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云志 作者:徐霞客(存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p><p class="ql-block">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p><p class="ql-block">红尘赠我三尺剑,酒看瘦马一世街。</p><p class="ql-block">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p><p class="ql-block">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p><p class="ql-block">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p><p class="ql-block">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p><p class="ql-block">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柳锁皆云烟。</p><p class="ql-block">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意</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能够帮助我实现我的雄心壮志,但我可以自己踏着雪走到山顶。如果我的命运中没有这样的运气,我也可以独自攀登昆仑山。这个世界给了我一把三尺长的剑,我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瘦弱的马走过街道。人们为了追求欲望而忙碌,却陷入了欲望的深渊,只有我看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停下了脚步。海洋的尽头是天空,当我登上山顶,我就是那座山的顶峰。如果我能再次崛起,我将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九万里。一旦进入这个世界,梦想就容易成真,一旦悟透了心境,就会明白自己的名字。一旦悟道,就会看到真正的自我,过去的束缚就像云烟一样消散。当天门即将打开,所有的运气都将到来我轻轻拂去灰尘,笑着询问仙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青云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霞客独立自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心境奥秘和终极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徐霞客游历生涯的写照,更是对他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生动诠释。</p> <p class="ql-block"> 《青云志》有多种版本,但最广为流传的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并非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且不排除是误传或笔误,故此处仍采信徐霞客作为作者,因徐霞客在明代以旅行和地理考察著称,其事迹和作品更为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徐霞客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对图经地志尤为钟情。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未能考上。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后,便在家中种田侍奉母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一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因长时间跋涉,徐霞客患有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已无法走路,于是徐霞客更为专心地编写《游记》《鸡足山志》,基本完成《徐霞客游记》的编撰。后徐霞客身患重病,丽江太守用官车将其送回江阴老家。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终年五十四岁。徐霞客遗作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p> <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游历生涯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徐霞客二十二岁,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游历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以前的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至崇祯六年(1633年)48岁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崇祯九年(1636年)51岁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54岁的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p><p class="ql-block">重要事迹 </p><p class="ql-block">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他曾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但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湘江遇盗时,他跳水脱险,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但他仍坚持继续前行。徐霞客在云南身患重病,仍坚持编写《游记》和《鸡足山志》,基本完成了《徐霞客游记》的编撰。</p> <p class="ql-block">著作与贡献</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的主要著作是《徐霞客游记》,这是他经过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被称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详细记载了徐霞客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涉及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 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对许多地理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质疑,如关于长江源头的问题,他提出了为什么长江比黄河长而长江之源那么短、黄河之源却那么长的疑问,并认为《禹贡》上的说法是解释不通的。他的这些见解和质疑,对后来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逝世与遗作</p><p class="ql-block"> 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于家中,终年五十四岁。他的遗作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并广泛流传至今。徐霞客是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和探索。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还展现了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