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书画作品的情感价值~舒 仁

甘肃书画

<p class="ql-block">谈谈书画作品的情感价值</p><p class="ql-block">——舒 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艺术的世界里,书画作品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不仅具有市场价格与收藏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价值,宛如无声的诗,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听闻这样一则轶事:一位书画家与一位校长本是挚友,书画家满怀心意地赠予校长一幅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校长对其喜爱至极,郑重地装裱入框,悬挂于客厅显眼之处,每日闲暇时便驻足欣赏,沉浸于那笔墨勾勒出的意境之中,彼时,这幅作品承载着的是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美好情感,每一处笔触、每一抹色彩,都仿佛在诉说着两人的惺惺相惜,为校长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与雅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轨迹有时却会偏离预期。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两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关系急转直下,自此形同陌路,再无往来。校长心中的愤懑与失望难以消散,竟让儿子将那曾经视若珍宝、挂在客厅的书画作品取下,归还于书画家。这一取一还之间,书画作品的境遇令人唏嘘,它从原本传递喜悦与情谊的珍贵象征,沦为了矛盾与隔阂的见证,曾经的情感价值在瞬间崩塌,徒留无尽的遗憾与怅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收藏家而言,面对一幅书画作品,当抛开其市场价格与收藏价值的外在光环时,内心深处对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就如同上述事例中所呈现的那样,当人与人关系和睦友好时,书画作品宛如一位贴心的挚友,默默陪伴,带来的是由衷的喜悦与心灵的慰藉,它在空间中成为凝聚情感的纽带,让观赏者的内心充满温暖与满足;可一旦人际关系恶化,曾经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仿佛瞬间失色,甚至成为引发内心痛苦与不快的源头,那原本充盈于其间的情感价值也随之烟消云散,徒留一个冰冷的物质躯壳,令人心生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向来注重为人处世的清正廉洁,对于书画家的品德修养更是有着严苛的要求。收藏家在品鉴与收藏书画作品时,除了考量其市场价格与收藏价值之外,书画家的人品亦是极为关键的因素。毕竟,人品高尚的书画家,其作品所传递出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价格标签与艺术价值,更有一种无形却珍贵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价值,源于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的真诚、善良与对世间美好的感悟,它能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观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成为传承情感与精神的不朽载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蔡京的事例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蔡京原本位列宋四家之中,其书法艺术造诣颇高,作品曾备受赞誉。然而,因其人品方面存在瑕疵,后世之人在审视这一段艺术史时,毅然将其逐出宋四家之列,而由蔡襄取而代之。这一历史抉择深刻地反映出,在国人的价值观里,书画家的人品与作品的情感价值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倘若人品受损,即便艺术成就斐然,其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情感价值也会大打折扣,难以长久地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画作品的情感价值,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在关系融洽时成为情感的润滑剂与心灵的滋养品,又能在关系破裂时化为刺痛心灵的荆棘。它与书画家的人品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书画艺术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