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虽然只是个五线城市,但地处太行山巅,地势险要,气候宜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人杰地灵,自古天下脊!</p><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夜幕下的一条小巷,灯火阑珊点缀着朦胧的夜色,尽显小城的婀娜风姿,让夜幕围裹着的每一个角落散发着自由浪漫且温暖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山西是地上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而长治就占了一半还多,历尽三千年的风霜雨雪和古近代战争摧残,虽大部分已损毁,可仍有从辽金到明清遗留下来的众多古建筑星罗棋布散落在上党大地上,比煤矿的数量还多。</p> <p class="ql-block"> 人呀!总是向往远方的风景而忽略身边的美好。在长治生活的几十年里,每次想到旅行脑海里总是浮出现江南的莺歌燕舞,小桥流水人家,或是雁北外大漠风沙,雄关漫道。很少把身边某个小村落的一座古刹列入行程,感觉它们太普通了,就像邻居的一位老人,他看着我一天天长大,我却不曾仔细端详他苍桑而又厚重的容颜,每每想到这些就觉得惭愧。</p><p class="ql-block"> 11月的某个星期天早上醒来,初冬的黄叶落了满院,懒散的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斜落在爬在地上晒太阳的小猫身上。微风不燥,时光正好,于是开车向长治市西南约30公里的法兴寺而去…</p> <p class="ql-block"> 法兴寺座落在晋东南西部长子县翠云山上,山并不高,其实就是太行山上众多小土山中一个,山脚下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子,村里干净而整洁,把车子停在村里的一个小广场上拾阶而上,偶有几声鸟鸣从路边上的树上响起,更多的声音来至于村南不远处公路上飞弛而过的运煤大卡车。</p> <p class="ql-block"> 正好偶遇一个十几人的旅行团,他们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身边也热闹起来,抬头是令几代山西人敬仰的老书记亲书的三个大字“法兴寺”,老人家虽早已隐退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心系山西一心为民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时值上午9点,正好寺院刚开门,跨过山门,眼前是一座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堡非堡的石彻建筑,这就是法兴寺“三绝”之一的唐石舍利塔,这种建筑在国内是孤例!</p> <p class="ql-block"> 唐长明灯台也是“三绝”之一,又名“燃灯塔”,凿于唐大历八年(773),是国内现存唐代石制灯台中最精致,内涵最丰富,结构最精巧的一座,点燃后无论刮什么东南西北风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 燃灯塔后就是圆觉殿,建于北宋元丰4年,民国重修,基本呈正方形,屋顶采用单檐歇山顶,造型简约大气。殿内正面佛像制作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中间为释迦牟尼佛,由内向外依次为二弟子(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二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善神(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法兴寺最后一绝就是宋塑了,十二大菩萨像,气质高华、仪态雍容,在优雅待体的举止与慈悲亲切的神情中洋溢着动人的母性情怀,被美术境誉为“宋塑菩萨之冠”。</p> <p class="ql-block"> 此为观自在菩萨和二胁侍菩萨,造像丰满典雅,闪耀着佛性的光辉。此佛像为国内同类三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圆觉殿向后而行,抬头巨大的斗拱尽显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最后一个建筑为毗卢殿,为明式悬山顶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殿内造像为三身佛,中尊法身为毗户遮那佛,左尊报身卢舍那佛,右尊应身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 殿背琉璃构件为明弘治5年(1492年)遗制,胎质细腻,釉色鲜艳,浮雕龙纹造型饱满,动感强烈,张力十足,形象生动,为现存明代琉璃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寺院最高处向南远望,看到的是煤矿高耸的井架,始值初冬正是煤矿全力保供生产期,井下肯定是机器声轰轰作响,大量的煤炭开采出来通过大量的卡车运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温暖了千家万户,可地下资源总有挖完的一天,这座千年古刹,最初建于慈林山,名为“慈林寺”,后更名为“广德寺”“法兴寺”,因为慈林山在上世纪70年代因采煤塌陷而损坏才搬来翠云山,身处大小不一的煤矿包围圈,若干年后又将身处采空区,那又将迁向何方?这些珍贵厚重的历史塑像及精美的古建又将栖身何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