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滋味

往事轻轻

<p class="ql-block">  昨夜做了一个梦,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袅袅的炊烟,摇曳着身姿随风起舞;那淙淙的小溪,带着欢乐流向碧绿的田野;那一起长大的伙伴,嬉笑着无忧无虑的长大。</p><p class="ql-block"> 梦中又梦见了那两间小草房,虽然低矮简陋,却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兄弟姊妹七个,挤在茅草屋里,每天都有欢笑从屋内传出。天一亮,哥哥姐姐扛起生产工具就去参加生产队劳动,而我则背起书包,与左邻右舍的同龄人,蹦蹦跳跳朝学校跑去。那时虽然没有香蕉、苹果、橘子可吃,偶尔能吃一根冰棍就很满足了。最喜欢村里有办酒席的,可以随着大人解解馋。放学回来走到大门口,就能闻到大碴子芸豆粥的香味。晚上,更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娃娃们最欢快的时光。仨俩一串,四五一伙儿,打冰尜、捉迷藏、捉老鹰……常常玩到半夜时分。看着现在孩子学习这么累,几乎没有娱乐时间,真为现在的孩子感到悲伤。</p><p class="ql-block"> 梦中又梦见了那三间茅草房。随着哥哥姐姐成家立业,两间茅草房显得越来越拥挤,于是换成了三间茅草房。那时我正读高中,每天要步行十几华里,到乡里中学读书。每天上学前要起早把家里养的鸡鸭喂好,要把圈养的猪崽填上猪食,才能背起书包去上学,晚上还要重复早晨的那些活计。高中毕业后,我历尽千辛万苦考上了民办教师,开始了从教生涯。后来,在这三间茅草房里,我与她结婚生子,并担负起赡养母亲的责任,生活虽然拮据,但我们生活的有滋有味,儿子八岁那年我们离开了三间茅草房,搬进了砖瓦房。</p><p class="ql-block"> 梦中的砖瓦房依然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那时,许多人都住上了砖瓦房,可我没有那么多的钱自己去盖房子。正巧,有人卖房,于是就花了一万多买下了这个砖瓦房。它有七十多平,两间卧室,一个小客厅,按照农村习俗,东为大西为小,于是,母亲住东卧室,我和爱人住西卧室。搬进后,我把房子进行了改造和修缮,并起造了四十多平的仓房。又花去了近一万元。那时候家里哪有那么多钱,都是东挪西凑借来的。清楚的记得,那时候,乡邻们来了许多人,几乎左邻右舍,前后街的都来帮我起造仓房。吃饭的时候,放了九桌。想一想,还是那时候有人情味。辛苦操劳一生的母亲就是在这幢砖房里去世的,我也是在这幢砖房里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那时,为了生活,妻子每天早出晚归,经营着那几十亩承保田,双休日,我也会到田间里与妻子一起劳作,累了,我们就坐在地头,一起规划着将来的日子。也是在这幢砖房里,儿子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的村子里也算数一数二的。寄宿制学校成立后,乡变镇,学校规模扩大了,我们把土地承包给亲戚,妻子也在学校找了份食堂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时,镇里开始盖楼房。为了方便,2012年我们买了一栋四十七平米的楼房。梦中的楼房格外清晰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两间小卧室,一间小客厅,卫生间很大,厨房在阳台里。当寄宿制学校食堂不需要那么多人时,妻子又找了别的活计。她先后在多家“小饭桌”做过饭,在商店当过售货员。无论在哪里打工,妻子诚实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秉性都得到了雇主的赞誉。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简单的厨艺。当妻子中午不能回来就餐时,我就会简单做些饭菜,应付一下。晚上,通常都是我抄起炒勺,颠几样可口小菜,与妻子共进“烛光晚餐”。我会把在单位一天的喜怒哀乐向妻子倾诉,她也会把耳闻目睹的乡间奇闻异事说给我听。吃着自己菜园种的小菜,听着彼此的心声,心里惬意极了。有时,遇到节假日,也会小酌几口。放寒暑假时,我便携爱人的手,一起回到村子里,那“铁锅炖”的香味,至今还萦绕齿间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现在住在高层,每天孤单单的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看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逛着这琳琅满目的超市,吃着山珍海味,与陌生人擦肩而过,却再也找不到过去的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