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玛多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这也难怪,本次出游的第三夜就到了4200多米的海拔高度,虽然我们有多次进入高原的经历,但高反还是无法避免。血氧浓度降到了接近80,晚上睡觉,尽管使用了制氧机,但套在头上的吸氧管影响习惯睡姿,并随着翻身脱落,大脑一夜处于空灵状态,似醒还睡,头疼难受!这种状态又持续了几天,白天没事儿,夜晚难安!</span><br></h1> <h1> 当我们到达玛多时,才得知扎陵湖、鄂陵湖仍在封湖养息,不对游客开放!无奈之下,原游两湖、看牛头碑、及黄河源的计划被迫放弃。</h1> <h1> 第二天一早,走西丽(西宁-丽江)高速继续南行,路上车很少,但高原冻土地带造成路面时有波浪式起伏,车速过快有飞车的危险!一路上谨慎驾驶,虽然车少,精神上却得不到放松,车开的很累。</h1> <h1><b>星宿海</b></h1> <h1> 星宿海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在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h1> <h1> 藏族同胞把黄河源流称作玛曲,意即孔雀河,以形容星宿海的美丽。</h1><h1> 在路边停车带放飞无人机,大疆悟2的高原桨终于派上了用场。沿路两侧不时出现的湖泊弥补了未能看到扎陵湖、鄂陵湖的遗憾。</h1> <h1> 沿湖的3条公路,靠右的2条是西丽高速双向双车道,靠左的是著名的G214国道。在海拔四千米以上,人烟稀少的地区,修建如此高等级的公路,其难度及投入令人咋舌。</h1> <h1> 我们的车在路边停在蓝色车头大卡车的后面,放大看的话,可看到我在车头处操控无人机。</h1> <h1> 不久我们便来到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人和车都进一步接受高海拔的洗礼、考验。</h1> <h1>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省东南部,昆仑山脉东段的南支,属中国青海省山脉,是通天河(长江上游)与黄河的分水岭。</h1> <h1> 巴颜喀拉山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年文成公主的和亲队伍就是从这儿走过。</h1> <h1> 垭口两侧随风飘扬的经幡。</h1> <h1> 经幡,也称为“风马旗”或“隆达”,是由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上面印有佛经、咒语、佛像或吉祥图案,是藏传佛教广泛使用的宗教用品。这些经幡通常被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或寺庙等被认为有灵气的地方。经幡在西藏、青海最为常见,在四川、云南、甘肃等高原藏族地区也随处可见。</h1> <h1> 经幡的颜色和排列顺序具有特殊意义,经幡的五种颜色分别是蓝、白、红、绿、黄,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这五色代表了自然界的五大元素,寓意着生命的物质基础。</h1> <h1> 藏传佛教的信徒认为,随风而舞的经幡每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是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h1> <h1>天路</h1> <h1> 在西丽高速行驶了200多公里,由于前方封路而转走G214国道,路况不错,双向单车道,只是多了些曲折的山路。</h1><h1> 在歇武镇切换到G345国道,直奔石渠的巴格嘛呢墙。</h1> <h1> 沿着曲折不断攀升的山路,我们来到海拔4700米的安巴拉山垭口,只见漫天的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翻滚涌动!随风飘舞的经幡更是气势磅礴,令人震撼!</h1> <h1> 安巴拉山位于青海省与四川省的交界处,是两地的重要地标,翻过垭口,我们就进入了四川。</h1> <h1>安巴拉山垭口的经幡</h1> <h1><b>日扎嘛呢墙</b></h1> <h1> 在我们赶往石渠巴格嘛呢墙的途中,不期与位于G345路边的日扎嘛呢墙相遇,真是额外的惊喜!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嘛呢墙!</h1> <h1> 嘛呢墙是藏族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刻有佛像、六字真言、经文等的卵石、石板堆成,是藏族人民寄托信仰和祈愿的方式之一。这些石刻和墙体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h1> <h1> 日扎嘛呢墙长达600多米,据说整个墙体全部用嘛呢石片垒砌而成,石片上刻有经文和佛像。</h1> <h1> 有关日扎嘛呢墙的文字记录极其有限,无从查证其历史及起源。</h1><h1> 还有一种说法,日扎嘛呢墙也可能与古代藏族的战争和防御有关。在战争年代,人们堆砌石块作为防御工事或作为战场上的标记。这些石块上可能刻有佛经或祈愿文,以祈求神灵保佑和胜利。在战争结束后,这些石块可能逐渐被保留下来,并演变成了具有宗教意义的嘛呢墙。</h1> <h1> 嘛呢墙的守护人、儿媳及孙子。</h1> <h1> 他们几乎不懂汉语,难以沟通,使我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日扎嘛呢墙的机会。</h1> <h1><b>石渠巴格嘛呢墙</b></h1> <h1> 巴格嘛呢墙,位于四川省石渠县扎曲卡乡境内,是藏区最长的玛尼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h1><h1> 刚刚看过的日扎嘛呢墙与其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h1> <h1> 巴格嘛呢墙始建于公元1640年,由第一世巴格喇嘛桑登彭措(活佛)堆建。巴格嘛呢墙全长1.6公里(有说已超过2公里),厚约2-3米,最高处约3米,全部由嘛呢石片垒成。每片石片上刻着的是六字箴言和《甘珠尔》、《丹珠尔》的部分经文,每一块石板上的内容都代表着当地人民内心最诚挚的祈愿。</h1> <h1> 嘛呢墙正面的建筑,门匾上写着“华智嘛呢石经墙”。</h1> <h1> 我从侧门进入该建筑,看见有信徒正在与喇嘛洽谈篆刻石板及安放的事宜。矮桌上摆着几张大钞,看来此举已是商业行为了!</h1> <h1> 巴格嘛呢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信徒们在石上一锤一凿刻上经文,再一块块垒上去后逐渐形成的。</h1> <h1> </h1> <h1> 这些石头上雕刻的内容除了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和其他佛教经文外,还有各种佛像和神像。</h1> <h1> 白塔也是嘛呢墙的重要组成部分。</h1><h1> 藏传佛教中的白塔,又称为“石达摩白塔”,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宗教建筑,白塔内部通常会放置舍利、经卷、法物等。</h1> <h1> 嘛呢墙分左右两层,层中留有通道。</h1> <h1> 眼见一只黄鼠狼(俗称黄大仙)进入了此门,我随即跟如,却不见其踪影。生灵在此修炼,大概已成正果!</h1> <h1> 相传在300多年前,一世巴格活佛在雅砻江边歇息时看到了一对为爱情私奔的小情侣。然而,小伙子因一时贪念杀害了心爱的姑娘,并试图将尸体投入江中。巴格活佛目睹了这一切,并在小伙子回来后告诫他:“珍贵的爱情,是再多的珠宝财富都换不回来的啊!”小伙子听后悔恨至极,最终大彻大悟,皈依了佛门,跟随巴格活佛忏悔修行。巴格活佛也在此处放下了嘛呢墙的第一块嘛呢经石。</h1> <h1> 巴格嘛呢墙墙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们的圣地,也是见证青年男女坚贞爱情的吉祥之地。</h1> <h1> 对于当地藏民来说,巴格嘛呢墙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与布达拉宫和冈仁波齐等著名圣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h1><div><h1> 巴格嘛呢墙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藏传佛教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朝圣,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藏传佛教文化。</h1><div><br></div></div> <h1> 扎曲河即雅砻江在嘛呢墙附近蜿蜒流过</h1> <h1> 结束了在巴格嘛呢墙膜拜式的观赏,了却了心中的一桩心愿,看看时间尚早,将当天的目的地由石渠调整为玉树。</h1> <h1> 在玉树又度过了一个迷迷糊糊、似睡不睡的难熬之夜!</h1> <h1> 本篇所涉及的行程路线及景点如图所示,总计500公里。</h1> <h1> 老过101 2024年11月11日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