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 襄渝铁路建设纪实》(铁道兵篇)第三集英雄不朽 日月铭记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p> <p class="ql-block">  一段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p> <p class="ql-block">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p><p class="ql-block"> ——叶剑英题词</p><p class="ql-block">大巴山隧道</p><p class="ql-block"> 1968年2月15日,中央军委一个电令,让正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铁道兵们进入四川。在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铁6师的战士们头顶雪花,脚踩棉鞋,日夜兼程向山城重庆开进。两个月后,刚修完成昆铁路的铁道兵第7 师、第8师的战士们,没顾上洗一洗衣服上的汗渍,也先后马不停蹄从金沙江畔、大凉山麓赶往重庆、万源。</p><p class="ql-block"> 大巴山隧道是进人四川修建铁路的铁道兵战士们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全长5000多米的大巴山隧道,号称“地下长廊”,是整个襄渝铁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工程。当时,襄渝铁路要接通陕西和四川两个省,在秦巴山区的高山峡谷穿行,就需要在绵绵大巴山中打通隧道,而打通了这个隧道,整个工程就成功了80%。可在修建大巴山隧道时,铁道兵们却遇到了前所 未有的困难。当时,所有的隧道都位于山谷的山腰上,周围几乎全是悬崖峭 壁,根本没有任何支点,地质结构也非常复杂。面对这样的困难,战士们没 有退缩,他们用绳索把自己吊在悬崖上,一锤锤打下去;没有路,他们“搭人梯、架人桥”,一步步将发动机、水泥、枕木等成千上万吨建材和 物资,肩挑背扛上去,就连吃的都是背着送上山……开山炮声昼夜响个不停,可以说,整条襄渝铁路都是建在铁道兵战士们的脊梁上。</p><p class="ql-block"> 隧道的掘进不是打洞口就是打路基,开在几百米高山腰上的大巴山隧道,集瓦斯、岩溶、断层、涌突水、高地应力、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病害于 一体,岩层更是变化多端,不仅有铁青钢硬的“特坚石”,更有有特殊收缩 后力的“橡胶泥”、暴涌的地下水、罕见的“泥沙流”等。一天,从导坑内的几个溶洞里,突然同时喷涌出大股的泥沙浆,一昼夜流量达到十几万立方 米,几百米的导坑,很快就淤积了一米多高。铁道兵战士和民兵们,迎着喷 涌的泥沙,冲向溶洞,在齐腰深的泥沙浆里筑墙堵沙。泥浆糊住了衣服, 水靴被陷得拔不出来,他们就光着膀子、赤着脚干,用手撑、用肩扛,经 过20多个小时的激烈奋战,终于堵住了溶洞,截断了泥沙流。</p><p class="ql-block"> 可就在这时,铁8师又遇到了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打炮眼的时候,钻头一拨出来岩层就合上了,当地人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形象地称为“橡皮泥”。时任铁道兵第8师的副参谋上景春阳,是大巴山隧道的总负责人,大巴山隧道修了3年,他手中的那张平面图,就画了3年。面对这种情况,景春阳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炊事 班长的一句话让景春阳眼前一亮:何不塞根木头试试?对呀,打一个风枪 眼塞一个木棍堵住,待装药的时候将棍子拔出,再迅速地将炸药塞到岩层中进行爆破。其实,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总是给我们留下许多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橡皮泥”的地质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战士们又开始投人紧张的施工</p><p class="ql-block">中。不料,工程在向前掘进中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大巴山大成隧道在施工中突遇暴涌的地下水,一股强大的水柱喷射而起,瞬间将一名战士击出了十几米远,很快整个隧道就被地下涌出的水淹没了,战士被困在 了里面,虽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但是施工却被迫停了50天。大巴山发生水情惊动了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他立即来到大巴山隧道,看 到仍然在喷涌的地下水,第一句话就是:这下麻烦大了!那几天,北京的一 些航天材料,也急需通过襄渝铁路转运到西南。时间不等人,专家们火速赶 往大巴山一起研究水情,商讨对策。一开始专家们提出封堵地下水的方案,但时任铁8师师长的王功则提出相反意见,建议把坑道地下水全部打通,然后设法排空,他的自信来自于景春阳的水文考察报告。景春阳考察水文资 料后,排除了水源来自地下长河的可能,并制定了分段抽水方案:轨道上放 上小车,小车上再放上抽水机,一边进行排水,战士们一边清理淤泥。大 概抽了一个礼拜左右,湖里的水就基本没有了。30几天后,隧道里的作业面终于露出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景春阳,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父亲在世时没有好好尽孝,母亲病危一定得回去看看,可上级并没有批准景春阳的要求,他们说:“老景啊,这隧道能不能打通,你可是一个关键人物!无论如何你是不能回去的。”工地需要他,景春阳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没有任何迟疑,毅然留了下来。19天后,隧道深处终于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和风枪的马达声,施工作业终于恢复正常了。此时,团部却又提出大干3个月,把停工50天的损失追回来,景春阳回家看望母亲的事情就此又耽搁了下来。几个月后,施工转入正常轨道,景春阳终于可以回家探望母亲了,可等他赶回去,母亲早已去世12天了……村里的长辈们见他回来,围上来气恼地指责他:“你父母临终前,一直都在盼着你回来,一遍遍地呼喊着儿子,问你咋还不回来,就想见你最后一面,你现在才回来,养你有什么用啊?”堂堂七尺男儿瞬间泪崩,父母墓前景春阳长 跪不起,哭诉道:“爸、妈呀,自古忠孝难两全,儿子不孝啊!”</p><p class="ql-block"> 亲人的相继离世让景春阳非常愧疚和伤心。但是,他化悲痛为力量, 把对父母的思念都用在了大巴山隧道的施工中...…</p><p class="ql-block"> 在景春阳和无数个景春阳式人物的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铁道官兵们 不畏艰险、忘我劳作,以“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精神,战胜了环境艰苦、生活困 难、工程危险等前所未有的难关,终于打通了大巴山隧道。</p><p class="ql-block">达州十九位烈士</p><p class="ql-block">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p><p class="ql-block"> 太阳强烈</p><p class="ql-block"> 水波温柔</p><p class="ql-block">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p><p class="ql-block"> 我踩在青草上 </p><p class="ql-block">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p><p class="ql-block">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p><p class="ql-block"> 泥土高溅</p><p class="ql-block"> 扑打面颊</p><p class="ql-block">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p><p class="ql-block">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p><p class="ql-block">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p><p class="ql-block"> ——海子《活在这珍贵的人间》</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2017年4月。</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王靠社和文先富的指引下来到达州烈士陵园的。王靠社是原铁道兵1师一名老兵,家住在烈士陵园的山脚下,当年他曾随部队在湖北、安康段修了5年的铁路。王靠社告诉我,每年的清明节这里都会来很多人祭奠烈士,他们是烈士的亲人和战友,最多一次来好几百人。现在的达州烈士陵园已经被列为革命教育基地,当地的学生每年也会在学校的组织下来此扫墓。提起当年修建这条襄渝铁路,民兵文先富显得异常激动,他 说:“我们那时修铁路条件太艰苦,全靠肩挑背扛,没得吃,没得喝,想沾点油水还要等到过年才有,端上来一盘猪肉不够给大伙儿分配,就一个班一个排围着这红烧肉轮着吃。人多,一圈下来也吃不到几块肉。”还说,修筑这条铁路的艰苦,也请千万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那时候的历史,不要认为修铁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程,在那个基本手工的年代,修的是通往四川这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路段,那是何等的艰难壮烈啊!</p><p class="ql-block"> 达州地处川、渝、陕三省市交界地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也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达州烈士陵园内,正值施工,一座高高的施工塔下,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进去登记时门房张师傅就一再叮嘱我:“里面在施工,注意安全。”驻足观望,发现施工地离我距离较远,并没有潜在的危险,就径直走了进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我站在19位同一天牺牲的铁道兵战士墓前,我真的无法抑制自己奔涌的情绪:这真是太惨烈啦!</p><p class="ql-block"> 这起事故发生在1971年11月12日,一个叫梁家坝的地方。原铁道兵12师卫生女兵林建军说,当时面对十几具支离破碎的遗体,铁7师31团卫生队和师医院到现场抢救的女兵们都泣不成声……因为施工当天下着小雨,在架机上操作的所有人已经面目全非,肢体不全,有的根本无法找到尸体,只能凭借他们身上穿的雨衣里的名字来辨别遗体。其中有3位战士在雨衣里的身体化为了泥浆,现在烈士墓收殓的,就是牺牲地的遗体泥浆……</p><p class="ql-block"> 2010年10月和2012年4月,林建军两次来到这里,她和几百名老兵集体恸哭,她既充当了倾听者,又是记录者,她所描写的烈士牺牲的场景 则让我格外震撼:与烈士们同一个连的陈副池曾告诉她,由于当时任务重,工期紧,又正值“九一三”事件发生,第二天全体官员要停工学习中央文 件,铁道兵7师31团19连和架桥机队的战士们在佘副指导员的带领下,在“战斗一号铺架机”上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这段时间,所有的施工人员处在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下,而“战斗一号铺架机”更是昼夜不停地工作,虽然在施工前的检查中,工程师已经发现“战斗一号铺架机”钢索有问 题,钢丝绳也有断股现象。但是,为了施工进度,准备把剩下的最后两孔 桥梁(一孔桥铺2片预制梁)全部架完。“起吊”,随着一声令下,“战斗一号铺架机”将130多吨重的预制梁送到半空中时,悲剧发生了,重达 </p><p class="ql-block">300 多吨的“战斗一号铺架机”顷刻间颠覆桥下,瞬间就将在架桥机上操作的 19位铁道兵战士全部压在了桥下几米深的土层中,一时间血肉横飞。 </p><p class="ql-block"> 而原铁道兵7师31团的通讯股长马定举,是当时的现场见证人之一。 园挖坑,当时部队正在进行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教育活动,第一批宣讲刚刚结 束,他就被邀请到铺架队。因为第二天才进行教育学习,他便到工地上去看,看见桥只架了一片梁,这是一座一头连接隧道的拐弯桥,桥墩高度不 一,最高处45米。上午10点20分,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架桥机和19小 队(19连)在一起作业,桥上和架桥机上都有战士,午饭是两班倒,在隧道南头吃饭,北头是坡道不能吃饭,当时他没穿雨衣,现场一个架桥机队的战士和一个看发电机的战士叫他去隧道避避雨,他刚走了一个钢轨的 距离,还没到隧道口,就听见一声比炸雷还响的声音,回头一看,架桥机 一号和铺了一段的预制梁都没有了。当时,现场施工人员全在隧道南头 吃饭,31团指挥长兼铺架队队长看见钢丝绳断了一股,卡在轮子的槽里了 ,就急忙跑到隧道口值班室打电话请示上级。架桥机是滚下去的,一块块一截截掉到了大沟里,牺牲的战士散落的面积很大,山坡上、平地上、农民开采的地里、沟里,到处都是战士尸骸。当他返回现场,与参与抢救的战友们一道,坐在黄泥上,从坡地滑下去救人,看见摔下来的一个战士趴在那里,急忙将他翻过来,战士早没了呼吸,头上冒出脑浆…还有一个,雨衣帽子里都没有脑袋了。事故现场一片混乱,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先赶到的团卫生院和随后的师医院,也束手无策,因为没有可以抢救 的任何的生命迹象。他们开始清点人数,第一次报上来的人数是16人,第二次报上来的人数是17人,第三次是19人,当时能看见的只有16人,还有3人没有了。因为架桥机也断了,预制梁也断了,估计这3名战士可 能是滚到沟里或是压到桥机和预制梁下,大伙儿用了3天的时间,把这两 大件拆解挪走,又在下面发现了三件雨衣,肉身和泥浆已经分不清,仅 剩可辨别的雨衣。 最后将雨衣和有战士遗体的泥巴装在竹筐里,16位战 士加上这三具残骸,一共19位烈士埋在了当时的达县(今达州市)墓地。 </p><p class="ql-block"> 事故发生几个小时后,13连副连长带着战士到达县,先到达县烈士陵园挖坑,当时没有路,13连开了一条路上去,这19位牺牲的战士,却挖了20个坑。 第二天,还是在架桥机出事的地点,因为轨道车事故,一位战 士牺牲了,并被葬在了这第20个坑里——而佘副指导员牺牲后,还背上了一个处分。 </p><p class="ql-block"> 我从一座座墓碑前,一个挨一个走过去,又挨个走过来,早已忘记因 没有买到坐票,在火车上站了三个多小时的疲劳。“战斗一号架桥机”是 70年代由辽宁大连机车厂生产建造出来的。由于材料短缺,只建造了两 台战斗型铺架机,一号机调入铁7师修建襄渝线,二号机调入铁4师修建 京原线。当年的铁道兵7师师部就驻扎在达县,襄渝线管区线标段约160公里,从安康毛坝同铁8师衔接至望溪与铁6师衔接。铁7师修建的大成隧道,全长3070米。据《铁道兵简史》记载:1971年5月17日,铁道兵 第7师34团在襄渝铁路大成隧道施工中,因山洪暴发,洪水从隧道明洞一号“天窗”注入洞内,84人陷入险境,经过奋力抢救,52人脱险,32人牺牲。</p> <p class="ql-block">  一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让红色文化,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铁道兵,不散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  图为:作者李春芝</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旬阳县5847部队3中队学兵11连,驻地为陈家老庄,承担罗家岭隧道掘进,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