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美利坚(American tour,USU) 03-纽约

神侠

纽约市(New York City)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美国第一大城市。全市分五个区,缩影尽在曼哈顿区(Manhattan)。 纽约有三大机场,肯尼迪国际机场是全球最忙碌的机场之一,共有9个航站楼,在这里下飞机。 纽约有近6,000座高层建筑物,居全美第一。其中35座高度超过200米,是拥有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 闻名全球的纽约第五大道是曼哈顿中心地带最著名的一条南北向主街道,汇集了无数家全球奢侈品专卖店和旗舰店。 普拉达、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蒂芙尼、卡地亚、范思哲等极尽奢华,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 普拉达、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蒂芙尼、卡地亚、范思哲等极尽奢华,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 纽约的横向街道是以数字来命名,数字越小表示在下城附近,而数字越大则位于上城区域。纵向的街道则为大道,包括第1大道至第12大道,以及百老汇大道等。所以不仅街道名称好记,方位也明确,绝对不会迷路。 路边的大楼都有安全消防栓,但各不相同,还有一定艺术感,与国内统一的式样和红色风格完全不同。 纽约地铁(New York City Subway, NYCS)修建于1907年,共有线路31条,总长443.2千米,设车站504座,是全球最错综复杂,且历史悠久的公共地下铁路系统之一。 纽约的地铁站入口一点也不起眼,统一在街边,一个绿色的地下通道,标志小小的站名和地铁线,如A、B、C,或1、2、3。 历经百年沧桑的纽约地铁,却没有被后人添加过多装饰与修整,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容貌。破旧的车站,没有空调,热的让人冒汗。 地铁站里就一个服务员,问讯不卖票,只能用自动售票机。在这里搭乘地铁,要区分线路的颜色,具体字母,了解该站点是否停站,否则就会坐错车! 地铁来了,没有报站,人也不多,上车后,还有座,也有空调,马上感到十分凉快。但陈旧的车厢,以及奔跑起来震耳欲聋的声响,都向人们昭显着历史的痕迹。 这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车站,它拥有44个候车车台和67条股道。中央大厅位于车站的正中央,经常挤满人潮。 曼哈顿岛最南端炮台公园(Battery Park)内的柯林顿城堡(Castle Clinton) 购买渡轮票,再到海边码头搭乘渡轮。 渡船驶向纽约湾自由岛(Liberty Island),以前叫贝德罗岛,参观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纽约可以买城市旅游通票,叫city pass,纽约的9个景点选6个参观。 自由女神像位于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是1876年法国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渡船接近岛边,慢慢绕女神像转圈,由远而近,由侧面到正面,可以细细地观看。 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由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艾菲尔设计,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雕琢完成。自由女神像造型宏伟,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七道尖芒,穿着古希腊风格的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美国独立宣言》,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 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诗:“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200年来,自由女神高举着自由的火炬,远眺着这个世界,期待的是整个人类的自由,特别是在夜晚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神圣。 从自由岛返回纽约的渡船都要停靠埃利斯岛,在1892年至1954年期间这里曾是移民管理局的所在地,现在改建为埃利斯岛移民博物馆(Ellis Island National Museum of Immigration)。 建筑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古堡,红色砖瓦,非常醒目和庄严。 移民博物馆1990年开放,共三层,內部真实地呈现上世纪各国移民的生活起居风貌,可以免费参观。 墙上挂着来自世界各地移民者的照片,他们的眼中都满怀着希望,图片和遗址还在诉说着那段移民史。 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这里踏上美国的土地,进行身体检查和接受移民官的询问。 渡轮由 Circle Line 渡轮公司经营,雕像巡游(Statue Cruises)每隔30分钟就开出一班。 站在渡轮上可以欣赏曼哈顿下城(Lower Manhattan)的天际线,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群,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全新的纽约世贸中心。 和这位手持火炬的女士一起遥望对岸高楼鳞次栉比“钢铁巴比伦”之称的的曼哈顿,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另一份感觉。 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横跨纽约东河,连接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于1883年正式使用。总长1834米,大桥外观富丽典雅,高塔和铁索都是画家们竞相描绘的对象。 在克林顿堡前面矗立的是1983年落成的“移民者(The Immigrants)”多人青铜雕像,为通过克林顿堡大门来美的800万移民建造。 在炮台公园里的一片空地上竖立着911世贸大厦遗留的一个被大火烧毁的变形圆物,其中的火在一直不停地燃烧,以纪念死难的同胞。 华尔街(Wall Street)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全长不到500米,宽仅11米。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在此建筑了一堵土墙,街道因而得名。 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首先看到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在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教堂历史悠久,华丽典雅,大厅内金碧辉煌,是华尔街的大亨们祈求上帝保佑的地方,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吧。 沿华尔街漫步于世界的金融中心,这里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的总管理处。 华尔街26号的联邦厅国家纪念馆,这里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所在地,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就是站在这里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的。 百老汇大街18号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华尔街与百老汇大街交汇处,门上面有字。 自由大街33号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大楼地下25米,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金库,存放着7000多吨黄金。 华尔街上著名的铜牛雕像,由意大利艺术家狄摩迪卡设计的,铜牛身长近5米,重达6300公斤。 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位于原世贸中心双子塔脚下。曾经的世贸中心双子塔低于街道平面的“足印”就是这组纪念建筑的核心。 眼前二个大水池,为零归地,这是世贸双子大楼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构成巨大的正方形水瀑池,是全美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 水池外壁的材质是喷雾花岗岩, 写着姓名的铭牌由铜制成,并经过锈蚀处理,夜间会从内至外背光照明。 水幕从环绕这两个“足印”的高墙上向中心注入,并再次流入一个更小的深坑,细细的溪流在这里静静流淌——这里就是双子塔结构核心的所在地。 911国家纪念馆占地3万多平方米,在两个“水池”之间是被草木覆盖的广场,还种有225棵树。 新建的美国第一高楼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1 World Trade Center),原称为自由塔(Freedom Tower),坐落于原世界贸易中心旧址,高度541.3米,1776英尺,为独立宣言发布年份。 位于地下的美国纽约911国家纪念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入口处有两根顶端呈三叉戟形状的钢柱,是原先世贸双子楼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历史”,“纪念”和“地基大厅“三个部分。 “历史”展区主要讲述“9•11”事件和1993年世贸中心炸弹袭击事件的经过,介绍基地组织恐怖主义的演变,以及探讨“9•11”事件的历史意义。 “纪念”展区通过展出由两次事件中近三千名遇难者的肖像拼凑成的“面容之墙”来缅怀生灵。 “地基大厅”展出许多“9•11”事件残骸,包括世贸中心最后矗立的弯曲的大楼钢架,被烧毁的消防车,死亡者的遗物等。 新世贸中心的地下连接通道,白色钢管和玻璃建成的建筑,外型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预示着纽约在911后浴火重生。 飞鸟造型的“脊柱”部分是采光的天窗,就是“眼窗”(Oculus),阳光透过钢管之间的玻璃照射进来,令车站内部光线充足。 由西班牙建筑师加拉塔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飞翔和新的希望。 纽约中国城(China town),也称纽约唐人街,纽约华埠等,最早1890年形成的,位于曼哈顿区下城,西起百老汇大街,道路两旁挤挤挨挨都是商店。 曼哈顿的街道齐齐整整,横平竖直,唯有百老汇(Broadway)斜着穿行,在中城区撞上竖的第七大道和横的47街后,一片三角形的地块就是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时代广场(Times Square)。 中间的冲天一柱便是今日的纽约时报总部大楼(One Times Square Plaza),大楼顶端有一个巨大的时钟,时钟下面那个蓝色的球就是著名的水晶球。 纳斯达克交易中心位于时代广场四号大楼,那半园柱型的NASDAQ巨幅广告,不停地变幻着黑蓝红的冷热面孔,似乎在告示着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测风云。 在广场的一端有一个巨大的阶梯看台,上面汇聚着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看台的前面是杜菲神父广场塑像(Father Duffy Square ),1871年生于加拿大,一战期间担任美国赴法国作战部队的随军神父。 乔治 科翰(George M. Cohan)雕像,一战时候他的音乐剧引领着米国百老汇,并获得奥斯卡奖。 大屏幕美国国旗,左侧为“US ARMED FORCE”,美国武装部队。在你眼前闪耀着地球上最繁华的都市景色,在夜空的背景下似乎更加光彩夺目,令人心醉神迷。 站在时代广场中央,夜晚的华灯,数不清的大屏幕在四周摇曳着五光十色的画面。广场上一处供游客休憩的场所,坐上喝杯咖啡是不错的选择。 广场上有巡逻的纽约骑警,还有一些人扮成电影人物或卡通形象在广场上转来转去,游客付费后可以和他们合影。 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美国纽约的地标建筑物之一,竣工于1931年4月11日。共103层,总高为443.7米。在第五大道大厅的前台墙面上,装饰有帝国大厦自身散发光芒的墙面雕塑。 8秒电梯,瞬间登上86楼帝国大厦观景台,分为室内及室外,距地面高度为320米,是纽约最高的露天观景台,一直被作为众多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 帝国大厦的高层观景平台上鸟瞰,曼哈顿建筑物和街景实在是非常的漂亮,麟次节比的高楼就像巨大的乐高玩具,曼哈顿是纽约繁荣的象征,是美国强盛的象征。 102层为室内观景台,距地面高度为381米,以大厦的尖顶为中心,提供纽约和更广阔地区的360度全景。 向北看,可以欣赏到独特的中央公园、哈德逊河、One Vanderbilt纽约市最高的办公楼(427米),高度426米,有84层。 向南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广场中心,克莱斯勒大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以及较远的自由女神像。 向西南可以看到哈德逊河和东河、布鲁克林大桥。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曼哈顿中城,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 洛克菲勒峭石巅观景台(Top of the Rock Observation Deck),是一号楼“通用电器大厦”,共有70层,高约259.08米。 观景台共分3层,快速电梯到67层, 这里为室内观景台,可以进入周围的阳台上看曼哈顿高楼林立。 因为它位于曼哈顿的中心,所以一眼望去,满是高楼大厦, 感受纽约市夜晚的活力、奇观和美丽。 第69层四周装有高二米多高的透明玻璃防护板。在露台上隔玻璃看风景,视野很宽阔,俯瞰璀璨灯光下的纽约,整个曼哈顿流光溢彩,灯火阑珊,夜太美了! 第三层观景台位于70层,没有玻璃只有铁栅栏 可以可毫无遮挡地360度横扫曼哈顿的壮丽风光,拍照更方便。南边方向最高的塔楼,灯光明亮,可以识别是纽约帝国大厦的顶部。 大楼边的水池,在夜色灯光下 五彩缤纷。 联合国大厦(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位于曼哈顿东边,占地18英亩,是39层的板型大楼,长87m,宽22m,高166m。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著名雕塑《打结的手枪》,1988年卢森堡赠送给联合国。那支被卷成“8”字型的扭曲的枪筒,其寓意就是要制止战争,呼唤和平。 每个城市都有许多的创意雕塑,路边广场上,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却很有创意,令人印象深刻。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博物馆位于纽约上城区,第五大道80到84街的一栋庞大建筑,有三层5大展厅,为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展厅。 展览大厅共有3层,18个陈列室和展室,庭院中央的雕塑《狄安娜》(1892-93),作者是奥古斯塔•圣高登斯(1848-1907)。 在武器与盔甲展厅,陈列了很多剑,长矛和盔甲,全美最多的16和17世纪欧洲盔甲,其中包括两套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盔甲,一饱眼福。 《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 1869),作者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家威廉•维特摩尔•斯托里(1819-1895)。这就是埃及艳后,头戴皇家头巾,上面有蛇头,左臂上缠绕着一条毒蛇,预示着她的死亡。 阿斯特庭院(The Astor Chinese Garden Court)位于亚洲艺术展厅(Asian Art),虽然不大,却很精致,仿照17世纪中国庭院的风格,假山、水池和稀有的楠木错落有致。 人首翼牛(Winged Bull)和翼狮(Winged Lion)作为大都会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之一,共同被陈列在401号展厅入口处。它们在公元前9世纪,共同守卫着亚述王(Assyrian king)的宫殿。 典德尔神庙(The Temple of Dendur),埃及政府送给美国的礼物。直至目前,神庙的柱头、墙上的文字、浮雕等细节保存完好。展厅上部和一侧全是玻璃幕墙,让神庙朝见日出,晚看日落,夜伴月光星辉,与天地一体。 出博物馆,在门口的喷水池小息,看看街景。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罗马与文艺复兴样式的雄伟大厦,始建于1869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馆史。 壮丽的大厅,即宏伟的主入口,正中是巨大的恐龙化石,悬吊在半空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有神秘的感觉。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是纽约的“后花园”,坐落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上城区。公园最早在1857年开放,现占地约5000多亩,长约4公里、宽约0.8公里。 中央公园内有两个大湖,稍大的直接地称之为水库(Reservoir),小的则直接叫做湖(The Lake),两湖之间有一块大草坪。 著名的毕士达喷泉 (Bethesda Fountain) 及广场位于湖泊与林荫之间,是中央公园的核心,喷泉建于 1873 年,为了纪念内战期间死于海中的战士,而毕士达之名则是取自圣经的故事。 “水中天使” (The Angel of Water) 的雕像,则是取自 Tony Kushner 的史诗戏剧作品“天使在美国” (Angel in America) ,而围在喷泉旁的四座雕像分别代表“节制”、“纯净”、“健康”与“和平”。 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1782~1852)雕塑,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律师,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并长期担任美国参议员,为美国“最伟大的五位参议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