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想象训练点——《大禹治水》教学谈(38)

顾全

<p class="ql-block">文/顾 全</p> <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大禹治水》一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p><p class="ql-block">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大禹决心要治理洪水。”那么,禹是怎么下决心的,他肯定有许多思考,或者还有过思想斗争,然后才作出最后的决定。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为了使学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话可说,在教第一自然段时,可放一段录像(找一段“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的画面),这样可引起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激发他们在大禹这个人物角色中去感慨,去思考,最后下定决心。如果启发得好,其想象应是丰富的。</p><p class="ql-block">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在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治水13年”,时间已经很长了,而路过家门只有“三次”,让学生认识到回家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但大禹一次也没有回家看一看。这时,可问学生,禹真是一个无情无义、不想家的人吗?他家里有妻子、有儿子,他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吗?假如你就是禹,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可结合书中插图让儿童想象)</p><p class="ql-block">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教到这里时,我们可引导儿童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然后还可以再看一看压题画和洪水泛滥的录像。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可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大禹又会怎回答呢?如此激情,学生大概是不难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激发学生的三次想象都是有联系的。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p><p class="ql-block">(原载2001年第10期)《小学语文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