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华(哈)俄侨展

哈尔滨往事展馆~阿利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896年沙俄与大清签署中俄密约,其中包括中俄共同成立东省铁路公司并在我国东北修建东省铁路(中东铁路),1897年东省铁路公司在我国东北的小绥芬三岔口举行了盛大的成立大会,中俄都派了高官参加剪彩仪式(东省铁路奠基仪式)。东省铁路修建伊始,哈尔滨被确立为中东铁路的中枢,为了加快进度就以哈尔滨为中心三相同时双向施工,同时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工程也是我国较早的开放引资的大项目。</p><p class="ql-block">图为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1897年东省铁路公司(中东铁路)及工程奠基典礼仪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何为俄侨就是指长期生活、工作、居住在我国的俄国人的统称。俄侨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通来到我国的,哈尔滨是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带来了俄罗斯和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并且在哈尔滨生根,最后形成特殊的俄侨文化,独树一帜备受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关注,作为课题研究至今,虽然俄侨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远了,但他们带给我们的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却深深地植根在哈尔滨人的心中,洋气、时尚是哈尔滨人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最早来到哈尔滨生活的俄侨肖像油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898年4月22日东省铁路总工程师尤格维奇确认哈尔滨为第九工程段,由工程师恩-希尔科夫公爵负责。6月9号东省铁路工程局以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为首的机关人员来的驻地,在哈尔滨田家烧锅开始办公,这也标志着第一批俄侨落户哈尔滨的开始。俄国也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6月9号定为修筑中东铁路的伊始,同时也拉开了中俄修筑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国筑路工程局管理人员在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省铁路全称为大清东省铁路,1898年8月铁路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满:早期大清东省铁路帽徽,帽徽由立龙和火轮组成,立龙代表着大清、火轮代表着火车,寓意大清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我国东北修筑东清铁路。同年12月,俄国将该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无奈的沙俄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随着大清东省铁路第一根铁道的铺设,大清东省铁路建设在我国东北广袤的大地上开启了,但大清东省铁路的实际控制权却一直由沙俄掌握着。</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文标识的大清东省铁路铁轨。</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清东省铁路(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始建于1898年4月,由东省铁路工程局施工建设,1902年建成,当时是一幢石头地基、砖木结构的3层大楼。1905年经历三次大火,大楼被烧毁四分之三。1906年在原地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石头包皮的新楼,俗称“大石头房子”,是18世纪“新艺术”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里曾是哈尔滨建城初期权利最集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中东铁路办公楼(石头房)全景</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清东省铁路局办公楼(大石头房子)设计独特,它的设计方案曾获得当年俄国圣彼得堡建筑竞赛的头等奖。这座建筑由六栋相对独立的楼房,通过过街楼组成“俄文字母”形的群体,主楼三层,配楼二层,形成高低错落、主次清晰的立面构图。整个建筑简捷,富有雕塑感,外表极具韵律感。以这幢大楼为核心的铁路管理局正式全面管理大清东省铁路以及周边的全面业务。</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铁路管理局用过的办公桌。</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899年10月,大清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在位于原哈尔滨站行李房,设秦家岗站仅有临时搭起的一排矮房,只用于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及行车人员休息室。1901年在现出口南侧建起一幢砖石结构的二层小楼,作为候车室和车站办公室。1903年7月24日,中东铁路通车,秦家岗站正式改名为哈尔滨站。</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大清东省铁路哈尔滨车站。</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04年哈尔滨站第一代站房竣工投入使用,哈尔滨站是当时中东铁路线上两个一等站之一。据《哈尔滨站志》记载,哈尔滨站建站之初,客流量并不大,每天开行客车6对,混合列车3对,日均乘降旅客185人,以后旅客逐渐增加,中外人士基本都是通过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的,所以说哈尔滨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一百多年前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汉白玉镶嵌的镜子,可见哈尔滨火车站当时也是比较豪华的并且已经使用上了自来水。</p><p class="ql-block">恭祝朋友们早上好[咖啡][咖啡][抱拳]</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沙俄以“保护”东省铁路工程和筑路俄侨为名,于1897年5月,由东省铁路公司组建铁路护路军。7月,任命沙俄上校盖伦格罗斯为护路军总司令。12月,护路军由海参崴登陆,进入中国东北,在铁路沿线分段驻扎。后来护路军经过多次增员,到了1900年时东省铁路沿线上已经驻扎了2000多名沙俄步兵和2500多名哥萨克骑兵。</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铁路护路军在出早操。</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哥萨克骑兵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独特文化的结晶,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支撑沙俄在十七世纪向南部扩张和东部扩张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行动力极其迅速,即使战况不利也能迅速撤退。哥萨克骑兵以衣着鲜亮而著称,坏名声也同样。他们过着游牧般的,半自治的团体生活。哥萨克骑兵青睐的武器是长矛以及马刀。1898年中俄修建东省铁路,沙俄以保护铁路和侨民的名义派哥萨克骑兵来到哈尔滨和东省铁路沿线驻扎。</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哥萨克骑兵带到哈尔滨的手绘瓷板画。</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01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护路军改编为外阿穆尔边防军,编入沙俄的外阿穆尔边防军区,外阿穆尔边防军司令部设在哈尔滨,直接受沙俄财政大臣指挥,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我国哈尔滨及中东铁路的沿线。直到1952年‌12月31日,经过多次谈判和斗争,我国最终完全接管了中东铁路的护路权‌。</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中东铁路护路军用过的铜饭盒。</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松花江铁路大桥是由俄国工程师阿列克谢罗夫负责施工,桥宽7.2米,全长1015米,共19孔,18个桥墩,桥墩为石膏白灰浆砌石,花岗岩镶面,上面的桁梁是在波兰华沙制造。1900年5月16日,松花江铁路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并于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并举行了盛大的落成仪式,这座大桥也是东省铁路的最重要枢纽之一。</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在松花江铁路桥上站岗的中东铁路护路军。</p> <p class="ql-block">讲话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清东省铁路宾馆(现龙门大厦贵宾楼),与哈尔滨火车站隔街相对,1903年2月落成。它是哈尔滨站前街(后名为霍尔瓦特大街、现红军街)上的第一栋大型建筑物。是大清东省铁路哈尔滨火车站站前最早、最豪华的宾馆,肩负着接待俄国军政要员、名流显贵的任务,也是大清东省铁路重要的配套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至今保护比较完整的中东铁路建筑。</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大清东省铁路管理局宾馆照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清东省铁路除了修建大型的公共设施和建筑以外还修建了成片的铁路俄侨职工住宅(俗称黄房子)。这些住宅都是按照俄罗斯风格建造,主要是让俄侨们有种回到家里的感觉,也是为了让俄侨们能安心工作。俄侨黄房子住宅多为砖木结构、高大宽敞的平房,也有单一木材结构的房屋。铁皮屋顶大多涂上彩色油漆,向四周延伸形成廊檐。屋顶上开有天窗,可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屋内分为客厅、居室、厨房等,多砌有取暖的火墙。室内铺有地毯,陈设有沙发、桌椅、书架、衣橱等。</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拐角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铁路早期俄侨铁路职工住宅42号木制门牌(王显文老师友情捐赠)。</p> <p class="ql-block">黄房子街区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传统特点。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红瓦、黄墙、绿栅栏的经典配色,搭配老榆树和丁香花丛,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异域风情。建筑的构件、材料和装饰都渗透着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哈尔滨独特多元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东省铁路俄侨铁路职工住宅里的别切客(火墙)。</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03年中俄合作的大清东省铁路(东清铁路)全线开通,晚清驻俄参赞胡惟德根据俄文大清东省铁路地图印制了中文东三省铁路图,铁路线呈“”T”型横卧在我国广袤的东北腹地上蔚为壮观。胡惟德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民国时的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1903年东三省铁路地图。哈尔滨正好就在大清东省铁路交叉口上,可见哈尔滨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这也为哈尔滨的发展,转瞬成为国际型大都市的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省铁路开通后,拉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俄国人,其中包括俄籍乌克兰人、俄籍犹太人、俄波兰人等,这些人大多是为铁路工作的,负责各站及工厂运行,亦有一部分在东省铁路沿途各站经商、做工的。到1917年首批俄籍移民已在华生育了第二代。仅哈尔滨一地,俄罗斯人口就增长到15万人,最多时俄侨总数超过哈尔滨当地人。大多数俄侨就此定居中国,在此生育了第二代和第三代。</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铁路主干线:满洲里到哈尔滨的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1903年大清东省铁路全线通车,一部分俄国铁路筑路工程局人员回国,沙俄指派霍尔瓦特上校以及管理人员来接管东省铁路和管理东省铁路事物,从此霍尔瓦特掌握了东省铁路沿线以及哈尔滨的权利长达17年之久。东省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营业后,拉来了大批的俄侨和生活物资,他们在东省铁路沿线以及哈尔滨生活、工作、经商并融入其中。</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铁路局长霍尔瓦特。</p> <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省铁路开通后,拉来的俄罗斯人(包括俄籍乌克兰人、俄籍犹太人、俄籍意大利人)亦达数十万,这些人多数为铁路局工作,负责各站及工厂运行,亦有很多人在沿途各站经商、做工。到1917年首批俄籍移民已在华生育了第二代。仅哈尔滨一地,俄罗斯人口就增长到15万人。很多俄国人就此定居中国,在此生育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p> <p class="ql-block">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正式爆发,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了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随后,俄国对日宣战,日本也正式宣战。战争主战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周边海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陆海空立体作战。经过长达19个月的激战,日本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根据和约,日本获得了库页岛南部、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以及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攫取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国发行的日俄(露)战争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4年日俄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的利宜,爆发了日露(俄)战争,刚刚建城不久的哈尔滨成为沙俄对日作战的后方基地,这给哈尔滨这座新兴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大批的俄国军用物资和战斗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医务人员、发战争财的、投机的等等都来到哈尔滨,使哈尔滨城市迅速扩张起来。</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日俄战争纪念</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来到哈尔滨正是哈尔滨城市规划和大兴土木的初期,这其中就有许多建筑设计师,这也给这些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设计能力的大好机会,建筑设计者主要是吸收了从希腊罗马时期到19世纪西方的建筑形式、风格的许多特点,并结合哈尔滨市具体的地理、气候、宗教、风俗、社会历史条件,成功地建造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尔滨市建筑风格。例如,建筑普遍地运用了古典的希腊或罗马建筑形式处理建筑物的主要立面造型,采用美丽的穹顶、帐篷顶或其他形式的屋顶,讲究建筑内外装修,注意建筑细部处理。</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手绘中央大街上老建筑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新运动艺术风格建筑1900年前后流行于世界建筑领域里,它先从比利时开始到法国,经法国再传到俄罗斯,俄罗斯把当时最时髦的建筑风格应用到哈尔滨的建设上。1907年在美国和欧洲的要求下哈尔滨向世界开放,这又一次给哈尔滨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世界各地都往哈尔滨移民,哈尔滨的建筑日新月异。另外与东省铁路有关的,早期的一批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呈现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这使哈尔滨的城市一开始就非常的新颖。 当时的欧洲城市规模及建筑空间已基本定型,而哈尔滨这座正在大兴土木的东北亚新城,给予了建筑师们发挥和施展的空间,并且在哈尔滨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手绘中央大街上的新运动风格建筑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带尖顶的洋房是哈尔滨老建筑的特色。尤·彼·日丹诺夫(1877---1940),著名建筑设计师,俄罗斯籍犹太裔,出生于库班州的叶卡捷琳诺达市。1903年起担任哈尔滨开发建设处第一副处长,设计并施工了多所建筑,目前哈尔滨现存的欧式建筑中,日丹诺夫所设计的建筑占有相当的比例,1940年病逝于哈尔滨。他的第一个设计作品是东大直街著名教堂“圣母帡幪教堂”。</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手绘带尖顶的洋房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老建筑至今也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中央大街还是道外巴洛克街区的建筑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和工艺,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使得哈尔滨成为一个特别的城市,也更加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有俄侨建筑设计师们的参与奉献,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号的哈尔滨名至实归。</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建筑设计师用过的设计工具。</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代表哈尔滨欧式住宅建筑当属为波兰裔犹太人葛瓦里斯基的宅邸:颐园街1号始建于1919年,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长达4年建成。它是一座仿路易十四时代的古典主义建筑,带有巴洛克风格。墙体大半使用石材饰面,椭圆形悬窗镶嵌在精致的孟莎屋顶上,附以独特的檐衬,又以正中间主屋顶的建筑构思最为耀眼,为正面视角的点睛之笔。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无论在建筑布局、造型设计、空间利用、内部装修,还是在庭院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都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哈尔滨欧式别墅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颐园街一号葛瓦里斯基宅邸的老照片(现革命领袖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国官员希尔科夫的私邸,始建于1909年,华丽典雅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现兆麟小学。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质量堪称哈尔滨老建筑中的精品。它有着盔形穹顶和双折坡檐,拱柱线条流畅的入口门廊,充满着美轮美奂的欧洲风情。‌希尔科夫‌,全名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希尔科夫,是沙俄在修筑中东铁路时派到哈尔滨的官员之一。他于1898年6月9日到达哈尔滨,并被任命为中东铁路工程局第九段段长和哈尔滨城市的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希尔科夫私邸现兆麟小学。</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6年的马迭尔宾馆是俄籍犹太人(后加入法国籍)约瑟·开斯普聘请欧洲知名建筑师设计建造的一座砖混结构的建筑,‌地上三层,‌带有部分阁楼,‌地下一层。‌其平面呈扇形,‌立面为三层,‌部分带有四层孟莎式阁楼,‌底层为基座,‌墙面仿重块石,‌大尺度落地窗,‌二、‌三层用通高壁柱,‌三层用半圆额窗,‌檐部女儿墙与阳台栏杆的运用都体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特点,使其成为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俄籍犹太人卡斯普出资建造。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外观造型体现了20世纪初自由与浪漫色彩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内部设计更是洋溢着复古的王朝贵族气息。马迭尔:浪漫时尚的意思,是当时哈尔滨旅馆建筑中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之一,有东方的“凡尔赛宫”之称。</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早期马迭尔宾馆。</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几个特色:从木结构发展出来的技巧,如层次叠砌架构与大斜面帐幕式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2、奢华装饰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琐碎,细微到有些过分的程度才是最地道的俄罗斯风格;俄罗斯风格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它那华丽雍容的图案设计了,极尽色彩的奢华之所能,</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老建筑样式丰富多彩,尤其是新艺术运动、拜占庭样式的建筑是中国其它城市中所少见的,中西合璧老建筑显得更为典型。哈尔滨老建筑样式大体上有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拜占庭、哥特、浪漫主义、俄罗斯、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日式、犹太式、伊斯兰式、中国古典式和中西合璧式等,其中受俄侨建筑文化影响最多。</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中央大街上的俄侨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如同一首悠扬的古典乐章,缓缓流淌在每一个追求品质生活的角落。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古典浪漫与奢华韵味,俄侨家具一直影响着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俄式家具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精湛的雕刻工艺,每一道线条,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无论是繁复的藤蔓花纹,还是栩栩如生的图腾,都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敬畏。这些雕刻不仅美化了家具的外观,更赋予了它们灵魂与故事。</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家具。</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家具的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干燥处理,保证了家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也有部分俄侨家具镶嵌了宝石、铜饰等装饰元素,更是将俄侨家具的奢华与精致推向了极致。俄侨民族众多,所以使用的家具各有特色,除了精雕细刻以外,本民族的味道在家具中凸显。</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遗留的大衣柜。</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家具的色彩搭配也独具匠心。深邃的酒红、典雅的墨绿、温暖的米黄、高档的漆黑等,这些色彩不仅符合俄罗斯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更能在家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温馨舒适的小屋,俄侨家具都能完美融入,成为空间中的点睛之笔,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如果谁家拥有几件俄侨家具那也是一件很值得荣耀的事,七八十年代结婚的哈尔滨人家家都有仿造的俄侨家具。</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酒柜。</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我国家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件俄侨家具,更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传承、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份古典浪漫与奢华韵味,也是哈尔滨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使用的办公桌。</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家具早期是通过中东铁路运到哈尔滨的,随着哈尔滨城市迅速扩张以后,外来人越来越多,房子也就越盖越多,家具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哈尔滨家具厂也随之快速崛起,生产加工出了各种样式的俄式家具,中俄文化在家具上也开始碰撞融合。所以俄侨在哈尔滨生产加工出来的家具独树一帜。从中就能感觉到中国的味道,也可以称为哈尔滨的俄式家具。</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家具厂生产的俄式家具酒柜。</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正教是俄罗斯人信奉的教派,俄侨无论走到哪,都要修建自己的教堂。1898年以后俄侨陆续来到哈尔滨,在大直街与红军街交叉口,当时哈尔滨的制高点上,于1900年开始修建圣·尼古拉大教堂,整座教堂以整齐的原木水平叠砌成墙体,墙体交叉处,原木互相咬合,属俄罗斯(古典哥特式)井干式圆木结构建筑,是一座八面体教堂。其醒目的八面形尖屋顶和周围的自然景色与建筑群非常和谐,有机地组合成统一体,中央大圆顶上矗立镀金大十字架,帐篷顶端部5个洋葱形穹顶和多变的造型。 圣·尼古拉大教堂正门的圣母像和正殿东方外部的壁画,是俄国画家古尔希齐文克所作,庄严肃穆、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圣尼古拉教堂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7年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为了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中东铁路随军教堂,由于失火损毁。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开始了重建,这次重建工程持续了9年,直到1932年11月25日落成。圣索菲亚教堂的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教堂的主体建筑采用了一个中央圆顶和四个向外延伸的柱廊。教堂屋顶以洋葱头为主体造型,屋顶直径达到14.5米,高14米。教堂的尖顶和穹顶半球是其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堂采用大量的石柱和拱门的装饰,这些石柱和拱门不仅起到了支撑结构的作用,还为教堂赋予了雄伟和庄严的外观。主体墙壁采用原色红砖堆砌而成,上段墙体类似西方柱式,在中间形成长方形凹槽,凹槽内红砖有序缩进,形成中央雕空的十字形砖饰,直到今天圣索菲亚教堂已然成为哈尔滨老建筑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圣索菲亚大教堂里曾经供奉的铜鎏金东正教圣像,圣像是在莫斯科特制后通过中东铁路运到了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正教的信仰主要包括对圣父、圣子、圣灵的信仰,强调三位一体的神性。‌东正教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即圣父、圣子和圣灵是同一本质的存在,这种信仰被称为三位一体教义。东正教徒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通过他的牺牲和复活,人类可以获得救赎。此外,东正教还强调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认为她是新约圣经中提到的“上帝之母”。‌</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家里供奉的圣母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正教的标志图案是十字架和希腊正教的标志。‌东正教的标志图案通常包括十字架,这是基督教普遍的象征。此外,希腊正教的标志图案还包括一个圆盘,象征太阳,代表永恒和神圣。这些标志在东正教的教堂、仪式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东正教教堂内部悬挂的大型十字架,以供东正教信徒们膜拜。</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正教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和神学上的联系与区别。‌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包括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东正教强调自身的正统性,认为自己是基于正统派神学的宗徒继承教会。东正教与天主教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在现代也有合作和交流。东正教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信徒群体,主要分布在东欧和近东地区,哈尔滨俄侨主要信奉东正教。</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东正教信徒在哈尔滨时的照片(照片是根据原始底片冲洗而成)。</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和神学上的联系与区别。‌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包括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东正教强调自身的正统性,认为自己是基于正统派神学的宗徒继承教会。东正教与天主教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在现代也有合作和交流。东正教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信徒群体,主要分布在东欧和近东地区。</p> <p class="ql-block">每年公历1月19日举行。《新约圣经》载:耶稣曾三次显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礼时,“圣灵”和鸽子降在他头上,显示他为上帝的儿子。东正教注重这次显圣,定于公历一月十九日为此节日。洗礼本是基督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在俄罗斯传统节日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风俗习惯是占卜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们要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东正教随俄罗斯人的移入而传入,在未建立正式教堂之前,每个家庭都设有神龛供奉耶稣基督或圣母玛利亚的圣像,每日三餐前后、就寝前、起床后和周末,都要谢恩、祷告、忏悔,自觉进行家庭宗教活动。东正教教徒,一出生要到教堂命名、注册和洗礼,男婚女嫁也要到教堂注册,请牧师主持婚礼仪式。丧葬也要到教堂举行仪式,并到教会指定的墓地下葬。教徒胸前佩带十字架,从出生经过洗礼后带上就永不摘掉。</p><p class="ql-block">洗礼节祭典</p><p class="ql-block">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族忌不给婴儿洗礼或迟洗礼。依照教规,婴儿若不洗礼,长大结婚时,教堂不予证婚,死后不予超度。通常在婴儿诞生的第二天便匆忙去教堂接受洗礼。因万一在洗礼前夭亡,上帝不视其为自己的臣民,灵魂得不到拯救,教会亦不承认其正式的东正教徙,故不得葬入东正教徙墓地。按照教规,产妇坐褥后6个月内不得进入教堂,婴儿洗礼均由其教父教母代劳。</p><p class="ql-block">圣水祭是洗礼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洗礼前节前一天,将水放入教堂,之后进行隆重的祷告仪式,圣化后的水由圣人倒入桶中,将十字架浸入其中。洗礼节当天一般举行隆重的行进仪式,在祈祷后,信徒们用圣水洗去自己的罪恶,他们认为,圣水拥有神奇的力量,这样的水会永保新鲜,永不腐烂。此外,有的人还会跳入河里冰窟窿里洗一洗。洗礼节通常也是冬季最冷的时候,与中国的大寒(大寒是1月20日)节气相当,因此有“洗礼节严寒”之说。</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正教洗礼每年公历1月19日举行,俄侨也把这一习俗带到了哈尔滨。《新约圣经》载:耶稣曾三次显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礼时,“圣灵”和鸽子降在他头上,显示他为上帝的儿子。东正教注重这次显圣,定于公历一月十九日为此节日。洗礼本是基督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在俄罗斯传统节日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风俗习惯是占卜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们要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东正教信徒们在哈尔滨松花江上举行洗礼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国的东正教是随俄侨的移入而传入,在未建立正式教堂之前,俄侨东正教信徒的每个家庭都设有神龛供奉耶稣基督或圣母玛利亚的圣像,每日三餐前后、就寝前、起床后和周末,都要谢恩、祷告、忏悔,自觉进行家庭宗教活动。东正教教徒,一出生要到教堂命名、注册和洗礼,男婚女嫁也要到教堂注册,请牧师主持婚礼仪式。丧葬也要到教堂举行仪式,并到教会指定的墓地下葬。教徒胸前佩带十字架,从出生经过洗礼后带上就永不摘掉。</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圣希维尔教堂为俄侨信徒出具的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沙俄十月革命之后,许多俄国旧军官、地主、贵族、资本家逃难进入哈尔滨,东正教在哈尔滨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1922年设立哈尔滨教区,1939年哈尔滨成为东正教远东总教区牧首所在地。东正教对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p><p class="ql-block">俄侨​东正教信徒在哈尔滨时的照片(根据原始底片冲洗)</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商业者们的巨大贡献,1898年哈尔滨建城伊始,中俄工商业者们纷至沓来,其中俄侨工商业者们的到来是促使哈尔滨这座新兴城市迅速扩张的有利条件。1898年中俄修筑大清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同时在哈尔滨建立铁路附属工厂,当时称“哈尔滨临时总工厂”,厂址设在道里区第一工程街(现爱建)。设机车、客车、货车、机械四个分厂,有职工1300余人,此为北厂。1902年又在距北厂500米处建南厂,正式称为“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哈尔滨铁路总工厂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拥有中俄职工3000多人,是当时我国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中东铁路总工厂维修铁路机车时使用的工具(虎钳子)这里也是哈尔滨红色运动的策源地。</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00年,沙俄秋林公司来到哈尔滨香坊设立分公司,成立“秋林洋行”经营各种百货商品。主要是为刚刚来到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的俄侨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并建立面包等食品作坊及白酒红酒厂,专门生产俄侨喜爱的大列巴、黑加仑果酒、果酱等俄罗斯的传统食品。秋林洋行于1902年在哈尔滨南岗区建立新的秋林洋行大楼,此后逐步成为我国东北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工商业者。</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秋林公司大楼。</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成立的秋林洋行于1902年为扩大经营,由香坊迁至秦家岗(即今南岗区)大直街。1904年10月20日,开始动工修建二层砖混结构的新营业大楼,1908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秋林洋行在中东铁路沿线的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大连和朝鲜的平壤设立了分公司。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俄罗斯远东的秋林总公司解体后将其资产转移到哈尔滨,哈尔滨秋林洋行成为总公司。</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秋林洋行盛装高级礼服的皮箱。</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00年俄侨在哈尔滨创立的乌鲁布列夫斯基酿造厂是综合性的酒类生产加工厂,不仅仅生产啤酒,还有伏特加(白酒)、果酒和果汁及饮用水。一处酒厂在秦家岗(南岗)花园街纵向延至马家沟河边;另一处酒厂在香坊(老哈尔滨)。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不同于家庭作坊式,在中国是初具规模的近现代化最早的啤酒厂。这以后哈尔滨又有捷克人、德国人相继兴建了几个小啤酒厂。</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珍藏:哈尔滨啤酒厂使用过的啤酒桶,中国的第一桶啤酒产自于哈尔滨,哈尔滨并且有中国啤酒之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成立的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年生产能力为300吨,该厂1905年兼并了哈盖迈耶尔·留杰尔曼啤酒厂。1908年,该厂转由俄人乌瓦洛夫经营,改厂名为"谷罗里亚啤酒厂"。1932年又转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国人李竹臣共营,改厂名为"哈尔滨啤酒厂"。不久又转由耶·普鲁卢娃(加夫列克夫人,俄籍)和李竹臣共营。</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带有明确哈尔滨啤酒的俄文广告。</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初开始,由于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远东部分和大清东省铁路的全面开通,哈尔滨成为欧亚大陆茶叶贸易的桥头堡。1903年1月18日俄侨契斯恰科夫从沙俄的伊尔库斯克来到哈尔滨,在埠头药铺街(现道里区中医街)4号创办以他名字命名的第一个茶庄。1905年契斯恰科夫茶庄设在埠头新城大街(现道里区尚志大街)与宽街(现西十三道街)角自建俄式风格全木结构建筑内。</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俄侨茶行出口俄罗斯和欧洲时的茶叶商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茶商契斯恰科夫在中国对俄罗斯和欧洲的茶叶贸易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他是当时中俄茶叶贸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哈尔滨是他在中国做茶出口生意的基地。契斯恰科夫和他的继承者不仅将中国茶叶出口到沙俄和欧洲,还将锡兰、印度等地的茶叶进口到中国,并极大地满足了俄侨和中国人的需求。</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出口中国茶的精装俄文铁盒茶。</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极其酷爱把酒言欢,当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的迁徙到中国哈尔滨时,自然的也将酒文化带到了哈尔滨,俄侨无论男女都喜欢喝酒。一个叫安吉巴斯的俄籍犹太人,对于酿酒技术非常精通,1901年安基巴斯就在哈尔滨的埠头(道里)东风街(马街)开办了酿酒厂。由于质量优良所以生意特别兴隆,后来安吉巴斯又在其账房楼下(现1903)的地下一层开办了安吉巴斯啤酒馆。</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安吉巴斯酒厂的酒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俄侨不仅酷爱喝啤酒和白酒也喜欢喝红酒(果酒),他们来到中东铁路沿线定居后,特别是生活和居住在哈尔滨的俄侨们种植了不少果木,也有去山里采集时令野果的,俄侨们把本国酿造红酒和果酒的技术在哈尔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在哈尔滨开设了酿造红酒(果酒)的酒厂,备受俄侨的酷爱,也有的俄侨在自己的家里酿造出香甜的果酒,以此来款待尊贵的客人。</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俄侨在哈尔滨的红酒商标。</p> <p class="ql-block">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6年的莫斯科商场,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砖混结构,平面呈折线形对称布局,共15个独立单元,各自向街道和内院开门,并各有上下连通的楼梯。建筑采用流畅曲线的墙墩、窗洞和隆起的方底扁形穹顶,在造型上通过屋面之上五个穹顶创造出极富特色的轮廓线。长穹顶上与女儿墙上饰有新艺术风格的铁饰件,墙立面用半圆形窗口和壁柱装饰,极富韵律感。属典型的艾尔诺贝新艺术建筑风格同时它也是中东铁路极具特色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红军街与大直街交叉口的莫斯科商场。1923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在哈尔滨莫斯科商场旧址成立,这座建筑改作研究机构和博物馆。1954年,哈尔滨莫斯科商场旧址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省文物研究会,前身为“满洲文物研究会”,1923年5月改称“东省文物研究会”。 早在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一批俄罗斯学术专家、学者来到哈尔滨,并倡议建立博物馆。经过中国政府批准,首先成立了以中国地方官员为主的东省文物研究会,东省铁路督办、博士王景春担任会长,将原莫斯科商场(现省博物馆主楼)改为文物研究会陈列所。该会宗旨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开发自然资源,以发起国际间文化的交流。1929年,改称“东省特区文物研究所”。</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东省文物研究会印行的中国工商同业公会,这是俄侨专家们编著的关于我国早期工商业的非常具有历史和研究价值的工具书。</p> <p class="ql-block">1906年俄籍犹太人约瑟夫.卡斯普多方筹集资金,聘请俄国建筑师文萨恩设计,采用典型的法式“新艺术运动时期”路易十四式建筑风格的马迭尔旅馆。该建筑外观华丽,装饰精美,其中穹顶的设计尤为独特,非俄式的洋葱头,上方是开窗的六面体罗马式建筑,下方是菱形组成的圆球。选购欧洲各国上等的建筑材料,耗费巨资,终于1913年建成了哈尔滨最豪华的旅馆,取名“马迭尔”,流行、时髦、的意思,马迭尔是三位一体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综合体:宾馆、餐饮、电影院。</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马迭尔电影院海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籍波兰裔:伊利亚·阿罗诺维奇·老巴夺是哈尔滨卷烟厂的创始人,当他看到来哈尔滨的侨民都有使用烟斗和吸俄式卷烟的嗜好。老巴夺瞅准商机,从俄罗斯长途运输烟丝和俄式卷烟,于1902年在哈尔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开办了一家制烟作坊:购置机器,雇佣工人,制作俄式卷烟。两年后,老巴夺将自己在莫斯科的烟厂和哈尔滨的制烟作坊迁至今天的道里区西十三道街,创办了哈尔滨葛万那老巴夺制造烟卷公司,开创了哈尔滨现代化制烟工业的先河。1909年,哈尔滨葛万那老巴夺制造烟卷公司改称老巴夺父子烟公司。</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辅街东风街十七号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哈尔滨老巴夺父子烟公司时期的烟标。</p> <p class="ql-block">旅华(哈)俄侨展</p><p class="ql-block">讲好哈尔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11年,俄侨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七八百名员工,产品销至中东铁路全线,知名度也逐步上升,甚至影响到全国和俄国。然而,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了英美烟公司的恐慌,因为当时我国香烟市场是由英美烟公司一直主导着,1914年5月,英美烟公司为阻挠其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他们在华的利益,就通过“合资”协定的手法将其合并,占股六成,企业名称前改加“英商”二字,主要生产英美烟公司品牌的香烟产品。</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中央大街与东风街拐角十七号珍藏:哈尔滨英商老巴夺父子烟公司的香烟广告画。</p> <p class="ql-block">1920年英美老巴夺烟公司在现南岗一曼街69号新建厂房(俗称大黄楼),大黄楼建筑整体为折衷主义建设风格,砖木混合结构,由著名俄籍建筑设计师维萨恩设计,192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时候的烟厂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制烟理念,也吸引了俄国、波兰、英国、以色列、立陶宛等多国世界顶级制烟工程师来此工作、交流,它见证了'中国机制卷烟工业的引入和发展。</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往事展馆珍藏:老巴夺烟厂(大黄楼)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原东清铁路的修建导致了大批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携家带眷搬迁到铁路沿线居住,随着迁移人口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先后在大清东省铁路沿线的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等俄侨铁路中学陆续建立,这些俄侨学校受哈尔滨东清铁路局的领导,而且在哈尔滨也办有俄侨学校,这些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基本上能够满足铁路沿线城镇俄侨子女教育的需要,教育质量也较高。但能够进入人这些学校学习的都是具备一定供养能力的家庭的子女.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俄侨及俄罗斯族子女,因交通不便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将子女像城里人那样送出去学习,于是各村的俄侨和俄罗斯族们开始自发地捐款建立学校,聘请教师,以满足子女教育的需要。各家各户按照自家学生的人数,每月交一定的现金或粮食、蔬菜、肉食奶制品等充作学费。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当时的教师教学的自由度很大,往往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因为有的地方条件艰苦,待遇也较低,特别是乡镇学校一般很难从城市里请到好的教师。 苏侨学校使用苏联统编教材,教材从苏联经哈尔滨在分发到大清东省铁路沿线。开设的课程有:俄文、数学、宗教、历史、地理、心理学、音乐、美术、体育等。</p><p class="ql-block"> 俄侨的教育管理严格,秩序井然。冬季教室温暖如春,学生进走廊便摘帽、脱外套,整齐地挂在衣帽钩上。学校有统一的校服,男生穿白上衣、蓝裤,结领带,女生穿白上衣、藏蓝色裙子。统一出操,参加集体活动时显得格外整齐。学校有鼓号队,平时练习演奏,重大节日或文体活动时鼓号齐鸣,很有气势。 学校每周末自办舞会,但不准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舞会。侨民协会定期为学生放映苏联电影,订阅报纸杂志,供师生阅读。庆祝节日时,师生演出歌舞和话剧,请政府有关人员观看。 学生体育设备有单、双杠,篮、排球等。侨民会定期举办运动会,开展田径、赛马、球类比赛,有时与各单位篮球代表队进行友谊比赛。 1955年苏侨大批回国,翌年苏侨学校全部停办。</p> <p class="ql-block">俄侨无论迁移到世界哪里,都有一尘不变的习惯,办学育人。只要俄侨大批迁移到另外的地方后,他们为了不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就陆续开办各种俄文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们特别是在哈尔滨开办了各种形式的俄文学校,为了就是教书育人。俄侨教育也是多元化的,在教授俄文文化主课以外还教受中文课,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和中国本地人融入在一起,更加适应移民的生活。体育、手工、游泳、种地等其它课也是必修课。同时俄侨学校也少量地招收哈尔滨本地的学生,也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1920年中东铁路局为了给中东铁路培育和输送大批的人才,开办了哈尔滨华俄工业技术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中东铁路督办宋小濂为名誉会长,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为会长。</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音乐事业随着城市繁荣而逐渐发展起来,更多的西洋管弦乐知识是从20世纪初,以俄侨为主的外国侨民在这里相继成立的各种西洋管弦乐团体及其音乐表演活动开始的。这些乐团可谓是人才荟萃、技艺精湛、实力雄厚、驰名中外。在定期举办的音乐会中演出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和欧洲各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向中国人、哈尔滨人广泛地介绍西方音乐文化。</p> <p class="ql-block">1899年大清东省铁路医院主任医师r.波列基夫、米施特拉姆、拉杰玆基和戈列舍夫在哈尔滨组成了弦乐四重奏团,首先在哈尔滨奏响了室内音乐沙龙的前奏曲。之后,又出现了以铁路员工为主的室内乐团,演奏者是捷克的r.r.埃尔姆利一家,这家人成为铁路员工音乐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声乐艺术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声乐艺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统,鲜明的特色,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音乐家和灿若群星的声乐作品,尤其是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成为较早引入西洋声乐艺术的国家之一,主要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引入。俄声乐艺术家与作曲家将这种演唱形式与俄罗斯民族的音乐特色、语言、声调、情感表现方式等方法紧密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努力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声乐学派——俄罗斯声乐学派。所以哈尔滨声乐艺术发展渊源尽管离不开意大利原创美声的基础,但主要的还是受到俄侨声乐学派的直接影响,此学派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的声乐艺术人才,为其有效地向我国哈尔滨传入,在哈尔滨展示才华,培养人才,并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钢琴文化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国侨民和外籍人员的涌入而形成的,钢琴文化本身属于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在哈尔滨,这一特点显得更加突出。哈尔滨这一地区从一开始形成到逐步的发展都以外来文化为主,而就其自身而言,并无太多的自身地域的文化特点。这一点,无论从哈尔滨人的吃穿住行,甚至思想审美意识都能体现出来。钢琴文化在欧洲成熟之际,哈尔滨人却还未认识这一乐器,更谈不上了解此种乐器。是俄侨和其他的外籍人让哈尔滨人认识到了钢琴,了解到了钢琴文化。</p> <p class="ql-block">俄侨的话剧、歌剧、舞剧同样是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由薇拉.奥梅利亚年科主演的歌剧《俄罗斯婚礼》引起轰动。当时哈尔滨歌剧舞台上还上演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雪姑娘》,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柴可斯夫基的《女靴》《叶普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比才的《卡门》、鲁宾斯坦的《恶魔》、达尔戈梅斯基的《水仙女》等剧目。哈尔滨歌剧最繁荣的时期在20年代末,曾组织到上海、北京甚至日本、菲律宾巡回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俄侨的话剧、歌剧、舞剧同样是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由薇拉.奥梅利亚年科主演的歌剧《俄罗斯婚礼》引起轰动。当时哈尔滨歌剧舞台上还上演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雪姑娘》,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柴可斯夫基的《女靴》《叶普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比才的《卡门》、鲁宾斯坦的《恶魔》、达尔戈梅斯基的《水仙女》等剧目。哈尔滨歌剧最繁荣的时期在20年代末,曾组织到上海、北京甚至日本、菲律宾巡回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1938年,著名的俄国演员和导演托姆斯基来到了哈尔滨,在他的积极张罗下,组成了俄桥话剧团,专门儿排练契科夫、易卜生、涅米罗维奇——罗钦科、苏德尔曼、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的剧本共演出18个剧目。即使在艰难的40年代,这个剧团还向相观众演出了许多历史题材的话剧,并受到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许多俄罗斯人自幼在本国学会钢琴,并弹到了一定的程度,到哈尔滨后便以自己职业者的身份教授钢琴,传播钢琴文化,使更多的人学习钢琴。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许多音乐家自发的组织到一起。并组成了出于规模的小团体,定期的举办团体或个人的音乐会,使规模日益的得到了扩大,因此使更多的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钢琴音乐,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数量的不断的扩大,钢琴音乐文化日益形成而且得到了发展。</p> <p class="ql-block">俄侨音乐对于哈尔滨的影响,1928年,同记公司老板武百祥组织部分职工和一些基督教会的教友,成立了颂主诗歌歌唱团,并亲自负责教唱。他们演唱的主要是圣咏诗歌,宣传基督教义,崇尚友善,抵制邪恶,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他从圣经旧约全书之诗篇中选出100首诗歌。自行动手谱曲,组织教会诗唱班练唱,还将这些诗歌汇成汇编成册,印刷出版名为国韵诗篇百首歌本,免费发放,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口琴社是由我党的地下组织姜春芳和金剑啸发起成立的并领导的音乐乐团,成立于1935年7月,创办人是袁亚成等其他成员数十人。口琴社社还聘请任白鸥、叶长春、刘性诚三位音乐家为顾问。通过教授口琴、排练节目等活动来团结广大爱国青年。该社先后组织两次公开演出活动,一次1935年,地点在巴拉斯电影院,演奏的曲目有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舒伯特的小夜曲,还有独奏、二重奏、四重奏、合奏等。公开演奏一首描绘‘九一八罪行’的合奏曲沈阳乐。1936年10月17日又一次于巴拉斯电影院举行演出音乐会,这次演出的曲目有聂耳的《开路先锋》、《大路歌》、俄国的《伏尔加船夫曲》、《快乐的铜匠》、《天国与地狱》、《茶花女》《沈阳月》等也是有反日的,所以被日本所察觉,口琴社被迫解散。</p> <p class="ql-block">为沟通埠头区与新城区之间联系,将松花江上运来的铁路工程器材、生活物资转运到工程局所在地香坊和建筑工地,工程局在哈尔滨站东侧修建了一座木结构的铁路跨线桥。这座横跨中东铁路的跨线桥原名秦家岗大桥,俗称“旱马桥”,即今天霁虹桥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大直街上的钟声把沉睡的哈尔滨唤醒,繁华街道两旁矗立着尖顶洋房还有六角街灯,是否留下你我的身影。果戈里大街悠扬的歌声还是那么动听,中西文化碰撞融合成一颗新星,巴洛克建筑不失中华之风。踩一踩中央大街面包石是否有所不同,领略一下中东铁路黄房子街区俄罗斯的异国恋情,红肠、格瓦斯、大列巴、哈尔滨啤酒伴你入梦中。太阳岛上郊游迷人的风景,最美的冰雪大世界国际上闻名。这一切的美景都在哈尔滨往事展馆集中,啊——哈尔滨往事的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