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袁世凯陵墓——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安阳河)北岸</p> <h1>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h1><h1>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h1><h1>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h1><h1>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h1> <p class="ql-block"> 围墙内四角建有上下两层的碉楼,给人一种城墙的感觉。围墙中间开设了一个拱券式大门,上方刻有“洹上村”字样。</p><p class="ql-block"> 围墙内可以划分为三个条块,中间是住宅区,东边是花园,西边靠后似乎有一片仆役居住的瓦房。住宅院距围墙大门约六七十米,全封闭式。院内分为主院、内院和裙房院。主院是一个正方形的庭院,四周的房屋都是五开间,屋脊没有装饰,但都有椽廊。内院则是由很多四方形的院落组成,每个院落的面积和主院相同,房屋都是五开间,只是略矮一些。每个院落四面的走廊凑成一个大天井,走廊外是方砖铺地的天池,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天井院落。</p><p class="ql-block"> 洹上村的建筑格局非常独特,展现了袁世凯的豪华生活。主院和内院的房屋都非常精致,有木质地板、白色天花板和电灯。走廊外还有坐凳,让人可以休息放松。整个洹上村的建筑色调也非常鲜明,主院是黑色,内院是明快的朱红色。洹上村的设计兼具中式和西式建筑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 洹上村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让人对袁世凯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隐藏在安阳的豪宅,见证了袁世凯在当时的地位和财富。如今,它已烟消云散,隐入洹河公园潺潺的流水中……</p> <p class="ql-block"> 八国联军侵华将中国带入严重的民族危机,改革已经成了整个社会普遍需求。因为慈禧不要愿意失去地位不得已同意改革。曾经一度气焰嚣张的顽固派官员被列强惩罚过以后,收敛不少。同时有改革倾向的官员在中央和地位上占有重要地位,像袁世凯、张之洞等人不断地给慈禧上折子请求实行新政。</p><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与奕劻结盟</p><p class="ql-block">袁世凯明白光上折子给慈禧作用也不大,所以变强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才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一些帮手。位置越高,事业越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来一起完成。</p><p class="ql-block">在清朝的当官有个好处,自己不擅长,但是可以请专业人士来帮忙啊,这种专业人士被称为幕僚,也叫参谋。</p><p class="ql-block">袁世凯的专业人士团队是非常强大的,这也是他为何可以走到现在的原因之一。最尽力尽心的两位就是梁士诒和杨士琦。其中杨士琦是袁世凯的最重要的智囊团。</p><p class="ql-block">仕途的不顺成就了杨士琦的足智多谋的。他当了十年的代理市长,都没有一直转正,表面上官衔是四品大员,但是干着最基层的业务员的活,还被人排挤。这些使得杨士琦对于人性的黑暗非常了解。</p><p class="ql-block">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他始终和袁世凯站在一起,利用智慧和忠诚帮助袁世凯战胜政治对手。</p><p class="ql-block">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袁世凯的地位已经相当高,但是根基不稳。靠山也没了,老师李鸿章也没了,老上司荣禄也去世了。</p><p class="ql-block">在袁世凯苦思冥想的时候,他对袁世凯说:想要快速壮大,找一位强大的盟友也是很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他给袁世凯推荐了庆亲王奕劻。第一奕劻是没有什么本事的,并且爱财,平时多送点钱,就很容易操控,第二奕劻很有可能会成为荣禄成为军机大臣的头头。</p><p class="ql-block">听完杨士琦的分析,袁世凯一拍大腿,同意了,全权交给杨士琦负责。</p><p class="ql-block">杨士琦带着巨额银票找到奕劻,看到银票的奕劻顿时心花怒放,再开心表面还是装客气,假惺惺地说道:“太费心了,我怎么收呢?”</p><p class="ql-block">人精杨士琦给奕劻找了台阶下:袁大人知道王爷将来会就任领班军机大臣,每天都要进出皇宫伺候老佛爷,老佛爷身边有许多的太监和宫女,他们一定会向您道贺讨喜的,这也是大开销。这些小数目作为王爷到时零用,以后还有特别报销的。</p><p class="ql-block">奕劻面不改色地收下银票。随后不久,真如杨士琦所言,奕劻成为领班军机大臣。</p><p class="ql-block">前期的铺垫为袁世凯占据了人情的制高点,吃人嘴短,拿人手短。</p><p class="ql-block">此后,杨士琦每个月都去奕劻家定时定点打卡,寒暄一下,主要是给奕劻塞点巨额银票。奕劻办事还是可以的,每次朝廷有什么事情,袁世凯都快人一步。</p><p class="ql-block">立宪序幕拉开</p><p class="ql-block">1906年9月1号,慈禧颁布“预备立宪”的诏书。</p><p class="ql-block">立宪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含司法改革、教育改革,二是设立国会;设立国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p><p class="ql-block">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先从哪里着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慈禧最后决定:官制改革入手,就是干部人事体制改革。</p><p class="ql-block">慈禧交给载泽来主持干部体制改革。主要是因为载泽是正宗的皇族子弟,关系比较亲近,自己能够清楚掌握的改革进度。</p><p class="ql-block">但是载泽的落地执行是不行的,执行还是要交给袁世凯。袁世凯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他现在的高声望和强大势力。</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在安阳市的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西150米12。这座墓地被称为袁林,也称为袁公林,是袁世凯的陵墓所在地。袁林建于1916年6月,耗资70余万元,占地近9.3万平方米,是河南省安阳市重要的文物旅游景区和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 袁林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仿照美国总统格兰德频河庐墓的形式。陵墓的主要建筑包括照壁、青白石拱桥、牌楼、石像生、碑亭、大门、景仁堂、墓台铁门等,最终到达袁世凯的墓庐。陵墓的建筑特色包括墓台前面耸立着三座大铁门,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拥起,整体设计既彰显“皇家”气派又区别于帝王陵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视察河南省黄河回北京的路程,在安阳市下车参观殷墟以及袁世凯的墓地。当时有人建议应该立刻平掉袁世凯墓地以泄愤。</p><p class="ql-block"> 然而毛主席却持反对意见,随后主席的一句话让园林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当年袁世凯死后,有人想将墓地称之为陵,毕竟古代帝王礼仪的陵寝都称为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采用了谐音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参观完墓地后,众人都表示,袁世凯恶贯满盈,墓地应当平掉。</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却说,不要平嘛,要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主席意在警醒后人,勿忘历史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在安阳市(漳德府)进行大规模军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野战演习的北洋军由第五镇及第一混成协组成,段祺瑞为总统官;南军为湖北的第八镇和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张彪为总统官。两军共3.3万余人,马5000匹,车1500辆。</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在河南彰德全国各省各处前来观操者200余人,由袁世凯和铁良充任阅操大臣。署军令司正使王士珍为总参议,署军令司副使哈汉章为中央审判长,军学司正使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军学司副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各省观操大员一律被派为审判员。10月20日,袁世凯一行抵达彰德。22日至24日,进行正式作战演习。25日,举行阅兵式,并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两军将佐和中外观操人员。</p><p class="ql-block"> 事后,袁世凯称彰德秋操:“仿列邦之成规,创中国所未有”,“风声所树,耸动环球。”清廷少壮派铁良、良弼从彰德秋操中,看到北洋军的实力,疑惧心理陡增,排斥袁世凯的心理更为急切。</p><p class="ql-block">筹备演练过程</p><p class="ql-block"> 为检验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清政府先后计划了3次大规模的秋操:1905年的河间秋操——参演人数最多;1906年的彰德秋操——参演将领阵容最为豪华;1908年的太湖秋操——是一次流产的秋操,秋操万事俱备,但最高观众(当然是间接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双双驾崩,观众没了,戏也就无法上演。</p><p class="ql-block"> 由于太湖秋操未能举行,彰德秋操就成为晚清陆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出”5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陆军很快更换了名字,改称民国陆军。</p><p class="ql-block"> 史学家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并称为晚清三大秋操。河间秋操人数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时,不仅当时西方各国驻华使馆纷纷派出武官到现场参观,演习指挥部门还特意邀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记者现场观摩,可谓非常开放。</p><p class="ql-block"> “这次军演的参演部队包括北洋陆军、湖北新军,还从河南抽调了一部分新军,从驻防区域来看,涵盖了直隶、山东、湖北、河南四省。”张华腾教授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套用术语来说,彰德秋操不仅检验了不同部队的磨合能力,还检验了部队跨防区的远程投放和打击能力。</p><p class="ql-block"> 张之洞私下曾把这次军演视为南北洋新军编练成果的竞赛,湖北新军不仅提前准备,而且一路走一路练,先是在湖北境内举行一次小规模演习,坐火车到达郑州后,和河南新军合兵一处再次演习,路上途经卫辉、淇县时也多次演习。袁世凯也丝毫不敢大意,由于参演的北洋陆军是从各镇抽调,各部队汇合后也进行了多次小规模演习,加强各部队协调配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多路大军汇集安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大幕开启。</p><p class="ql-block"> 1906年,尽管新式陆军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北洋陆军、湖北新军和河南新军联合进行的彰德秋操仍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彰德秋操中担任总参议的冯国璋</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前各镇、协分驻各省各地,相距数千里,练兵处一道命令,各部队按时赶到指定地点集中,这是因为综合利用了近代铁路等交通设施和电话、电报等通讯设施,部队集中十分迅速,信息传达准确敏捷。这在中国军事史上也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期间,阅兵处下设递运司,“掌管铁路运送军队并各军驻屯处所转输等事”。设传达司,“兼管阅兵处所属电信、电话、递信并统辖电信队”。参与彰德秋操的部队,几乎全由铁路运输。近代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在军事上的运用,提高了军队调动的速度,适应了近代化战争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的后勤保障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为了使参加秋操演练的兵士吃上方便可口的食品,阅兵处研制了一种行军蒸米,“本年秋季大操兵丁所食饼干异常干燥,须多饮壶水,于行军不大相宜。现有参议处留学生仿照新法,用上白大米淘净,以水渐浸五十分钟,干湿相宜,再用笼蒸熟后阴干,不用锅炒,临时携带,用水泡二十分钟即可食用,日前督练处已将米样发给各镇,饬令如法制办,以备南北大操之用”。(《袁世凯奏议》)</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参加部队总兵力33958人,战马2743匹,接济车、弹药车898辆,部队运动区域2000余里,战线长40余里。清政府调数省数万军队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进行军事演习,不仅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当时的媒体曾高度评价彰德秋操:“举数省已编之军队,萃集一处而运用之,使皆服从于中央一号令之下,尤为创从前所未有,系四方之瞻听。”</p><p class="ql-block"> 过程。演习首日,北军占了上风</p><p class="ql-block"> 据《袁世凯奏议》的描述:彰德秋操的方针依然为南攻北守。由北洋陆军组成北军,段祺瑞担任总统官,陆锦为总参谋官。北军总兵力为1个镇(相当于现在师级编制)加1个混成协(相当于现在旅级编制)。具体为:从驻扎山东的第五镇内抽调步队1协、马队1标(相当于现在团级编制)、工程队1营,从驻扎南苑的第六镇内抽调步队1协,从驻扎直隶的第四镇内抽调炮队1标,编成混成第五镇,任命张怀芝为统制官;从京旗第一镇内抽调步队1协、马炮队各2营、工程队1营,编成混成第一协,任命曹锟为统领官。</p><p class="ql-block"> 而湖北新军第八镇和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合编成南军,任命张彪为总统官,黎元洪为第八镇统制官,王汝贤为第二十九混成协统领官。</p><p class="ql-block"> 1906年10月20日,南北两军均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形成对垒之势。</p><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彰德秋操第一日,主题为南北两军骑兵冲击战。</p><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南军马队从汤阴县城外出发北上,两个小时后抵达小滩村附近。北军马队早晨7时50分由安阳县城外出发,10时40分抵达南店村附近。南北两军均派出哨骑侦察,在两军相距八九里的时候都发现了对方,随即变换队形,进行交战。“一转瞬间,两军相交,互相冲锋,蹄迹交错,几于挺刃相寻。”</p><p class="ql-block"> 按照阅兵处的计划,这场骑兵演习应该是北军败退,但南军在侦察上出现失误,导致前锋部队一头扎进北军骑兵主力的包围圈,后续部队跟进速度又太慢,北军立刻占了上风。阅兵处只好判定南军退却。</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的北军在第一日的演习中先赢一场。</p><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彰德秋操第二日,主题为双方主力遭遇战。</p><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南军左翼第八镇、右翼第二十九混成协分别渡过汤河,北上寻找“敌人”。炮队则抢先一步占领黄土冈北一带高地。北军则兵分三路,南下寻找战机。</p><p class="ql-block"> 上午11时左右,南北两军在安阳南郊二十里铺一带均发现对方,随即调整姿态,向对方展开攻击。这一次双方旗鼓相当,打得难解难分,到下午时分,战局还呈现胶着态势。其中南军右翼遭到了北军左翼优势炮火的攻击,由于兵力单薄,南军的右翼陷入重围之中,但北军的右路纵队则遭到了南军左翼的包围,双方都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包围对方劣势部队的方针,经过磋商,阅兵处判定:“南北军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p><p class="ql-block"> 双方打了一个平手。</p><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彰德秋操第三日,主题为南北军一攻一防之大战。</p><p class="ql-block"> 阅兵处下令,这一天的主要内容是南军攻击北军的防御阵地。上午9时多,南军长驱直入,连续攻占了凉水井、郭村集等地,并以炮火猛轰北军炮队阵地,继而以步队重兵扑向二十里铺、小营耳、马家庄。</p><p class="ql-block"> 但北军并没有消极地等待南军猛攻自己的阵地,一早就派出骑兵部队进行迂回。当南军进入二十里铺后,北军骑兵从左侧进行侧面攻击,一时间南军大乱。但黎元洪随即调整阵形,下令南军前锋继续前进,对北军主阵地保持进攻姿态,后卫部队就地展开防御,同时命南军骑兵立刻急行军,从北军骑兵的背后进行迂回,猛烈反击。</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攻防战异常激烈,双方部队都处于既攻既防,防中带攻,攻中带防的高强度对抗之中,一时间“南北两军全部出动,战斗颇为激烈,鏖斗愈酣”。</p><p class="ql-block"> 在彰德秋操进行到最高潮时,阅兵处的官员见双方难解难分,遂下达命令,终止了这场演习。</p><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参加秋操的各军在彰德府城外小张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南北军均着军礼服,厉兵秣马,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阅兵场。遵照预颁教令,依次排列,按分列式、密集队运动等不断变化,队伍整肃,军容壮盛。</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铁良率诸将着军礼服,佩刀乘马,绕场检阅,各部队或持刀或持枪向阅兵大臣敬礼。</p><p class="ql-block"> 阅兵式后,袁世凯在彰德城大摆宴席,款待中外观操者及两军将校,彰德秋操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演习纪律</p><p class="ql-block"> 和旧式湘军、淮军相比,晚清新式陆军由于采取了西方训练方式,在军纪军容方面有了较大改变。一些反映北洋军队的史料中,多是记录北洋军烧杀抢掠、杀人放火,与土匪无异,但在北洋陆军创建前期,军纪颇为严明,这一点儿不应忽略。</p><p class="ql-block"> 针对彰德秋操,指挥部门制订了很多额外的规定,确保在军事演习期间不扰民。其中《午年秋季河南彰德府大操教令》第35条规定:“人民之土地物产,凡因大操致有损坏者,统归阅兵处赔偿。故各镇司令处及各混成协司令处如见有系该镇队损坏之处,务速将其地段及损坏之多寡报告阅兵处。设有不当损坏而亦遭损坏者,则其赔偿即责成该军队办理。”</p><p class="ql-block"> 有了规定,实际操作如何呢?根据当时在彰德秋操时任下级军官的冯玉祥将军的回忆:“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段祺瑞从实战角度出发,仍下令冒雨前进,部队前进过程中“现买草料,现买给养。原来五六十斤的帐篷,经雨一淋,弄成一百多斤……大队经过高碑店到达定县时,已经午后四点钟,每个人都拖泥带水,狼狈不堪。在这时就看出我们的军纪的确不坏,参谋人员都早走来了,弟兄们自己架起枪来,冒雨挺立着,一动不动”。“事后,段(祺瑞)统制向人民家口调查,问士兵有无扰乱行为、打破碗盏没有、短少了东西没有,这倒是段先生的细心处”。(冯玉祥《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洋陆军的草料给养,是“买”的,即使在雨夜天,也并未发生“抢掠”现象,事后,北军总指挥段祺瑞还亲自到村民们家里调查,看有无扰民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西方媒体也曾感叹北洋陆军军纪严明。“抢劫、强奸等旧式军队里司空见惯的行为,在新军中很少发生。地方民众对1905年第一次军事大秋操的反应可以证实这个结论。老百姓刚听说即将举行军事演习时,他们担惊受怕,疑惑重重。袁世凯感到有必要消除他们的疑惧,张贴了安民告示,说明演习部队并无不良动机。部队到达后,民众惊喜地发现军人纪律严明,买东西一律付钱,因而感到满意。”(1906年11月1日《纽约</p> <p class="ql-block"> 1906年,两支军队共同朝着中原腹地彰德进发,羸弱的清朝居然采用了火车进行远程集结机动,利用电报进行指挥联络,骑兵、炮兵、步兵、工兵多兵种合作,而后双方展开了冲锋战、遭遇战、防守战等攻防演习,这就是被历史上称作清朝“最牛阅兵”的彰德秋操。</p><p class="ql-block">利用京汉铁路军队集结</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有在金秋时节阅兵的习惯,名为“秋操”。一来,金秋能给军队后勤提供充足的粮秣;二来,战马到秋天长得膘肥体壮的,正是拉出来检阅和作战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新军骑兵部队</p><p class="ql-block"> 为啥要举行这次秋操呢,主要还是慈禧这女人彻底被打怕了,没有好军队是真不行了,原来把人家北洋水师的炮弹都拿走给自己做装修了,要是再这样怕是连房子都没了。所以,就命令袁世凯和张之洞在天津和湖北开始编练新军。好几年过去了,新军到底啥样啊,得拿出来看看,于是,两支南北新军就集结在了彰德安阳,进行实兵真实对抗。</p><p class="ql-block"> 新军进驻演习地域,新军军官</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演习中,北洋陆军和湖北新军参演规模相同,均有一镇一协各1.6万人参加,也就是现代的一个师一个旅,北洋新军由段祺瑞担任总指挥,湖北新军的总指挥官为黎元洪。人数相同但军备却相差较大,北洋士兵普遍装备德制毛瑟步枪外,还配备了马克辛重机枪、麦德森轻机枪和克虏伯火炮。湖北新军只有背着“汉阳造”眼气的份儿。</p><p class="ql-block"> 北洋陆军配备的马克辛重机枪,湖北新军配备的小口径野炮</p><p class="ql-block"> 从服装和装备上,这次秋操已经很少看到传统清朝士兵的模样,新军的编练吸取了西方的军事经验,教官也有许多来自西方。这次军演因此也吸引了西方列强的关注,纷纷派外交人员与军事人员前来观摩,那一年的彰德府里,黄发碧眼的老外,老百姓可是见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以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演习思想为指导,两军很快投入到激烈的对抗之中,采取了近代新式训练法后,新军的战斗力都比旧时的八旗绿营有了质的提升,基本达到近代化军队的标准。</p><p class="ql-block">新军指挥所采用沙盘进行指挥推演</p><p class="ql-block"> 阅兵采用了西方队列式双方侦察兵采用热气球进行侦查。</p><p class="ql-block"> 这次南北新军军演实现了清朝军事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大规模邀请外宾,除了各国的武官,还有大量的西方媒体记者,外宾人数达478人。下面图片就是发放给记者莫里循的随观券,我们今天看到的珍贵影像大多来自莫里循的相机。</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的外宾随观券。第一次得到西方列强的正面评价;第一次用纪律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这一点和清军“兵祸”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仅不扰民,买东西一律付钱。</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实地考察演习情况,彰德秋操全体高官合影。</p><p class="ql-block"> 本次秋操汇聚了中华民国未来的五位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如果算上临时执政的段祺瑞,那就是六位国家元首了。加上内阁总理、部长有几十位,至于名将、军阀更是数不胜数。后来叱咤风云的蔡锷、冯玉祥、蒋百里等人,在新军里也仅是名下级军官。可以说,彰德秋操可谓是清朝为民国政府提前举办的政坛检阅礼。</p><p class="ql-block"> 检阅台上站满了未来民国的政要,这次军事演习南北新军进行了骑兵冲击、遭遇战、攻防演练三轮对抗,袁世凯的北洋陆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最终打了个平手。不过,这次演练在让清政府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了汉人在军事上的实力,于是,不久之后,袁世凯被罢免回籍养疴,满清贵族重掌实权。</p><p class="ql-block"> 1908年,彰德秋操总指挥袁世凯隐居彰德,但是,就是这次大阅兵之后的5年后,清帝国被民国取代,而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恰恰是湖北新军,而另外一支新军因为对袁世凯的罢免也引起了部队的极其不满,当慈禧死后,这支中国当时最强大的武装立即摆脱了清政府的控制。在武昌起义之后,伙同袁世凯逼迫了清王朝的退位。可以说,彰德秋操可谓是清朝为民国政府提前举办的政坛检阅礼。</p><p class="ql-block"> 武昌起义中的湖北新军,这些从彰德秋操走过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几年、十几年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将站在怎样的高度俯瞰众生?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的一笔?也许他们意识不到,秋操演练场上,站在飘扬龙旗下的大军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政治资本。</p><p class="ql-block"> 彰德秋操奖赏铜牌,彰德秋操纪念品 珐琅小碗</p><p class="ql-block"> 彰德有一次因为这次秋操走进了历史的视线,不知是秋操的成功让袁世凯对这座彰德小城产生了好感,还是这里的万千风景吸引了他,秋操之后,被罢免的袁世凯没有选择回到原籍,而是来到了彰德洹上村隐居了下来,静待时局变化,即使在他死后,他又一次想到了彰德,最后把墓地也选在了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常被戏称为“袁大头”,这主要是因为他身高165厘米,而体重却达到了90公斤。这样的身材与他放纵不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对美食情有独钟,沉迷于享乐。在他权势显赫后,妻妾成群,为了追求享受,他常年服用补品。他的食量非常惊人,袁世凯的秘书曾表示,总统一天的饮食量,足够自己吃十天。</p><p class="ql-block"> 人参和鹿茸等珍贵补品,在袁世凯手中似乎成了日常食品,或许是因为他频繁地大补,导致他的生命短暂,最终在中年时便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四年,袁世凯已年过五十,由于权势过于强大,他遭到清政府的制裁,失去了指挥军队的权力。然而,清朝的衰退日益明显,像袁世凯这样的权臣,皇帝仍然不敢怠慢,依然给予他丰厚的供养。</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袁世凯被光绪皇帝任命为军机大臣,主要负责新兵的训练,同时还兼任外务部尚书,与朝鲜的联系十分紧密。</p><p class="ql-block"> 名气大则地位高。在袁世凯50岁寿宴上,光绪帝亲自到场祝贺,这在同龄的大臣中是前所未有的荣誉,宴会的规格几乎达到了亲王的级别。</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赐予袁世凯两千两银子、一整套皇家银器、翡翠珠宝、壁画、瓷器等众多珍贵宝物。</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些赠礼,仅仅是寿联就有上千副,各种清朝权贵的亲笔贺词更是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 庆亲王的儿子载振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甚至称对方为兄弟。在那个尊卑分明的封建社会中,皇亲国戚是不能如此与大臣称呼的。</p><p class="ql-block"> 若慈禧追究责任,载振和袁世凯都可能面临惩罚。然而,此时正处于风头无两的袁世凯根本不需忧虑,他的家门已经被同僚们频繁踏入。</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袁世凯在庆祝完自己的五十大寿仅两个月后,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和光绪竟然相继去世。</p><p class="ql-block"> 朝廷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颇有微词,结果袁世凯被撤销了所有职务,回到家乡静养。</p><p class="ql-block"> 盛极而衰的局面让袁世凯感到相当沮丧,但他明白清朝依然依赖于他,只需潜心隐忍,静待良机即可。</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河南省安阳市(漳德府)后,袁世凯的收入大幅减少,失去了俸禄,他自然无法像以前那样纵情享乐,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快。</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袁世凯曾经居住的地方——河南安阳市北关区洹上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8年,慈禧死后,三岁的傅仪担任皇帝,其父亲载沣垂帘听政。他逼掌握重权的袁世凯回老家养病。</p><p class="ql-block"> 当时,袁世凯正是人生黄金时期,位高权重。心机重重,诡计多端。但是,眼前人在马下不得不低头。</p><p class="ql-block"> 洹上村,“洹河亦为安阳河,”——这是袁世凯下野后,为了东山再起,选择这个地方作为隐居之地。架设无线电台,与他的众多亲信联系,耳听八方,甚至摇控指挥。</p><p class="ql-block"> 按照常理,袁世凯下野后应该回到出生地河南省项城市,可是,袁世凯却选择河南省安阳市居住。</p><p class="ql-block"> 安阳市虽然是河南省管辖,但是位于河南省最北端,距北京500公里,由于当时有北京至武汉市铁路,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一旦北京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立即去北京。袁世凯在天津市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追随者,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之后的中华民国相继总统。</p><p class="ql-block">虽然1911年,革命党在武昌起义,与清朝驻军发生冲突。清军首领段祺瑞是听命于袁世凯的。</p> <p class="ql-block">安阳市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安阳市是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安阳市距河北省邯郸市60公里,距北京500公里。位于京广铁路线上。交通方便。历史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