翠,分外精神。四面八方,莘莘学子,云集窗前诵韵文。为四化,育芬芳桃李,天下皆春。</i></b></p><p class="ql-block"> 期间,他曾抄录过他的一些诗作给我先睹为快,我也将部分新作与他分享。他申请入党时,我是他入党介绍人之一,并写诗词向他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i>清平乐•写在席玉书入党宣誓之时(1991年12月)</i></b></p><p class="ql-block"><b><i> 风云激荡,欧亚掀狂浪。华夏风清还月朗,十亿众心酣畅。 高擎马列明灯,蓝图大志担承。数十年如一日,而今又迈新程。</i></b></p><p class="ql-block"> 我们更多的是对对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赠席玉书老师(1991年4月)</b></p><p class="ql-block"><b><i> 平川十里独藏玉,</i></b></p><p class="ql-block"><b><i> 沧海一生可读书。</i></b></p><p class="ql-block"> 席老曾有一联赠我,联云“林海秀阔装万物,农家高险居九天”。同时,他还出数对求对,如下:</p><p class="ql-block"><b><i> 花果山无花果 </i></b></p><p class="ql-block"><b><i> 乒乓球乒乒乓乓</i></b></p><p class="ql-block"><b><i> 屋满春风春满屋</i></b></p><p class="ql-block"><b><i> 棋圣下棋棋奇突</i></b></p><p class="ql-block"><b><i> 蝶恋花,花恋蝶,蝶花情重</i></b></p><p class="ql-block"><b><i> 过完小年过大年,年年进步 </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事戚小宁,青年美术教师,宿迁人。淮师专美术专科、电大中文专科。比我小一旬。性格放旷,聪明过人,喜欢诗词。他外祖父是绍兴诗词界执牛首人物。席老和我曾有联赠他。</p><p class="ql-block"> 席玉书老师联:</p><p class="ql-block"><b><i> 正少年,领花苑,赤橙黄绿青蓝紫;</i></b></p><p class="ql-block"><b><i> 值豆蔻,尝人间,喜怒忧思悲恐惊。</i></b></p><p class="ql-block"> 我联:</p><p class="ql-block"><b><i> 弱冠逾经年,玉树方森,精耕画苑,好一派赤橙黄绿青蓝紫;</i></b></p><p class="ql-block"><b><i> 锦瑟而后立,长缨愿请,志学人间,庶几多喜怒忧思悲恐惊。</i></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起的话题十不离九不是诗与画,就是酒与茶。其中,我有三首词作题他的国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月圆•咏晓宁《菊蟹图》(1993年11月)</b></p><p class="ql-block"><b><i> 晚秋云淡天无际,斜月怯窗纱。东篱之下,狂斟白酒,细酌清茶。 风霜重恶,醉看蟹意,醒话桑麻。人生如梦,黄花是我,我是黄花。</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斛珠•题晓宁国画《秋熟》《硕果》二幅葡萄图(1993年11月)</b></p><p class="ql-block"><b><i> 丹青挥洒,老藤秋日牵缠架。葡萄累累南窗挂。栩栩如生,小古初惊诧。 还作琴棋书与画,板桥三绝堪天下,夜光杯里言高寡,醉卧沙场,尔汝谁风雅。</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浣溪沙•咏晓宁国画《情趣》(1994年4月)</b></p><p class="ql-block"><b><i> 五月荷花别样红,尽情鱼戏叶丛中。采莲南北与西东。 秋尽塘池辉月色,凄凄衰草落飘蓬。香魂如故弃瓢翁。</i></b></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把我这三首词及其他几首诗作,寄给他外公,他外公给了我两本由他编著书《绍兴诗词》《陆游诗论》,并对我的诗词提了一些意见(原件已失)。小宁的诗词创作不多,至少我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 此二十年间,尽管他们像流星一样,在我人生中一闪而过,终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与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旧体诗,320多首诗词作品分别辑为《江湖集》和《半塘集》(又《五柳集》)。其中九十年代中的50多首诗词作品在《大潮吟》中发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