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者证演变的7种颜色</b></p><p class="ql-block"> 新闻记者证,又又又要改版了!要是没记错的话,从有统一记者证开始,颜色有七种了,你用过几种颜色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记者网11月8日发布《第七版新闻记者证解读》,详细介绍了第七版新闻记者证的有关信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部署安排,第七版新闻记者证于2024年11月8日起在全国统一启用。</p><p class="ql-block"> 最新版记者证又从红色变成蓝色了,此次集中换证时间为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7日,其间尚未换发的现行第六版新闻记者证继续有效,已经换发的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即生效启用。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刚刚进入记者行业的,需要申请、考取一张记者证,才可以从事新闻采访活动;而有着十几、几十年资历的老记者,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记者证进行更换和年检。</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中国记者证经历了几轮换新,1989年首批全国通行记者证发放,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开始有了标准“身份证”,此前记者证往往由各新闻单位自行发放,各种规格五花八门。此后,记者证又于1998年和2003年进行过两次换发,封皮颜色也换为了深蓝色。</p><p class="ql-block">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2024年马上要到手的第七版新闻记者证,采取全新外观设计,由旧版的红色改为琉璃蓝。</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迁,从1989年到2025年,不管记者证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媒体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你用过几版记者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大家见证你的记者岁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源丨传媒见闻综合自中国记者网、新京报传媒研究等公开信息</span></p> <p class="ql-block">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一代“记者证”封面</p> <p class="ql-block">1998年版记者证</p> <p class="ql-block">2003年版记者证</p> <p class="ql-block">2009年进行了第四次统一换发工作,封皮颜色改为咖啡色。</p><p class="ql-block">广电新闻单位所有采编人员与通讯社、报刊社一样,统一申领新闻出版总署印制的记者证。广电总局系统内部办理的“记者证”,即《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正式弃用。</p> <p class="ql-block">2009年版记者证</p> <p class="ql-block">2019年换发第六版记者证,封面由此前的深蓝色改为红色,类似1998版,但颜色更为鲜亮。2019年版记者证</p> <p class="ql-block">2024年马上要到手的第七版新闻记者证,采取全新外观设计,由旧版的红色改为琉璃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行业大报《文学报》即将“消失”</b></p><p class="ql-block"> 行业大报《文学报》即将并入比它更大的《文汇报》,成为其子栏目“《文学》周刊”。虽然不同于先前一系列报刊的停刊,《文学报》只是转换阵地依然存在,但这份创刊于1981年至今已存在43年的行业大报,无论作为独立的个体,还是“文学报”三个字,终将消失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在报道里有这样一句话,“优化媒体布局”,不是这一句,是“淘汰落后产能”这一句,很扎心。每看到一份报刊停刊,无论大报大刊还是小报小刊,人们都不免一声叹息,心生一抹悲伤。</p><p class="ql-block"> 纸媒当然不会消失,但纸媒江河日下。究其原因,无非有二:新媒体方兴未艾,纸媒泛滥成灾。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度报纸年度核验情况,全国2168家报纸出版单位共出版报纸2405种。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期刊,更有数量巨大的图书。</p><p class="ql-block"> 纸媒泛滥的结果,就是不被珍惜。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里有这样一段话:“当时的出版是求大于供,我所在的海盐县新华书店进的书不多,我是一早去书店门口排队领书票,领到书票以后才能买书,而且每张书票只能买两册书。”图书如此,报纸何尝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多么不可捉摸:书刊稀缺的年代,正是阅读的美好时代!这个世界的不可捉摸,源于人的不可捉摸——人们消费某物却在某物充盈时不去珍惜它,对待食物如此,对待感情如此,对待纸媒同样如此。所以,物以稀为贵仍是一条黄金法则。</p><p class="ql-block"> 物以稀为贵,则物尽其用,人获满足。食物如此,感情如此,纸媒产品亦如此——报纸以稀为贵,则报纸尽其用,人尽其学,学而有成。就目前而论,纸媒江河日下,然而远未探底——报纸重返稀缺的时代,也许才能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