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寡妇矶的渊源

我的未来不是梦

<p class="ql-block">《铁树矶又称寡妇矶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鄱阳湖马安岛的山咀前西南约 500 米之处,有一石矶屹立,当地渔民称之为寡妇矶,也称之为铁树矶,实则也是铁柱矶,它乃是鄱阳湖赣江的马安水域范围内的一处暗礁,只要是在鄱阳湖里驾过船的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马安岛附近有一处水中隐患一一寡妇矶,而此暗礁,这里面有着很多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丰水期,礁石顶部会被湖水淹没;枯水期,则水退石现,这堆乱石水退石现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水鸟一一鹞,故在书本学名里唤作鹞子石,它是在丰水期沉入水底,而枯水期会凸出江边七八米之高的礁石,紧紧依傍着马鞍港航道朝着去都昌、星子、南昌水路方向转弯处的东侧,古代也称之为“京广线"就是北京至广东的主要水上交通要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湖水涨至特定水位时,礁石没入水中,定会给过往船只造成一定的威胁,据《庐山志》(康熙版)记载:“土目湖有鹞子石,其形极为险恶,水涨时礁石被淹没,船只触之瞬间四分五裂。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崇祯癸未年,司理廖文英又捐资数百两铸造铁柱,(因原铁柱生锈到了)此时铸的铁柱重达三万多斤,高一丈四尺,以铁牛驾驭四个方位以镇之,并用铁链相连。”</p> <p class="ql-block">土目鹞石铁柱遂成为鄱阳湖上首个警示航标,然因风浪侵蚀,铁柱锈烂倾倒。明崇祯十六年(1643 年),星子进士余忠宸创作了《土目鹞石铁柱记》,被收录于《都昌县志》(同治版)之中,后来人们称铁柱矶又称铁树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很早以前的“京九线”主航道,此乃有依有据可查,即从北京至广东九江的主要船运航道。此礁石乃是鄱阳湖首次设置航标以警示过往船只安全之所,且是以铁树作为标记。据当地老人所述:往昔铁树顶端是以一块红布或者将顶端染成红色作为标识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富商驾驭着一艘扯帆的木船,满载景德镇瓷器,顺水出海去国外经营大买卖,途经此处触礁身亡。他的妻子闻此噩耗,悲痛欲绝,拿出家中积蓄,斥重金建造铁柱立于这石上,以警示过往船只谨慎航行,此铁柱为寡妇所建,后来,人们便将此礁石称作为寡妇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自航道管理局成立之后,在马鞍岛水域的鹞子石处设立了红色航标灯(红色象征危险),以提醒过往船只小心驶过此处。自此,这一礁石地段再无船只靠近,不过现今已成为来马安游玩的一处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满心好奇,有一年冬季,湖水退至极低之位,礁石除靠江的一面未曾显露,其余三面皆袒露无遗。我驾驶渔船靠近,欲一探究竟。当抵达礁石旁,徒步环绕四周,在礁石旁的泥地里,发现诸多被风浪击打而出的瓷器碎片,我想那必定是那位富商所遗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礁石顶部由航道部门设置了一个,将近十五米的固定太阳能航标灯塔,每年有专人维护,礁石外 5 0米处还特地放置了移动红色航标灯,使得夜间航行的船只不再有触礁之事发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水流汹涌湍急,漩涡奇异非凡,礁石周遭乃是鱼儿洄游的上佳之地,我们马安渔民常常在捕鱼季节赶赴此地展开捕捞,诚如所言:空船去满船归,我曾经多次到此处打过鱼,那里确实藏了很多的稀有鱼。不过,此处亦是最为凶险之处,唯有阅历深厚、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才胆敢涉足前往,自鄱阳湖禁渔开始,这里便成了旅游景点,以供游客观赏,寡妇矶还将永远沉睡在鄱阳湖里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