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夏欣龙先生的激情演讲</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随宁波文化之旅走进梅城古镇。梅城古镇位于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三江汇合处,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经是浙江省十一府之一的严州府所在地,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和文化积淀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宁静三江口</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梅城古镇,我的第一个疑问是,当年的严州府应该与宁波府同等级别,如今的宁波已升格为副省级城市,而严州府所在地为什么沦落为一个镇级行政级别。</p><p class="ql-block">一起参与这次文化之旅的夏欣龙先生学的是法律专业,但他读的书很博很杂,且很有自己的思考,与他交流很有意思。他的思考是:今天我们发展经济的前提是要致富先修路,但当年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水运,运河两岸自然是经济富庶之地,梅城位于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三江汇合处,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设严州府由其当时的历史地位决定。当社会发展到以火车为主要运输工具时,水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城市级别自然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p> <p class="ql-block">走进梅城古镇,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取名为严州府。网上的回答是东汉名士严子陵曾归隐于此垂钓,为了纪念严子陵,将睦州改名为严州。夏欣龙先生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认为中国有两个地名是惩罚性的,一是徽州,二是严州。当年这两个地方是农民起义最活跃的所在,宋徽宗在镇压方腊起义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徽”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三股绳合在一起构成的绳索,改名为徽州,意旨这个地方必须从严管理,将睦州改名为严州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梅城边上的三都渔村中餐,据传当年朱元璋在这里打败了陈友谅后,将其麾下九姓将领的族人驱逐出陆地,只允许在船上以渔为业。三都渔村就是这九姓族人的后裔。可见历史上这里有造反的基因,似乎也印证了夏欣龙先生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抗战期间,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在宁波乡贤陈训慈、浙大校长竺可桢等主持下迁藏梅城,与两位先贤合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梅城给我最深印象的是牌楼众多,有纪念范仲淹贬官到梅城的思范亭,有状元坊、三元坊等等,这些亭子激励了多少梅城人,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文环境。</p> <p class="ql-block">这里之所以称梅城,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镇守严州时,对城墙进行了改造,将南面城墙的城垛设计成梅花形,五个花瓣下宽上窄,使得敌人自下往上看不易发现防御士兵,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这种设计方式后被京城的城墙城垛所借鉴,有了“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梅城半朵”的美誉。</p><p class="ql-block">站在梅州的城墙上与夏先生交流的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墙是在元末,在此之前有没有城墙。夏欣龙先生的观点是,元朝之前我们的城墙修得太牢固了,为灭南宋代价惨重。元朝建国后下令拆除全国上下所有城墙,之前的古城墙就没有了,到元朝末期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农民起义,又筑起了新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这次建德之行,还走了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故里龙门古镇,和下涯镇之江村的美丽花海。</p><p class="ql-block">与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爱好者一起边走边聊,在轻松愉快中增进见识,团队中的摄影大师们会把他们的满意作品贴在群里,所有好的风景只需用心欣赏,无须争着拍摄,这大概就是宁波文化之旅的参与者忠诚度最高的原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