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每日一文,陪伴您开心喝茶!</i></p> <p class="ql-block">文人多相轻,茶人多偏见。</p><p class="ql-block">秉持此观点的我,极有可能也是偏执且狭隘的。毕竟,人们很难凭借客观、理性、辩证且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问题。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一是在浩瀚宇宙之中,人类的认知既渺小又浅薄,然而不少人却往往不知天高地厚,自视甚高。贤者哲人们曾说:“人唯有知晓自己的渺小,才有可能变得伟大。”可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具备自知之明呢?</p> <p class="ql-block">二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个体极易被大众主流思想和社会舆论所左右。人一旦置身于群体之中,智商便会严重降低。在《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看来,群体具有智力低下、易受暗示、轻信盲从等特性。这种现象在股市中颇为常见,散户们总是热衷于在热门股中蜂拥而入,追涨杀跌。</p><p class="ql-block">三是利益驱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旦利益有所牵涉,人们通常会偏向于那些能支持自身获取利益的观点,而选择性地忽视或弱化与之相悖的内容。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比如利益双方常常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甚至说假话,讲违心之话。</p> <p class="ql-block">四是情绪左右。人的情感繁杂多变,羡慕、嫉妒、憎恨、爱惜、怜悯、眷恋、焦虑、愧疚、自卑、自豪、自满等等,不一而足。荀子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因为人在愤怒时容易过度惩罚他人,在高兴时容易过度奖赏他人。情绪最能暴露我们的缺点,真正的强者都是心如止水的。</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说茶人多偏见呢?</p><p class="ql-block">其一,中国地大物博,茶叶的种类丰富多样、不胜枚举;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单单这两个“博”字,就足以让许多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由于无法全面纵览事物的整体情况,也未能深入地去体验其中的细节和内涵,自然而然就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和判断。</p> <p class="ql-block">其二,社会上有关茶知识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混淆视听,令人无所适从。市场经济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茶叶的流通,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与此同时,也滋生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诸如炒作概念、虚假宣传、过度包装等,将茶叶产品金融化进行击鼓传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一些所谓的“茶人专家"也参与其中,致使消费者偏听偏信,蒙受了损失却还不明就理。</p><p class="ql-block">钱钟书的《围城》中讲道:“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受过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p> <p class="ql-block">其三,心理作用贯穿在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也严重影响着我们对茶的认知与体悟。</p><p class="ql-block">比如,某位茶友最初接触的是闽北乌龙茶,就被其独特的“岩骨花香”深深吸引,甚是喜欢,还肯下功夫钻研,从理论到实践齐头并进。日久天长,乌龙茶的茶性早已适应身体,茶香也已植入脑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愿意接受红茶、绿茶等其他品种实属正常,多半是先入为主和习以为常的心理作用。</p> <p class="ql-block">再举个例子,一些人以当地的名优茶叶为荣,大有天下第一、唯我独尊之势。抱有这种观点难免有所偏见,部分茶友也不太理解,但这种偏见的另一面,让我见到了集体归属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哲人说:“我们都是坐井观天,无非是从一口小的井中爬出来,却又掉进另一口大的井中罢了。”</p><p class="ql-block">茶人多偏见,而偏见的本身似乎亦有优劣之别、善恶之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