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坛》第1640期

彩贤1946753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墨有屋漏痕 笔存金石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刘嘉国(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篆书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它具有象形苍劲优美,古朴,肃穆,而产生美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书学周秦钟鼎盘,文宗汉唐诗词赋。大篆无形,最能抒情。篆书因形立意,古拙多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篆中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结构变化没有规律,比较难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篆书之美,美在结构奇险率意,变换灵动飘逸。潇洒俊逸之中含沉稳厚重,古朴醇厚之中尽显洒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篆书美在天然意趣,跌宕有致,自然舒展,刚柔相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非人磨墨墨磨人,几砚琢磨不尽意,横涂竖抹千千幅。纸上得来终觉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云翻一天墨,翰墨诗意多,抻纸试墨,笔端云烟起,笔墨情趣 “墨有屋漏痕,笔存金石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贵心悟,以形写神。陶冶性灵,追求篆书的精气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砚田思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屈军强(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静如水,心静似花。看天望云,观世闻香,心静不浮,心静不骄,心静温馨,心静气雅。有一片静地,享一份静安,读古、写字、作画、听曲、思考,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让人少了尘世的喧嚣与愁忧,让人感到了豁达的胸怀,让人默默耕耘着自己的福田,岁月静好中我们叩问自己的内心独白,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和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谓贵人?贵人就是激励帮助自己的人,贵人就是给你思路给你正能量的人,贵人就是让你看清自己不足并指导你与成功作朋友的人,贵人就是你人生路上的导师、强人和恩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存善养德,做个好人,才能得人心!你懂得诚信,朋友就喜欢你!你知道珍惜,朋友就祝福你!你仁爱寄情,朋友就点赞你!你人品正直,朋友就尊重你!你谦逊有礼,朋友就和气对你!心换心,情换情,苍天不负有心人!祝福你平安健康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要不俗,不俗就是有别常人,尚德、勤苦、宽容、潜学,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新意,有自己的收获,因为不俗,在在别人眼里是优秀的,值得大家欣赏点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中,人有追求多适意,心田勤苦收清欢。有小爱好,有小雅兴,有小快乐,日日写字画画,天天拍美听乐,让岁月充满活力和美好,心灵深处必定万分愉悦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充实就是快乐幸福。守望每天,挥笔写意,听乐散步,舞刀耕石,游历拍照,读古阅今,时光的流逝中,余常常感动不已,懂得了热爱的兴奋,勤苦的甘甜,艺术的美妙,忙碌的乐趣,处处留心得学问,天天开心寄情深,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有所作为的生活是最高境界。”因此,我乐意行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忙,既是尽职尽力的生活,又是养生保健的首选;既是挑灯夜战的时候,又是寻乐找趣的雅兴。忙而适度,忙而不乱,忙而寄情,忙而益寿,真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大师说:“艺术就是人生的趣味。”写字、作画、赋诗、唱歌、拍美,都是人们观赏世界,审美快乐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真诚、美妙、喜悦和激情,有此情怀,艺术才有大情境和生命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闽山闽水 海上仙境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福建泉州晋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铁民(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泉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当代的今天,仍然在“一带一路”的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有开元寺、洛阳桥、安平桥、清净寺、崇武古城等游览景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据了解,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呈现“三个900万”鲜明特征,即约900万人口常住泉州、约900万台湾汉族同胞祖籍泉州、950多万泉州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十户人家九户侨”,泉州籍华侨华人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25个侨乡中位居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2日,我们离开了莆田湄洲岛,沿着环海高速公路继续南下,大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泉州地界的惠安县。听说这里有一座明代时期的古城,叫作“崇武古城”,特意也来这里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福建泉州惠安的“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初为抵御倭寇侵扰而修建的城池,用当地石头垒砌而成,面向台湾海峡,是一座临海而建的石头城。我国明代沿海修建了60多座卫城,崇武古城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城池。 在崇武海岸,面向台湾的方向的大礁石上,巍然屹立着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一尊塑像,高大威武,双目注视着前方,这也意味着祖国统一台湾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崇武古城内道路很窄,巷道密布,仅有通过马车的宽度,城内仍保留着一些老旧的石头屋,还有关帝庙和妈祖庙、城隍庙、官宦故居等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惠安当地沿海的村庄,有许多“留守”的妇女叫做“惠安女”,男的常年在海上捕鱼,女的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儿女,默默地守候着。她们的穿着很有特点,色彩鲜艳的服装将自已包裹的很严,这种装扮既漂亮又能起到防止海风和阳光暴晒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惠安女”以吃苦耐劳、孝顺贤惠而著称,也因她们独特的衣着装扮而闻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建筑设计非常漂亮大气,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桥。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由当时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桥樑的活化石,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另外三座古桥是: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广东潮州广济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为纪念泉州太守蔡襄建桥的功绩,桥南建有“蔡襄祠”,祠中有两块大石碑,刻着大书法家蔡襄所撰的《万安桥记 》,记述建桥过程。桥身长834米,桥身桥墩造形独特,是世界造桥史上的伟大创举,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开元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内有两座石塔,称为“开元寺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始为木塔,南宋时改建为石塔。开元寺双塔,造型优美,雄伟壮观,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中,地标式的建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泉州近几年来流行拍摄古代汉族服饰,少女头上带滿簪花,看上去非常漂亮,特别是年轻人,在开元寺里,处处都能看到美女头上戴簪花的身影,与寺院的氛围里拍照,相映成趣,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泉州开元寺内的“弘一法师纪念馆”,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最后的14年是在泉州开元寺内度过,馆内有其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开元寺里见到了几棵古老的菩提树,树冠高大,根深叶茂,实属罕见。相传佛祖曾在菩提树下静思6年才修得正果,所以佛教寺院多有种植,菩提树被称为佛教的“圣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清净寺(清真寺)——褔建泉州千年古寺,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意义,泉州的海港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港口,是我国当年连通中外贸易,融合中外文化最重要城市之一。这里曾经有不少阿拉伯人在泉州做贸易,并且有一部分人在此定居,把伊斯兰宗教也带到这里。该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位于泉州市老城,始建于北宋(公元1009年)已有千年历史,整体为石构建筑,清净寺不仅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伊斯兰教寺院,而且是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清真寺中墙壁上有许多石刻的阿拉伯经文,虽然看不懂内容,但却都是历史的见证,并呈现着艺术的美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北有曲阜,南有泉州”,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泉州府文庙,包括文庙和学宫两个建筑群,布局规整,建筑结构精美。文庙内的建筑类型,和国内许多文庙相同。文庙的右侧是庙宇,左侧的学宫是教育机构的学府。形成了左学右庙的格局。大成殿的建筑规模宏大,具有闽南地方特色,木结构的大殿内富丽堂皇,更显的宏伟庄严,令人称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钟楼做为泉州市中心的地标,在泉州市民的心目中,它是热闹繁华的象征,因为这里四通八达,在它的周围,聚集着众多的商铺和旅游景点,如开元寺、关岳庙、府文庙、清净寺、基督教堂等都分布在它的周边,所以这里总是那样的热闹喧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关岳庙规模宏大,在东南地区很有影响力,我们去的这天,只见关岳庙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里正举办谒祖祭拜活动,场面极其隆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福建泉州所辖的县级市——晋江市,在世界上以做鞋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鞋都”,许多著名的鞋类品牌都出之晋江。截至2023年底,晋江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鞋服产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我们这次来到晋江,主要是为了参观一个古老历史街区——五店市,其典型的明清闽南建筑风格,兼有南洋的欧式韵味,非常漂亮,新颖独特,难怪许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打卡、拍摄,还有网红的闽南风情簪花服饰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文化的发源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建筑。中西合壁的番客楼,气势宏伟的牌坊和祠堂,年代不一,规格不同,高低错落有致,一个转角一个回廊都能带给人不一样的惊喜,令人流连忘返。走在红砖古厝,蓝天白云和绿植被相映衬的街道上,抬头望不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就在眼前,不能不令人赞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五店市的建筑物大多数都是下南洋归国华侨所建,石雕、砖雕、彩画,每一处都体现出建造者的良苦用心和爱国爱家的情怀。五店市传统街区如今已经成为晋江人的“城市会客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踏、匹克、鸿星尔克、361、特步……这些国内著名品牌的皮鞋、运动鞋和运动服,都是出自“中国鞋都”泉州的晋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年历史泉州城,闽南风光自多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海上丝路始于此,如今扬帆又远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的旅行依然是那样的匆忙,想看的地方很多,几天时间里跟着家人,总觉得很紧张,虽说是第二次来泉州了,说是休闲度假,实际上比上班还累还忙,好在有个车驾驭着,到哪儿都方便,要不大热天的真受不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简单记录泉州游历的过程,没有更多了解泉州的历史,没有更多时间游览这迷人的海滨城市,没有去看泉州那壮阔的大海、无垠的蓝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丽的泉州,再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文物古迹中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游历河南安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萍晓(湖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节假的早上,天下着蒙蒙细雨,七点从武汉出发,一路向北,行程近700公里,下午近4点时到达古城安阳。三天时间,安排十分紧凑,看文字博物馆、殷墟、曹操高陵墓,红旗渠,林州(太行)大峡谷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远有世界闻名的殷商文化,近有举世闻名的国家文字博物馆,《周易》的发源地,被誉为“文字之都”。还有横跨京广铁路的雄伟壮观的立交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安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称。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古称彰德府的安阳,现在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豫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常住人口519.22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讲解员介绍了第一次考古挖掘甲骨文的艰难、造字来源、发展演变,汉字中的故事。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从感叹“一片甲骨鸣天下”到静下心来感受汉字由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的演变,触摸这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脉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展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突出三国时期黑红为贵的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深出檐的特点,创造出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建安文学的推动者。曹操高陵是曹操的陵寝,2009年12月得到考古确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曹操墓穴一直以来仍是个谜。高陵是文献记载中的曹操归葬之处。1998年,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发现一块墓志,墓志记载了魏武帝陵与鲁潜墓的相对位置。 2009年12月,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抢救性发掘了西高穴村魏汉大墓,根据出土文物的信息,被确认为是曹操高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真是曹操墓吗?许多人奔着这个问题而来。2009年到2013年刚被确认的曹操墓被很多人所质疑。作为游客我认为,争议是不是曹操墓已不重要,当看到魏武挥鞭的曹操雕像;当吟诵到“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名句;当感受到三国风云变化的历史硝烟,这座博物馆的意义不言而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羑里城又称文王庙,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也是周易文化发祥地。“画地为牢”的历史典故源自于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羑里城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岳飞庙,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岳庙街86号,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总占地面积181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豫北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中国三大岳庙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塔身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文峰塔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民国七年(1918年)6月建成,耗资70余万元,建成了这座占地近9.3万平方米的浩大茔宅。1952年1月1日,毛泽东到安阳,观看袁世凯墓地后提出:袁世凯祖上在项城,为何选择安阳洹上作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次日下午,冒着小雨,驱车80公里看红旗渠。感动中国人的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10年,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工程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天,天晴,车行70公里到林州大峡谷。又称太行山大峡谷。游览客不多。峡谷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景区泉潭叠瀑桃花谷、百里画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人间仙境仙霞谷行走,心旷神怡。只是因没做好功课,饿着肚子观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若要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菜市场是必去之地。前者,是灵魂与历史的沉淀,后者,感受当下人情与烟火。我们没去菜市场,却在朋友的热情款待中享受着美味豫食,特别是以前乘火车北上沿途叫卖的正宗道口烧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郭沫若来安阳时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诗句。历史上,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都发生在安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文字博物馆,看到了华夏文字的演变过程,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与拼搏。从远古的甲骨文到现代的简体字,文字始终相伴随,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文字,是民族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去安阳,不虚此行。那些古老的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座“七朝古都”人文荟萃之地,同时,又有自然风光绝佳之地,蕴含太多值得细细品味,感受的历史魅力的地方,激励人们继续奔赴下一场与文化、历史相遇的美好约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放慢脚步,只求人生更美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吴锡强(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花、夏日、秋月、冬雪,四季轮回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人生苦短,时间飞快流逝,转眼已到老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一轮回,七十古稀,已逾古稀,感慨良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珍惜眼前慢慢过,重新规划爱生活,方能健康开心、幸福快乐度晚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时拼拼杀杀,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名争利争地位,忙得不可开交,落得一身残疾。到了晚年,才明白名利、地位、金钱、豪车、豪宅……,都是身外之物。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人到老了,才真正活明白了。不争输赢心不累,不争快慢走得稳,不争小利得更多,不争口舌少生气。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趣,以柔软心除挂碍,方能幸福快乐伴随身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晶亮的童心,对生活无比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生活就会有诗意,心中就会有阳光,你就会象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所写的那样:“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暮色苍茫中,象傲然挺立在庐山山崖上的青松那样,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仍然泰然自若,紊丝不动,沉稳内敛,行稳致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过千山万水,看过无数风景,才知道最美的风景在心里,真正的幸福是平淡。以善良感恩的心,对待人生,珍惜时间,努力拼搏。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修身养性,丰富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计较别人说三道四,不要在乎别人评头论足,努力前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始终坚信明天更美好,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平稳度过。正象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说的那样:“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往不胜,无坚不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总是习惯了匆匆忙忙,忘记了仔细欣赏身边的美景;人们总是奔忙操劳,却忘记了和家人团聚、和朋友聊天的生活情趣。人活尘世,酸辣苦甜、五味杂陈。在柴米油盐的平常的日子里,满怀期待和希望,放慢脚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愿我们共勉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买菜也抚凡人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东光(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退休生活是很闲的,时常受邀到某个城市和朋友小聚,喝喝茶,叙叙旧,下下小馆子。那年我去上海嘉定,同行老李热情接待了我。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独自一人出去看看周边,顺便买些果蔬给老李,老李说买菜也抚凡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超市里买菜厌倦了,逛农贸市场反倒成了一件新鲜事。听说附近还有赶集的,就想感受一下大上海郊区的烟火气。我说了我的一些想法,老李干脆让我住在郊区。他说买菜的事你甭管,有你吃的住的随你怎么玩,老李说的很直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住进去以后,我才知道这个院子是他家的老宅。老宅是祖上传下来的,略显陈旧,却也有些民国时期气派。我的心情格外好,住在老宅里能怀旧,有话题,周边充满烟火气。如今郊区环境一点儿都不比城里差,安静闲适,要啥有啥,家门口摆摊卖菜的都是当地农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知道神仙过的啥日子,反正这样的环境挺享受。早上醒来老李就过来敲门了,让我跟他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郊区的农贸市场大多是地摊,鸡鱼肉蛋,瓜果梨桃应有尽有。东看看,西瞅瞅,转上一圈儿东西就买齐了,全是新鲜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我就长记性了,去谁家都忘不了逛逛农贸市场或者赶个集什么的。在成都,我住唐哥家。吃过早餐,唐哥就带着我去农贸市场买菜了。一般的规律是,早上八点前的农贸市场最热闹。各家有各家的品牌土特产,叫卖声此起彼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面镇农贸市场,卖的大多是菜农自己家种的菜。天一放亮,菜农就挑着担子来市场摆摊了。买家挑挑拣拣,卖家自卖自夸,川西坝子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讨价还价,腔腔调调真是好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买菜之前要找家茶馆坐一会儿,泡壶茶,吹吹牛,摆摆龙门阵。人们三三两两不管认得认不得,坐下来好像就是一家人。点烟敬茶,互致问候,坐上个把钟头再去买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纯正的成都话好听不好学,见面打招呼没人问你是哪里人。菜场不光卖菜卖肉,还是百姓搓麻的休闲地界和场所。三五方桌,七八男女,敬烟倒水,有说有笑。遇见街坊邻居,打牌绝不会“三缺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家里,嫂子做饭,我俩喝茶。饭菜做好,唐哥摆桌,我俩喝酒。酒杯倒满,满屋飘香,我俩摆龙门阵,投缘对意,忘年久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琼海,我住在官塘。官塘是个村儿,有温泉,所以也叫温泉度假村。露天摊床卖菜的那个黑小子阿三,几乎成为我的朋友。每次见到我,大老远就喊我阿叔,然后挑一个最好的金椰子,熟练的砍开一个豁口,弄干净插入吸管,给我一个笑脸就忙他的生意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三的菜无化肥,无农药,偶尔还能看见一只小虫子,连挑剔的市场管理员都夸他家菜新鲜好吃不骗人。阿三奶奶是个老革命,琼崖支队的,那年98岁,身体硬朗。没事也会来摊床坐一会儿,有人跟她打招呼,她会挥挥手。我夸阿三心眼好,为人处事像奶奶。阿三说和奶奶比不了,奶奶是老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三的勤奋诚实,让我感受到琼海人善良的光芒无处不在。我边喝椰汁解渴,边看着阿三和他媳妇忙前忙后。这个地方我常来,阿三多年建立的顾客群经久不衰,诚实守信的小本经营使买卖双方利益得到满足,还多了不少回头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三和他媳妇的笑脸成为地摊儿网红是早晚的事儿,至少我在官塘过日子每天都会到他的摊位来打卡买菜。我和阿三的友谊是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那种,微信朋友圈的清晨表情包自然少不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杭州,我住在渺荣家里。渺荣是杭州知青,早年上山下乡时去了大兴安岭。后来到大庆油田参加石油会战,和我一个班组。我们同命相连,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谊。他请我去千岛湖避暑游玩,安排我住在淳安县城他家的老房子里。晚饭时,他烧了几个菜,给我喝他亲手做的白酒泡杨梅。酒过三巡,渺荣开始讲他退休后买菜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摊小白菜,八毛钱一斤。渺荣凑过去蹲下,说买三斤。地摊小老板抓起一把小白菜放在秤上,让他看看定盘星。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斤,三八两块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渺荣说:“错了,应该是三八两块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卖菜的瞪了他一眼,“没错,三八就是两块一,不买就算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渺荣付钱,走人,心里好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妙荣又去那地摊买菜,还买三斤,看他怎么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摊小老板的卖菜动作跟昨天一样娴熟,抓起白菜放到秤上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斤,三八两块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渺荣说:“又错了”。那个卖菜的好像不高兴:“没错,给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渺荣就想啊,昨天三八两块一少给人家三毛,今天他说三八两块七,又多给人家三毛,三八二十四的乘法口诀难道也变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菜农把劳作果实从田间带到农贸市场,市民把新鲜蔬菜带回家里端上餐桌,你买我卖,城乡幽默拉近了买卖双方的距离。阳光照射在老农脸上,燥热变成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北京,南五环边上那个早市大菜场每天都会有千人流动。每每遇有大集,各类蔬菜水果、花鸟鱼虫、鲜花盆景纷纷上市,分区有序排列,外地有的这里全都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买菜的人群中,政府官员、国企老总、大学教授和普通百姓没有分别。都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其实根本分不清谁是官,你买你的菜,我买我的肉。你卖我买,交钱走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的农贸市场就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一些在电视节目里气场十足,经常在官方媒体绽放光鲜的人,也要货比三家,挑挑拣拣,官大官小跟买菜根本没关系。总的感觉是,你能知道他是谁,他不知道你是谁,大家都是来买菜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拉着我的小拉车从离家最近的菜场出来,满载而归。路过一个口袋公园,里边挺热闹。凉亭闲坐的老者,都七八十岁了。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就是当年知青,如今一个比一个活的明白: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买菜也抚凡人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在西阳农场的知青岁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杨华西(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7年12月,我参加高考离开了农村,就从当年的高考作文《难忘的一天》聊聊那段最难忘的知青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凭记忆的当年高考作文。细节和文字均有增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难忘的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考卷上的作文题,那一天的情景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75年11月13日,我上山下乡的第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我早早起床,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就点咸菜,就开始收拾基本整理好的行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大点木箱里面放着衣物、被褥、脸盆、碗筷、热水瓶等生活用品。另一个是在学校学工时自己做的小木箱,里面放了些高中课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数理化课本,我原本不准备带的。妈妈对我说“华西,知识总是有用的,你还是带上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样我就把高中的数理化课本都带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一年开始,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组织工作由知青家长的单位系统承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原本在9、10月份应该到达农村。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商洛和郊县插队的大院同学分别早于我们一周都到了农村。我们最后一批出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8:30,我们27名男女同学在大院门口集合。13名女生(张清莹、严宽凤、张丽安、刁渭萍、宋安萍、郭红、吴家珍、林碧琼、孙德芳、徐琰芳、郑瑶、张虹、乌惠丽)和14名男生(殷淮、施伟民、杨华西、李强、郝肖岩、张留望、梁贻才、陈仪和、胡志安、王建国、朱小健、张国平、陆庆霖、姜卫星)都是从小在大院一起长18岁左右的青年。从今天起我们的身份都转换成“上山下乡知识青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部分送行的同学和家长与我们一起分别坐上了3辆大卡车。随行的还有勘测室5、6个青年工人组成的欢送锣鼓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锣鼓声声中,我们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向广阔天地进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11:30,来到了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陕西省三原县西阳公社五七知青农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门前有许多老知青,在敲锣打鼓欢迎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地处背靠黄土高坡面向关中平原,就在黄土塬与平原的交汇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刚进农场,一排土窑洞就展现在我们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领导和部分老知青先为我们开欢迎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会场就在粮食仓库和灶房门前空地上。我们坐在老知青准备的马扎、小板凳或者是砖块上,听唐场长致欢迎词并介绍农场的概况及贫下中农代表(简称农代)如何带领100多知青在建场一年半时间里进行农场建设和农业生产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中我们知道了,农场距离公社8里路,距离三原县城30里路,距离回西安挡便车的瓦头坡7里路。回西安可以先走到公社附近的公路道班房乘长途车去三原县,再乘火车回西安;也可以去瓦头坡乘长途车直接回西安。后来知道,知青们几乎都是在瓦头坡挡拉煤拉货的卡车免费回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向南去公社8里和向东去瓦头坡7里两条回家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特别泥泞,人走都困难,根本无法行车。这也是我们推迟下乡的主要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初,西阳公社改变知青分散到生产队插队落户做法,第一次建立农场集中安置知青吃住和从事生产活动。农场的知青又同时在各个生产队占有吃粮名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的老知青都是去年4月份由学校组织,从西安市36中和60中高中毕业上山下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1名场长、1名书记、2名副场长,另外还有12名农代。这些都是从附近生产队抽调到农场的当地农村干部和贫下中农。知青在他们带领下干农活、搞建设并接受再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知青分成男女生各两个排,另外还有后勤的炊事班,副业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班排长、伙管员,出纳均由知青担任。还有知青任副场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炊事班统一做饭,大家记领饭票吃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实行三响劳动制,早上按照天亮时间起床上工,到9点下工吃早饭,10点开始上工,下午1点下工,休息到2点半吃午餐,下午3点(三伏天会推后半小时)上工到天擦黑时下工喝汤吃馍后睡觉。遇到雨雪天气就是休息日。每天上满工的男知青农动工分为10.5分,女知青为10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农动日(10分计)价值在5角钱左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地就在农场门前坡下的盐碱滩上。大块地以种小麦、包谷、棉花为主,还有小片地种油菜和蔬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种的粮食不能满足自给,还需要到占有吃粮名额的生产队去收粮弥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盐碱滩的地下水位很浅,出来的水咸味很重,大家都是吃这样的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用着隔壁三原县仔猪场的自来水,只有一个在炊事班门前的用水点,4个水龙头。我们去时一段时间没有水,需要到坡下牛圈门口的大口井去挑水吃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知青们克服各种困难,在唐场长和农代领导下,除了改造农田种植粮食棉花,还在原来只有窑洞的场部加盖了两排砖柱胡基墙的平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农场为丰富知青业余生活,组建有文艺宣传队和篮球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欢迎会上农场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给我们表演了节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男知青王国庆表演的快板书和女知青辛宝琴表演的独唱,感觉蛮专业的,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欢迎会后开饭了。农场专门为我们27名新知青(陪同的家长没份)每人准备了一大碗带有肉片的土豆白菜烩菜和4两一个掺了稍多一些白面的玉米面大馒头(后来知道有肉的菜吃一次是很不容易的,怪不得陪同来的家长没份。平常吃的馒头玉米面比例会更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餐后,给我们新知青安排宿舍。由于农场场部暂时不能满足新知青全部住下,就把13名女生留在场部。而我们14名男生被安排到农场东边几百米的五泉大队12小队,一处没有院子面朝东的三间厢房内。每间都有一个大土炕。我们5、5、4人分别入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5人一间。大土炕睡5个大小伙,每个人占有实际宽度最多70厘米,真是够挤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收拾好了住处,送陪同来的家长返回场部乘车。这时,发现门口卡车跟前聚集了许多人。但是,他们的表情都很怪异。其中院里欢送我们的锣鼓队两名成员鼻青眼肿,正擦鼻血。嘴里嘟囔着“太野蛮太野蛮了吧!”原来刚才老知青与锣鼓队员打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刚来这里,情况一点都不熟悉,看到门口的老知青各个怒气冲冲,着实让我们产生一丝恐惧心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才知道,老知青看有西安来的车,想搭便车回西安,平常回家几乎都是去瓦头坡挡搭拉煤拉货卡车,多数司机都会同意搭乘,更觉得搭这个便车是人之常情,所以就没有经过锣鼓队员的同意,就把自己的物品放到了车上。那两个锣鼓队员见未经同意就要搭车,直接把知青放到车上的物品扔到车下。要搭便车回西安的是两名女知青,自然不高兴,吵了起来。这时刚下工回来的几个男知青知道情况后,就把那两个锣鼓队员暴揍了一顿。这几个青年工人打架哪里是这些男知青的对手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唉!这怪谁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送走家长们之后,去伙管员(就是那个表演快板的男知青名叫王国庆)那里登记领了饭票(只以粮食份量计,分成1斤、4、2、1两票面,没有钱的票,菜与粮直接挂勾)。王国庆告诉我们,男生每天的饭量平均在1斤8两左右。一般情况早饭一碗包谷糁子稀饭3两、一个馍4两、配些炒的素菜。中饭一般是汤面条一碗2两、一个馍4两,偶尔会吃捞面条一碗4两。晚餐一个馍4两。干重体力活,如打胡基,打土墙和农忙时都会吃得多些,甚至一天吃到2斤半以上都有。领了多少饭票登记后,年底按照个人所得工分结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领完饭票应该吃晚饭了。炊事班长(就是那个表演独唱的女知青名叫辛宝琴)收了饭票给了热馍,告诉我们,汤在锅里自己舀。我就在找汤,以为是那种平常在家喝的菜汤之类。揭开锅盖才知道所谓的汤就是白开水,称之喝汤吃馍。这与我们在家的晚饭有很大的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喝汤吃馍后,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用热水瓶从炊事班大锅中装了热水回到宿舍,简单地洗了脸脚,5个人挤在炕上聊了几句。感觉今天获得的信息量很大,意识到从今天开始真的步入了社会,将要自食其力。目前的生活条件算是蛮艰苦的。好在知青是集体生活,与在学校差不多,应该不会太寂寞。特别是不用考虑吃饭问题,真的比分散插队落户好了很多。但是在这里真的可以做到"一颗红心心向党,扎根农村一辈子"吗?各自带着人生思考、想着心事进入了梦乡…… </b></p> <p class="ql-block">图片:萍晓 网络 </p><p class="ql-block">音乐:祖国风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