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慈禧口里的夜明珠哪里去了

霓裳飞舞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章 《大清疑案》: 慈禧墓中的夜明珠下落成谜</p><p class="ql-block">霓裳飞舞/文</p><p class="ql-block">(一)奢侈的陵墓</p><p class="ql-block">清东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系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p><p class="ql-block">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58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积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被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装修之豪华举世罕见,“凤上龙下”石雕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慈禧墓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在裕妃园寝西侧。慈禧陵墓为何特别呢?</p><p class="ql-block">在整个清东陵中,慈禧陵寝是最精美考究的一座,其所用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汉白玉,三大殿梁枋均用名贵的黄花梨制成,棺椁用的是名贵的金丝楠木,可谓“寸木寸金”。</p><p class="ql-block">首先慈禧的修建者是大名鼎鼎的样式雷家族。你不认识这个家族没关系,说一件事儿你就知道他们家族有多牛了。故宫、颐和园等当时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都是他们家设计的。</p><p class="ql-block">修陵墓是当皇帝的头等大事之一,在古代中,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当时修建慈禧陵墓的时候,同治皇帝亲自勘察风水,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开工建设,直到清光绪五年(1880年)才完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整个工期耗时13年。</p><p class="ql-block">巧合的是,慈禧陵墓修完后的第4天,这个清代最有权势的女人便命归西天了。</p><p class="ql-block">当时建造慈禧陵墓时,耗费巨大,第一次修建完成时就花了500多万两白银,而第二次修建的时候,仅三殿所用的叶子金达4592两!</p><p class="ql-block">慈禧墓的外部建筑里,最有看点的就是陵内的丹陛石,图案为“龙在下,凤在上”。这是慈禧当时在大清朝地位的最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隆恩殿周围的69块汉白玉板处处雕成“凤引龙追”,74根望柱头打破历史上一龙一凤的格式,均为“一凤压两龙”,暗示她的两度垂帘。</p><p class="ql-block">其实这还不是慈禧陵墓最牛的地方,最有价值的是棺椁内的珍宝,据说整个珍宝当时价值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00个亿。</p><p class="ql-block">1908年11月15日,执掌大清政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撒手人寰,终年74岁。</p><p class="ql-block">停灵17天后,慈禧太后于12月2日出殡。当日清晨,天气阴冷,寒风刺骨。北京城内所有交通都已中断,凡送葬行列经过的地方,整条大街上站满了旗兵和配枪的新军士兵。</p><p class="ql-block">据记载,当日葬礼极为隆重而豪华,友邦人士也为之叹为观止。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报》驻华记者报道说:</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的灵柩很重很庞大,黄澄澄的灵柩恰似一沉重的纯金块,其柩衣也像是用金属而非织锦制成。阳光下,它就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p><p class="ql-block">在一百多位轿夫的扛抬下,慈禧太后的灵柩被一步步抬到了清东陵。如此浩大而奢侈的葬礼,在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同时,无疑也引来了众多的觊觎者。</p><p class="ql-block">那这些宝物都有什么东西呢?为何这么值钱?</p><p class="ql-block">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侄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p><p class="ql-block">太后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千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太后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p><p class="ql-block">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p><p class="ql-block">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一枚、甜瓜二枚、翡翠白菜一枚,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等宝物共200多件。</p><p class="ql-block">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p><p class="ql-block">另外,又放玉石骏马8尊,玉石18罗汉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网珠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p><p class="ql-block">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p><p class="ql-block">这下你应该知道,为何孙殿英不惜代价要带着军队去盗慈禧陵墓的了吧?</p><p class="ql-block">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入葬前向陵墓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宝,其中包括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另有翡翠西瓜、甜瓜、桃、李、杏等宝物两百余件。仅这些珍宝,就价值数百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而在葬殓完毕后,因棺内还有孔隙,又倒入四升珍珠、两千余宝石填棺,其棺之大,其奢侈可知。</p><p class="ql-block">最让人关注的,是慈禧太后入殓时口含的夜明珠,据说此珠在夜间百步内能照见人的头发,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据猜测,慈禧的枕头是一个翡翠西瓜,两脚处是四个翡翠甜瓜,身体一侧还有一个翡翠白菜。这棵白菜浑然天成,价值连城,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个翡翠白菜的菜心上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蝈蝈。</p><p class="ql-block">(二)东陵盗宝</p><p class="ql-block">当然,慈禧太后过于奢华的葬礼和过于丰厚的墓葬也未必都是好事。</p><p class="ql-block">1912年清朝覆亡后,无论清东陵还是清西陵,都曾有盗墓贼光临。而其中造成最大破坏的,莫过于1928年孙殿英部对清东陵的公然盗掘。</p><p class="ql-block">孙殿英,字魁元,河南永城县人。孙本是帮会土匪出身,后趁着乱世拉着一帮会徒自立山头,渐成势力。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之时,孙殿英先后投靠憨玉琨、张宗昌等军阀,所部竟逐渐扩大为一个军。</p><p class="ql-block">1928年,在其所属的直鲁联军被北伐军击败后,孙殿英率部投降了蒋介石并被改编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孙任军长,在天津蓟县、河北遵化一带驻防。</p><p class="ql-block">孙殿英的军队一向军纪涣散,又非蒋介石的嫡系,为了给养与生存,于是打起了盗墓的主意。1928年7月初,孙殿英部先是借口剿匪进入清东陵。4日至11日,又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将清东陵戒严,以便从容实施盗墓。</p><p class="ql-block">7月5日,孙殿英所部师长谭温江及第七旅旅长韩大保率一营工兵营来到东陵,将守陵人赶走后,即开始动手盗陵。</p><p class="ql-block">最初,孙部匪兵不懂盗墓而乱挖一气,但忙乎了两天,仍找不到地宫的入口。后来,他们寻到一位当年参与修墓的老匠人,这才顺利找到地宫入口并用炸药将其轰开。</p><p class="ql-block">那么,这个老匠人又是谁呢?</p><p class="ql-block">当年修建慈禧墓时,有个名叫苏必脱林的人,这个人地位不高,但是曾经参与过慈禧陵的修建的全过程。这个关键人物如果能为己所用,那找到地宫入口自然不费吹灰之力。</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谭温江的队伍几乎没费什么事,就找到了此人,连夜将他从家里拖到了东陵,再顶上黑洞洞的枪口,苏必脱林就什么都招了。</p><p class="ql-block">为了保命,他来到明楼旁边,指着一段极其华丽美观的琉璃照壁说:“就在这下面,直着挖下去,就能找到地宫入口。”</p><p class="ql-block">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入口竟然在这样一个地方,如果不是有苏必脱林指点,恐怕累死他们也找不到。</p><p class="ql-block">于是,众人再也等不及,叮叮咣咣地对着照壁就凿了下去。</p><p class="ql-block">一直到接近黎明时,照壁下已经挖出了一个直径达数米的大深坑。这个时候,镐头一敲,“叮当!”一声,敲到了一堵坚固巨大的墙,到这,任凭士兵们怎么挖,也挖不动了。</p><p class="ql-block">这时,苏必脱林再次被带到了现场,只听他说:“这是封闭地宫入口的金刚墙,只要打通此墙,便可进入地宫。”</p><p class="ql-block">所谓金刚墙,并不是真的金刚做成的,古时的人们把加固过的、看不见的墙都称作是“金刚墙”。</p><p class="ql-block">金刚墙的主要材质,是由一种叫“金刚土”的特殊物质构成。这种土,并非是一种自然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而是人为的混合土。</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就是用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在其中加入糯米汁以及其他几种花汁,混合以后,这种土就变得坚硬无比,刀枪不进,因此得名金刚土。</p><p class="ql-block">用金刚土做成的金刚墙作为地宫入口的封墙,也能最大限度地隔绝盗墓者。</p><p class="ql-block">然而, 如果是冷兵器的古代,这堵墙可以阻挡99%的盗墓者。</p><p class="ql-block">可到了近代,面对挖红了眼的兵匪,金刚墙就变得毫无优势了。</p><p class="ql-block">就比如此刻的谭温江,当谭温江看到这堵墙用铁镐根本挖不动时,有人出了个主意:“不用炸药,不能打透此墙。”</p><p class="ql-block">谭温江自己作不了主,毕竟用炸药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了,于是快马加鞭去禀报给了坐镇指挥的孙殿英。</p><p class="ql-block">孙殿英听到禀报,找到合谋者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事已至此,绝无退路,要不惜任何手段,速战速决。</p><p class="ql-block">但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是在第二天四处张贴公告,声称“我军打算试放新式地雷,一切人等不必为此惊慌。”</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随着“轰隆隆”的 爆炸声,琉璃璧下碎石横飞,金刚墙裂开了一道长长的豁口,士兵们急忙沿着裂缝拆除砖头,不大一会,地宫入口就豁然呈现在了眼前。</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慈禧太后的陵寝被打开时,地宫口喷出一股强烈的气浪,将这些盗墓者都吓坏了,他们以为里面有机关,实际上这是由于多年封闭形成的里外压差造成的。</p><p class="ql-block">谭温江带领部下打着手电、火把,小心翼翼地摸进黑漆漆地地宫后,很快就遇到了第一道石门,众所周知,一般规模较大的陵墓的石门后,都有一块平整的石头作为顶门,这就是人们经常听说的“自来石”。</p><p class="ql-block">在帝后的棺椁安放完毕,封闭地宫时,先把门留一道缝隙,门外的人用一种特殊的“拐钉钥匙”从缝隙顶住自来石,然后随着石门的关闭,自来石也慢慢倾斜,最后,呈斜势牢牢顶住石门。这自来石封住石门后,也并非不能打开,同样用拐钉钥匙从石门缝隙插进去,将自来石推开,石门就可打开了。</p><p class="ql-block">但这技巧,在当时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这都是帝后的绝密档案。</p><p class="ql-block">面对打不开的石门,盗墓队伍又使用了最原始也最野蛮的方式:撞击。</p><p class="ql-block">他们砍了一棵粗壮的松树进来,靠蛮力撞碎了石门后的自来石,在连续打开两道石门后,盗墓者进入最后的主墓室,即所谓“金券”。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而成的石室,其正中有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所谓“宝床”,上面停放着金光闪闪的巨大棺椁,即慈禧太后的棺椁。</p><p class="ql-block">大功告成后,匪兵们并不敢动手而是对着棺椁三拜九叩,说明为筹集军饷而不得不盗墓,表白一番后,才开始破棺盗宝。</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时候,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生了。</p><p class="ql-block">西太后慈禧的棺椁由两层组成,外层称椁,里面那层才称棺。这外椁是用一种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木料产自川、广、云、贵的原始密林,不仅质地细腻、花纹秀美,还散发着一股浸人肺腑的清香。外椁金丝楠木外面,还漆有四十九道漆。最外层金漆涂刷完后,再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于上,用以佑护亡灵。</p><p class="ql-block">可惜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士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将碎椁木搬开,现出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突然,木棺中传出“喀嘣”一声巨响,整个棺盖“哗”地蹦起一尺多高,紧接着,一阵凄冷冰凉的阴风黑雾“呼”地一声窜出棺外,直向兵士们的面部扑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像被重重地击了一把石灰,痛疼难耐又涕泪俱下,眼前一片漆黑,头脑一阵晕眩。就在这个瞬间,众人抽刀弃斧向后滚爬而去。等阴风黑雾散去,匪兵们又像猎狗扑向猎物一样向棺椁扑去。</p><p class="ql-block">棺中的尸骨和珍宝被一层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盖。掀开七星板的是一层柔和光亮的网珠被,当挑开网珠被时,棺内射出五颜六色珍宝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棺中,慈禧太后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凤冠,静静地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异宝中,整个棺内金光闪烁,碎光流溢。慈禧太后如同睡着了一样,双目微合,面庞如生。片刻间,由于接触了新鲜空气,保存鲜活的尸体收缩塌陷,慈禧的脸色也由红变白, 由白变黑,一双手猛地收缩,两排牙齿蓦然露出……</p><p class="ql-block">令人眼花缭乱的珍宝被一件件取出: 金罗汉之翡翠马、珊瑚树、玉藕、蝈蝈白莱、翡翠西瓜、紫玉葡萄、红宝石枣子、黄宝石李子… …</p><p class="ql-block">从慈禧棺木底下的“ 金井”内取出被称为无价之宝的十八颗珍珠手串和金镯、玉佩、玉如意、金壶、金盘、念珠、金佛、玉佛等大宗珍宝, 又足足装满了一箱。</p> <p class="ql-block">孙殿英一时兴起,率梁郎先、谭温江等人来到地宫后室。在查看慈禧尸体时,忽然发现慈禧口中含着散发绿色光芒的夜明珠。传说夜明珠能生寒防暑, 死者口含此珠,尸体可鲜活如生, 永不腐烂。</p><p class="ql-block">《孙殿英东陵盗宝记》中引用了孙殿英话说,“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p><p class="ql-block">在善浦的《孙殿英东陵盗宝记》中,明确提到“慈禧的牙也被撬开,把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取走”,而这便是慈禧口中夜明珠的出处了。</p><p class="ql-block">在《世载堂杂忆》一书中,一名自称盗陵连长的人回忆说:</p><p class="ql-block">“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p><p class="ql-block">除盗慈禧陵外,另一个被彻底盗毁的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乾隆的裕陵规格高于慈禧太后,但毁坏程度却更为严重!</p> <p class="ql-block">(三) 宝物追寻</p><p class="ql-block">一天清晨,一名清朝遗老突然来到天津的张园,对在此处居住的溥仪报告:</p><p class="ql-block">“皇上,东陵高宗纯皇帝(乾隆)和孝亲显皇后(慈禧)的陵寝,被直鲁系军阀盗窃一空,两位先祖的‘龙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景象之悲惨,目不忍睹啊……”</p><p class="ql-block">溥仪没等听完,直接从椅子上蹦起来,结结巴巴地问:“这,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遗老哭着答:“是真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列祖列宗啊!”扑通一声,溥仪栽倒在地,昏死过去。</p><p class="ql-block">醒来后,溥仪心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聚集起宗族遗老,发了毒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p><p class="ql-block">溥仪在日后的回忆中说:</p><p class="ql-block">我听到东陵守护大臣报告了孙殿英盗掘东陵的消息,当时所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驱逐出宫时还要严重。</p><p class="ql-block">溥仪联合满清遗留实力集体向民国政府施压,这件事也引起了全国巨大的舆论声讨,于是,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彻查凶手。</p><p class="ql-block">当年8月,孙殿英部师长、盗陵要犯谭温江因为在北平销赃而被捕。当时北平的报纸报道了谭温江的被捕经过:</p><p class="ql-block">谭将盗陵所获财宝之一部分,运至天津某租界其弟谭淞廷处,在津零卖不少,随又由其弟运极少数之物至平售卖,寓中国饭店八号第九号,终日狂嫖,挥金如土,已引起侦探之注目。</p><p class="ql-block">之后,谭之弟经人介绍与琉璃厂古董商黄百川交易并转手卖给洋商,“成交约十三万元余”。事后,经北平文物维护会举报,谭温江与黄百川均被逮捕。</p><p class="ql-block">几乎就在同时,青岛警察厅也在一艘轮船上抓获了孙殿英部的一名逃兵,并从他身上搜出了30颗珍珠。据这位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孙殿英、韩大保还有另一位姓柴的旅长都参与了盗陵。</p><p class="ql-block">此外,据当时报纸记载,7月9日孙殿英于夜间乘坐汽车来到马兰峪,而《流氓军阀孙殿英》一书中也说,“在把宝物盗出的时候,孙殿英乘汽车由蓟县来到墓地,他将宝物检视一遍后,满满地装了五只大皮箱,由孙亲自加封、盖章,交给他的亲信人员带回蓟县司令部。”</p><p class="ql-block">在各方压力下,负责京津的阎锡山电令卫戍司令部从速组织军事法庭,并由商震上将出任审判长。与此同时,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将孙殿英此前呈报的所谓“东陵剿匪”所得宝物加以封存,并向外界表示对此案决不宽贷。</p><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中旬,军事法庭首次开庭调查,由于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而幕后主谋孙殿英完全逍遥法外,审理一时陷入僵局。直至次年4月开庭预审,案件仍没能取得进展。</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半月的匆忙审理后,军事法庭于6月15日作出了预审判决草案: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这一结论,明显含糊其词,因为所谓“遵化驻军”究竟是哪支部队、幕后主使究竟是谭温江还是孙殿英,一概没有说清。</p><p class="ql-block">而在之后的中原大战中,孙殿英转而反蒋投阎,谭温江也很快在阎锡山的批准下被释放,东陵盗案由此无人过问,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等到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胜后,孙殿军又投入张学良门下,不久升为第四十一军军长。</p><p class="ql-block">抗战结束后,孙殿英又因“曲线救国”而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后在1947年河南汤阴之战中被解放军俘虏而死于战犯收留所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夜明珠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据传说,孙殿英之所以在东陵盗案中毫发无损,其中的另一原因是向南京政府蒋介石等要人行贿所致。</p><p class="ql-block">据孙殿英身边的少将高参文强回忆,孙曾以炫耀的口吻向他谈起东陵盗宝之事:</p><p class="ql-block">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宝不少,最宝贵的是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颗珠子,听说是代表十八罗汉的。都是无价之宝,其中最大的两颗朱红的,在天津与雨农即戴笠见面时,送给他做了见面礼。还有一柄九龙宝剑,我托雨农代我赠给委员长即蒋介石了……</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托雨农(戴笠)代我赠宋子文院长,口里含的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即宋美龄。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宝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长夫妇的眼红。接到雨农电话后,我选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p><p class="ql-block">当然,目前的各种说法包括文强的回忆多数真假难辨,因为上述名人去世后,其遗物中均未发现传说中提到的宝物。因此,这些宝物究竟是被私吞、被毁还是行贿,目前已是难解之谜了。</p><p class="ql-block">倒是1928年《中央日报》上的一则新闻可以看出些蛛丝马迹:当年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在海关查获古玩珍宝35箱。经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贞宦古玩铺长张月岩托运出口运往法国的,都是清东陵的珍宝。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另有乾隆所书拓印条幅10块。</p><p class="ql-block">很大程度上说,孙殿英部盗取的绝大多数东陵宝物都被卖掉了,而接手的主要有两类人:其一是国内的文物古玩商人,其二是通过间接渠道流向国外的古董收藏家。</p><p class="ql-block">至于变卖宝物换来的钱款,除了发放军饷外,很大一部分则用于换取外汇以购买军火,最终仍流向了海外。靠着这笔钱,孙殿英在之后的内战中仍不断扩大势力,继续为非作歹。</p><p class="ql-block">最终,不但东陵盗宝案不了了之,就连慈禧太后及乾隆皇帝的陪葬珍宝也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声无息,杳无音讯。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倒是珍藏了一棵翡翠白菜,或许它就是慈禧太后陪葬宝物中的一件吧。</p><p class="ql-block">在这些珍宝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那颗硕大的夜明珠。据记载:</p><p class="ql-block">夜明珠在清末就价值一千万两白银,该夜明珠如鸡蛋大小,由两瓣组成。最为神奇的是,这两部分如果分开则无光泽,一旦合起来就通体发出绿色的光芒,百步之内可见发丝。</p><p class="ql-block">孙殿英把最珍贵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宋美龄后来把这两瓣夜明珠竟然缀在了自己的鞋上。</p><p class="ql-block">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关于这颗“夜明珠”的来历,根据中国科学院矿物学博士王春云的说法,其通过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证明其实际上就是由印度莫卧儿王朝沙·贾汗国王命名,迄今已经丢失了将近350年之久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原石。</p><p class="ql-block">同时,王春云博士在论文中还对“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如何进入清廷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有可能是阿富汗国王艾哈迈德·沙阿·阿布达里,在先后八次远征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抢夺而来,然后在1760年或1762年向清廷派遣使团时,将该宝朝贡给了乾隆皇帝,后一直在清朝皇室流传。</p><p class="ql-block">后来,慈禧掌握朝中大权,对这颗“夜明珠”爱不释手,又听说夜明珠有保持尸身不化的作用,因而嘱托李莲英,在自己死后将这颗夜明珠放入自己口中。后来慈禧病逝,李莲英便按照慈禧的嘱托,将这颗夜明珠放入了其口中。</p><p class="ql-block">当时,孙殿英盗掘东陵掀起轩然大波,包括溥仪在内的许多人都要求蒋介石严惩孙殿英,狡猾的孙殿英为了避祸,便将这颗夜明珠交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长,著名的特务头目戴笠,然后由戴笠转交给宋美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宋美龄并非缺乏财富,但这颗珍贵的夜明珠在她手里并未久留,后来被发现存放在洛克菲勒家族的博物馆中。</p><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影响力最大的家族之一,在美国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持续不断地积累,书写着自己辉煌的历史。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涉足的领域广泛,包括石油、银行、基金等,对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巨大,家族掌门人经常参加各种重要的宴会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为了获取物资支持而前往美国寻求援助。她经常在外交场合穿着华丽的服装,引起了外国人的广泛关注。一次,在一场盛大的舞会上,美国著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主动与宋美龄交谈,他被吸引的不仅是宋美龄本人,还有她鞋子上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是孙殿英赠送给宋美龄的,可以分成两半,宋美龄巧妙地将其嵌入鞋子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初宋美龄并不同意出售夜明珠,但洛克菲勒提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他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石油,这些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紧缺的物资。为了中国的未来和发展,宋美龄最终答应了这个条件,将夜明珠卖给了洛克菲勒,换取了对中国的实质支持。</p><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家族对这颗夜明珠十分珍视,将其收藏在自家博物馆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有一种传说,台湾博物馆负责人曾经询问过宋美龄,而宋美龄矢口否认,说自己不曾拥有这颗夜明珠,既然总统夫人予以了否认,博物馆的人便也没有再三追问。不过却由此衍生了一种说法,那便是戴笠并未将此物交给宋美龄,而是被戴笠自己给扣下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亲历者已经相继去世,因此即使这颗“夜明珠”曾经真的存在过,其下落也已经难以探寻了。</p><p class="ql-block">此外,由于清代正史并没有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载,由李莲英侄子李成武所撰写的《爱月轩笔记》中也没有提到夜明珠的事情。而且孙殿英提到夜明珠可分为两块,这点也没有相关的佐证。因此,目前关于这颗“夜明珠”是否真的存在,仍有争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女,霓裳飞舞,太原人,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政治专业,国际诗词协会会员。酷爱文学,擅长山川湖海人物,文史地理类题材创作。众多诗歌散文被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电台播音员等朗诵。散文《走近黄埔军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现代诗《啊!巍巍秦岭》获2019年诗人乐园文学最高成就新闻奖。有作品入选《大国传世诗人》《草根诗集》《中国最美游记》《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华夏实力诗人》等丛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