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建漳州南靖县璞山村和坎下村的简氏客家土楼,在历史的长河中犹于蝼蚁不值一提,一场《云水谣》的成功影事,却让它走上了历史的台前,成为时代网红和5A级景区,让历经了数百年的古村和土楼重新焕发出青春,人们趋之若鹜地去游览、去欣赏。人们常说: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在这里,时光沉淀,岁月可居。</p> <p class="ql-block"> 据传,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的和贵楼,由河南洛阳巨商简次屏公建造,简公经商来到福建,见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极好,便定居下来,后经风水师推荐,在沼泽地上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占地约2.5亩,建成了和贵楼,为南靖县最高的土楼。简公为营造极佳风土,后来在楼对面约500米处人工堆出笔架山,企望子孙昌盛,入仕拜相,果然在其后代宗亲里出了一名进士,在朝庭担任布政使之职,门外广场左侧树立着高高的功德华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独特的自然现象成为土楼极品,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近300年风雨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楼中"三奇"令人叹为观止: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18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和贵楼高达21.5米,共有五层结构,设有140个房间,四方各设楼梯通道,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家族团结,和贵楼为闽西南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楼内内堂挂着的两块匾牌见证了和贵楼的历史与文化。土楼最深处的一楼中央挂着“斯是堂”,这是简氏子孙接受教育的处所,也即简氏学堂,说明简氏一族历来重视教育,才能在后辈中培养出进士-布政使类的文人官僚。如今,和贵楼已成为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此领略客家土楼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探索自然现象的无穷奇妙。</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么壮观、气势磅礴的土楼,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城堡。现在土楼里还是有少数人家居住,可以支付居民10元上楼参观,楼上每个房间大小都是一样的,楼里面有许多晾晒着的物品,住户也卖一些饼啊、茶叶啊、批发的小商品之类。土楼的墙壁厚度都在1米以上,大门两侧有近1.5米厚。沼泽地上的土楼,能历经几百年完整地保存下来,真是建筑奇迹。</p> <p class="ql-block"> 沿溪水顺流下行3公里,便到了怀远楼,怀远楼属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楼主简氏开基祖简德润在缅甸经商富裕后,便从永定培丰镇洪源村迁来,为追思祖宗恩德,取名“怀远楼”。怀远楼占地两亩余(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46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怀远楼系圆形土楼,直径38米,由外环楼和中心祖堂组成,高4层,每层34开间,共有136间房舍,并有4道楼梯。怀远楼是南靖圆楼中保存比较完好、较具较高文化内涵的双环形圆土楼,墙面光滑无剥落,是福建土楼中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2001年1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怀远楼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怀远楼作为福建土楼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岁月可居”得以彰显。</p> <p class="ql-block"> 璞山村与坎下村因电影《云水谣》而被大家知晓,慢慢的“云水谣”成为了这两个村落的合称。一条从两山之间开阔地流径的河流取名“长教溪”,河面宽敞,水流缓急有节,当地导游介绍:这么宽敞的河流为什么不称河而称为溪,是因为福建客家人低调,不爱张扬,往往将较大的事说成小事。溪侧有古老宽敞的鹅卵石官道,沿鹅卵石古官道顺水下行,在3000多米的溪岸边有8株老榕树,树龄都在400年以上,最年长的一株有670岁了,这些古榕树根系发达,盘根错节,树干粗大挺拔,枝繁叶茂,枝干伸展如巨形大伞,履盖面积达数千平方米。这些古榕随岁月扩展,显得十分苍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地原住民沿溪水两岸择地建房,繁衍生息,世代而居。除和贵楼和怀远楼外,在云水谣景区的客家围楼有不少,如德凤楼、裕昌楼、钟兴楼…大小不一的土楼有50余座,这些土楼从元朝中期开始建设,一直至清代末年,形态不一,占地广阔,坚固耐用,有圆形楼、方形楼,还有吊脚楼;除土楼外也有民国时期和现代式的四合庭院。土楼和庭院沿溪水分布在两侧的空旷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什么款式的建筑,都显得整齐有序,</span>与长教溪、古榕树、鹅卵石古道构成了一道诗情画意般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不少历史建筑物的外墙面,可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刷墙标语或门联,也有少量的古代楹联,让人们铭记历史,也唤起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人,对激情燃烧岁月的深沉回忆。从一个侧面印证“岁月可居”的哲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