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流水,让往事尘封。</p><p class="ql-block"> 夜半,谈起当班主任的往事,记起了几个学生。忽然醒悟,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教师是不受人待见的。孔子对世人影响最大的一句歪话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孔子给了世人一个标杆:女子难对付,女子为祸不小。实际上,别有用心的男人哲学,让世俗在歪解中光明正大地不讲道理。</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古汉语专业的角度讲,古汉语词以单音节词为主要构词方式,即一个字即是一个词,并不是现代汉语的以双音节词构成为主要构词方式,即两个字构成一个词。比如妻子,在古汉语中妻是妻,子是子,合在一起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专指妻子,即男人的法定配偶。</p><p class="ql-block"> 其次,现代汉语对词的解释,偏向于道德评判,突出了个人好恶的感情色彩,难免个人好恶的偏向,词的概念意义倒成了其次。比如卑鄙:卑本指地位低下,鄙本指见识短浅。在讲究礼仪的中国,往往以放低身段,抬高别人表达敬意。所以,古汉语中有大量谦词敬词,如对别人称自己的谦词:卑职,鄙人,不才等,以示谦虚。而对别人的称谓往往以敬称,例如令堂,令尊,令爱,令公子等,令是美好的意思,在夸赞别人中称呼对方。但现代汉语中,卑鄙并不指低位低下,见识短浅,而是指一个人没品德,行为低劣。国学中对它是这样解释的1.(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无耻。~龌龊(形容品质、行为恶劣)。~的行径。 2.卑微鄙陋。所以,现代汉语对词义的解释,缺少客观,突出主观,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一大特征。</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两点,对孔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释中,对"女子”理解为指女孩子或女人,是道学家别有用心的解释,尤其符合低层次大男人的心态。女子本指刚出生的婴儿而已。而“小人”的理解,则是不懂古汉语,它属于两个词,指没长大的半大孩子,相对于大人而言,即长成的成人而言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最难管理的,一是刚出生的婴儿,口不能言,吃喝拉撒行动无法自理,病痛不能言说,在古时,成活率很低,难经管。人说曹操喜欢寡妇,原因之一就是寡妇过了生育的难关,利于传宗接代。二是没成人的半大孩子,心智不成熟,只是生理上长出了蛮力,志大才疏,不按规矩来,很难管理,是为鄙陋。</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人,最是带给家人和社会未来的期盼,他们的人生,既不可荒废,又不可不管不教育,又不能下狠手整治,所以最是令人头痛。如今,对半大孩子的教育成了社会和家人最大的弊病和精神负担,而这一切的负担都压在教师,尤其是直管教师班主任头上,那么社会上骂教师,或者学生见不得教师,仇恨教师,也就见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生理上成长,见识不足的半大孩子,要扶持他们走正道,修正他们身上的缺陷,就象掰掉树枝多余的枝杈,是需阵痛和蛮力的,自然在现实中不是那么好承受的。但作为教育者,无可退避要面对学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家庭溺爱养成的坏毛病,自然无法讨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好。好多父母也面临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但要想孩子成材,作为教育者,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父母老师,在孩子未来的前途面前,就是殉道者。父母不得不原谅,但面对老师,完全可以成为泄愤的对象。人么,谁还没有个小小的私心,去满足一下自己光明正大,英明神武的形象感呢!?</p><p class="ql-block"> 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现代人不经常这样宣扬么!</p><p class="ql-block"> 如果教师都象父母,惟以爱为先,不以教为主,这样教师教出的学生,你能指望几人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 不过,没长大的孩子,努力地想证明自己大了,有主意了,是好事。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稳重上进的学生。但同样,卑陋浅见,只有脚面见识的难以难管教的孩子和家长,也比比皆是。人浅见了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不谋正事,贼说鬼道找借口,胡搅蛮缠!这样的学生,如果家长跟着护短糊弄,那么,决对以后难管难教,为害整个班集体!根本还在于小孩子见识短浅,见人见事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事落场,蒙混过关,不顾以后人才两难成!</p> <p class="ql-block"> 所谓“小人”群体是有很大的不成熟的局限性。小人,指半大的未成人的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半大孩子,如果这样,任何教育都会寸步难行。更多的偏向于那有性格缺陷,家教跟不上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年龄,容易冲动,想以自己的力量和想法解决问题,或称王称霸,但往往都缺乏成熟的认知。直觉而感性,没分寸。有家庭约束的学生,知道进退,感觉过分时会收敛退缩,也听劝。没家庭约束的学生,侥幸心理强,觉得自己的心思可以瞒过人,岂不知自己就是一叶障目,掩耳盗铃。</p><p class="ql-block"> 曾经一个父母和我家人关系要好的俩孩子在我班上,孩子很聪明,学习上很有潜力,面对人事也灵活。但偏偏就因此出了问题。学生们都说这俩人和班主任是亲戚,违反纪律班主任会偏向他们,于是俩人私下里什么事都敢做。宿舍里赌博,合伙出去上网吧!学生们都不敢说。直到春节假来后,在宿舍里聚众喝酒,喝的醉倒了许多人。有学生醉倒睡在了厕所,被学生发现才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后怕,如果在那个还在冬季的夜晚,睡在厕所的学生被冻死,那么从学生到老师,还会是今天的结局吗?那个孩子的家长本也就好赌好饮,在人家家庭的眼里,或许这不算什么,但在群体的学生宿舍,祸害了整个班级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班会时,我拽出这个学生,一脚踩下去,把他踏倒在教室。</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事情,打是一种挽救,让其知敬畏。关系再好,我无法给你承担死亡的责任。上报学校开除,家庭无法承受。没家教的孩子,有心机不讲道理,但却认可暴力,动物心理。事过后这样的学生和家庭,只恨你当众丢了他的面子,却绝口不提他干了什么错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辞掉班主任。在此后两年,每当这个学生实在管不住,说不下的时候,他的父亲必带他来找我。</p><p class="ql-block"> 但我却深深地认识到,学生学习,只能靠内醒,因为谁都代替不了你。但在人情依赖重的小地方或崇拜权力的人眼里,总觉熟人是有作用的。但在见识不开,认识不正的孩子那是,却是可以取得宽容,不受处罚的筹码。于是,若家教欠缺,胡作非为的坏心思就产生了。部分校园霸凌,学生不好好学习,背后就有这样的心理,但实际上那个你认识的人,又怎么知道有这样的事,只是小孩子卑陋的认识而己。</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需要孤勇的敬畏和谨慎的。学校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绝大多数是善良正直,盼着孩子向上向好发展。谁无缘无故又怎么会针对学生。倒是学生,惹了祸事,逃避责任才是最直接的心理。虚荣心才是最大的面子。这些是行为放肆的依赖。却从来都是沉下心静心学习的大敌。有所敬畏,在任何人事面前,都是认真谨慎的必备必须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教师和父母最大的区别是,教师教育学生,着眼于社会人生大义,爱在长远。父母面对孩子,关注于病痛冷暖,先解决心疼肉疼,常在私欲。二者若等同,社会教育的意义也就消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