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可爱的四川 <p class="ql-block"> 四川,四塞之国,天府之都。四面山川巍峨,即李白笔下的蜀道难,剑阁峥嵘,雄关崔嵬,中间是因都江堰而富足繁荣的成都平原。</p> <p class="ql-block"> 如果历代蜀王够安分,根本不须要担心外人能打进来的,秦王绞尽脑汁,才想出石牛粪金蠢招,问题是居然成功骗住蜀王,才有五丁为敌开道愚蠢行为。当四川成为大秦附属,派李冰治理都江堰,于是财力雄厚,人马强壮,为统一六国奠定良好的基础。刘备蜀汉若不为了北伐恢复汉室走上频频战争之路,三足鼎立之势牢不可破,假以时日再问鼎六合完全水到渠成。四川的富庶这么闻名,小日本战前早已研究过,但小日本始终没攻进四川,难道他们不想吗?空有飞机大炮,人进不来,没用。</p> <p class="ql-block">古蜀文明源远流长,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同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可惜了,曾经的四川可能被杨永年不幸言中,被去蜀化过,四川最先被秦灭国,中原敬黄帝,蜀人仰炎帝,秦一路杨黄抑炎,甚至血腥摧毁,导致三星堆一出现仿若外来文明,今人无法释读。</p><p class="ql-block">我恳定那是古蜀文明,但我却证明不了,看着冷冷的雕像,无法交流,好想睹物思人,可我也没见过那些人和事儿,根本不明白这些怪异作品动机,又怎么去赌物思人呢?</p> 三星伴月眠,一醒天下惊。 <p class="ql-block">暂不理会那些令人作呕的外来说,先安心看看先人的生活用具,石器玉器那是真多,才看石壁石铲,又看玉璋玉琮,人太多,趁机会瞄着人少瞬间抓拍,本来技术不好,加上展厅有反光,根本无法考虑拍法,只要相机镜框框的下就拍,这过眼东西的变化,脑袋也不停息,嗯!石器应该是远古才会用的产物,瓷器应该是后来的日常用具。玉是石之精,以当时的认知,把他视为沟通天地的神物,最正常不过。《周礼·春官·大宗伯》“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方”。</p><p class="ql-block">青铜饰品也蛮可爱的,青铜尊,青铜罍量大质优,青铜戴尖脊帽小立人像人说像奥特曼。</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像头上站祭司,头下张巨口形象骇人。</p><p class="ql-block">青铜鸟足神像也怪,其足还是人足,仅腿和躯干相连处方是鸟样,墙上图文显示鸟神是按罍顶尊,即脚下按着罍,头上顶着尊。</p><p class="ql-block">青铜虎乍看都与所有见过的虎都不一样,唯有知道天文的西方北虎才明白怎么回事,我偶然看到过,惭愧,知之不详。青铜蛇和青铜龙自然就是东方苍龙七宿。</p><p class="ql-block">有跪坐人像和盘辫人头像,很像彝族。说明三星堆是多民族创举,其中有彝族参与。</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很多人好奇他两手拿的是什么?有说拿的是玉琮,有权杖说,结合三星堆出土物,这个应该是首选,可惜实物太细小。有象牙说,多数专家倾向于此说,观象牙柜中巨牙,此说契合度最高。有彝人认为是灵筒,可备一说。</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神树,树中有九乌,顶有光,像金乌负日,应该不是。三星堆的太阳形器还不完备,略似小车方向盘,但却奠定了后来金沙出土的四乌绕日。</p><p class="ql-block">附:负一楼临时展出《海昏候》</p> 璀璨金沙,再续华章。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园里麋鹿成群,树林翁郁,鲜花芳草恍若来到仙境。有男子在狩猎女子在带娃儿场景,看到娃娃活泼,夫妻恩爱,我愿是那狩猎男,现代生活都不想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王都剪影。看到陶窑了,窑边堆了大堆废弃的陶片,展柜呈列的是选出碎片粘合复原的窑器,有成形的大口陶瓮,也有只剩灯形、豆柄形的残器,也摆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原来这里摆放的是祭器,自然少不了通天地,礼四方,祀鬼神的玉了,这里还多了卜甲和金面具,前者占卜,后者通灵。有神人合体的艺术形象,也许是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的展品,我没方向的乱钻乱照,事后翻看照片时很多已理不清了。四展厅玉也多,有象征军权的玉钺,有阑部(柄与身交接处)复杂到可横视卧伏的动物形象。十节玉琮,名牌提示与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相似,说明当时可能有交流。</p><p class="ql-block">简单看完走出展馆,看到馆外碳化乌木,终于看到和我印象吻合的场景,虽然只是这一角和这一株,毕竟它象征了以往的经历真实不虚呀!那年带小儿来报名,现在小儿读完打工已好几年,那时就这样放着,现在仍然这样放着,没多一点保护,任其风雨中自生自灭,乌木再硬终是生物所变,不可能真的永久不变吧,离开熟悉的乌木,走进上次忽略的乌木带,这里的乌木巫自站立不动,其实可能已死去千年,我怕它还要再站千年,不自觉用手扶了扶,硬邦邦的,不必担心了😜</p><p class="ql-block">即敬且畏中,溜到玉石之路,意思是古人在这里采玉,怎么这么小,怀疑今人人为,聊托寄思,也让逛时多一处风景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临时展出《锦绣西域·万里同风》</p> 朝拜蜀王 望丛祠 <p class="ql-block">一看名字就想吐槽,应该丛帝在先,望带在后,望帝,无论令人如何仰望,也不能乱了辈分,哎!这祠名该改。出望丛祠地铁站,恰逢该祠全面改建,到时候面貌焕然,内容大增,整理内容后会不会觉得该改名称还是继续从俗,希望别是后者,误人不说,先人也羞愧。</p> 永陵 <p class="ql-block">陵路二侧石人石马雍容富态,标牌《石像生》书“…当系永陵神道原物”。两侧是文圣房和武称房。文圣有联“宁静畅心神评古歌今恰对千年陵寝,圆塘呈绮采谈词语史还思五代芳华”。武称联曰:“㫺日起行间兔躍龙飞幸赌十全蜀宝,今朝建盛世宫开花辟似闻三部唐音”。文圣和武称房门关闭,暂时不开放,估计和武候祠的文臣武将廊差不多。</p><p class="ql-block">地宫长 23.4米,宽高各 6米,前中后三室通的,尽够逛游。</p><p class="ql-block">出宫来到都安井,该井井水当初来自都安堰(都江堰)而得名,这是汉代民用井,早于永陵,现早已没了水。</p><p class="ql-block">逛到永庆殿,这殿依永陵原陵庙“永庆院”旧址而建,仿唐风格,全木穿斗结构。</p><p class="ql-block">在永陵墙外有一广场,场中雕塑有题字“五代前蜀王建谥室”字样,我是逛完永陵后急急跑文殊院,看完文殊院返回发现这里有点怪,走近才发现是我漏看的永陵附属。</p> 明蜀王陵 <p class="ql-block">陵在龙泉驿区,有十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僖王朱友壎(埙)是首代蜀王献王(朱椿)之孙,因风疾薨,享年 26岁。地宫有石碑圹志(墓志),看僖王陵时,因为没灯,想是黢黑,居然没有发现,但发现了也没遗址展的拓本清楚。他的圹志标题“大明僖王圹志”。因太黑,正愁咋拍,有后来四人,其中一人指指点点,好像说了些前后差异,我过来,他正好说了段开墓轶事:墓一经挖出便发现有具多余尸体,估计盗墓人是沿绳而下,等墓中之人把值钱东西吊出去后,墓外的人见财起意抛弃了他。这里黢黑,本就阴森,听的我毛骨悚然,赶紧溜了。</p><p class="ql-block">昭王陵有灯光,格局明显小的多,出土物都在地宫遗珍室,这里空荡荡,一目了然,没啥可看,本想逛其他陵,结果没开放,即然大同小异,不一定非逛不可,看下地宫遗珍室。室内展品亦有陶器,种类多,陶床陶轿为远古三星堆所没有,彩釉琉璃俑也是唐代才出现的,如三彩琉璃乐伎俑、三彩琉璃内侍俑、三彩琉璃轿夫俑数量多,成规模很是抢眼,艺人、内侍惟妙惟肖,仿佛能看到当时盛容。有的可能掉色了,但不影响阵容。墙上《探秘》说:“在明史上,蜀王一脉乃是最贤德守礼的亲王,备受朝廷信赖,为明代早、中期四川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p> 丞相祠堂何处寻 <p class="ql-block">武侯大名垂宇宙,到成都咋可能不来瞻仰,其实与武侯同祠的惠陵(刘备墓)才是本游记所关注的重点,他才是有史以来最早的蜀王。“先主武侯同閟宫”,本来君臣同祠,体现的是君明臣贤,气氛应该融洽,其实逛到惠陵时人明显少了很多,人们只服诸葛亮,崇拜他美化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在本来就捧的过高的小说基础上人们还要添油加醋。</p><p class="ql-block">如仅从《出师表》一文来看,诸葛亮确实很忠,事实也是这样,岳飞可能来过武侯祠,当地乡绅可能请他留下墨宝,墙上才有岳飞书《出师表》,从他前楷后草的笔法,估计前面心平气和,到后面为文字所感,想到努力付之流水,悲从中来,一路狂草,草出金戈铁马,草出“壮岁旌旗拥万夫”之势。飞败在忠而见疑,武侯败在好战必亡。武侯祠有一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都不知道这联是夸武侯还是讥诸葛,于蜀,他收孟获把攻心用的妙到毫端,对魏,表面上他很会用兵,其实着了司马懿的道,被拖死五丈原。</p><p class="ql-block">文臣武将廊塑文臣武将各 14人,文臣以庞统为首,武将以赵云为首。形象借鉴了清代戏曲。</p><p class="ql-block">附建三义庙,称颂桃园结义,其实结义之事可能子虚乌有,但人们爱信,我也可以依俗。</p><p class="ql-block">出祠便是大名鼎鼎的上将刘湘墓,他是近现代的四川王,此后再没产生过四川王,他力主抗日救国,深得民心,成为当时领军人物,他的墓规模够气派,风景幽的无话可说,可人气比惠陵更少,估计要看时段,多数是饭后溜达的才会光顾吧。我看刘湘墓园除了人少,文化气息也少,来点诗赋对联就完美,甚至可搜集三百万川军的感人事迹充实进来,不信三百万的大仁大义比不过因一人之殊遇便许先帝驱驰的诸葛亮。</p> 万里桥西一草堂 <p class="ql-block">一向找不到北的我,靠着导航又是三星堆,又是蜀王陵,忙得不可开交,虽然都来不及消化,到也充实惬意。杜甫草堂我在三十年前就来过,那时以火车北站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如果从那里再走一次,记忆便会回来,可惜这次马拉松起点在金沙,只能以金沙为中心向四方分赴。靠着导航原路返回也搞得我一路新鲜,仿佛从来没来过这条路,没见过这番景象。杜甫草堂一如即往的不知道在哪里,不过这次有点进步,居然明白她在万里桥西边,因为“万里桥西一草堂”啰嘛。😊</p><p class="ql-block">在成都,草堂和武侯祠名气最大,天下皆知,唐以后中国文化界名人都喜欢杜甫草堂,其实文人不文人没所谓的,天下人都敬重杜甫,他的诗从小学到大学都收有,我小学就学过“两个黄鹂鸣翠柳”,初中时代是《石豪吏》,通过老师介绍知道三吏三别,混社会时买过一本杜诗选,囫囵看过一遍,虽忘完了,心想今日进这个草堂算是来对了,见到什么都不怕了,哪首不能解两句呢?</p><p class="ql-block">初进草堂,眼中映入杜甫拈须动作,自我感觉不错,可惜清癯的莫名难过,想到“少陵野老吞声哭”至此对自己还比较满意。两分钟后驻足在一没有标点的碑文下发懵,感觉不连贯像天书,正自奇怪,睃到左上角木牌标有碑文名《重修成都少陵草堂记》,如果说该记还能断断续续读两句的话,接下来《浣花草堂附记黄涪翁陆放翁记》仅字小添了点难度,标注①13的《丙戌人日游工部草堂》让我分不清是诗还是文。下面 14更打脸,仿佛几首诗的组合,我见上下字体大小有不明显差异,连读分读都不通,左边主段完了,右边上方仿如标题,还是读不通,阿巴巴,正楷尚且如此,草书又将如何,文人手段如此也够歹的。</p> <p class="ql-block">《江风》亭后的长廊全是杜诗,不远处有杜甫诗碑,张焘知成都府时,居然把 1425首杜诗全部勒于石,如今墙上嵌的应该就是他的杰作。《万佛楼》里的《秋兴八首》应该也是,以前我的杜诗选中就全收了这八首,可惜我一句都读不了。</p><p class="ql-block">一见浣花祠,脑子脑补出公孙大娘弟子剑器舞形象,看了介绍方知大错,这个浣花夫人是崔宁老婆,姓任,因尽出家资招募勇士救了成都城,被封为冀国夫人,也有杜诗笔下公孙弟子“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英姿。至于浣花之名也富传奇色彩,是她为老僧洗衣时,水中呈现无数莲花,后来便有了浣花溪之名,也就有了浣花夫人之称。</p><p class="ql-block">“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一直围着诗书转,终于看到了花径,这下轻松了吧?好像也没看到什么花,看到盆景大概是花径的延伸吧,盆景后面相连的两长廊墙体,嵌满杜诗书法,感觉古今大家都收萝殆尽,天下哪个书商看了杜甫草堂还想出本杜诗书法大全,他脑子一定有问题,这里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一箱以上套装打算,你出不齐,点把点也买不起,还是这里来才巴适。</p><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这里还有个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列的是唐代陶纺轮、地转子、瓷拍鼓、笔洗、四耳罐、和碗盏。《前言》介绍了来源:2001年底,因铺地下管道,分别在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并掘出大量唐代器物,唐代塔铭。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浣花溪一带的描写,为有关草堂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p><p class="ql-block"><br></p> 望江楼上望江流 <p class="ql-block">在外面尚可,甫一入园,阿巴巴,茂竹森森呀,下视名牌,噢哟哟,世间竹种尽萝此间。什么笔竹、甲竹。龙丹竹、大绿竹。梁山慈竹、吊丝单竹…竹名怪异闻所未闻。感叹世间竞有如此奇事,痴人一个接一个庚续在望江楼,个个不仅矢志收萝竹种,还精心研究,小心培育。难得,实在是太难得了。</p><p class="ql-block">竹中有僖乐茶咖,可在此品茶看诗,我身边就有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幽篁里,也是个饮茶的地方。清婉室,取“清扬婉兮”意名室。</p><p class="ql-block">见到个苑,名字独特,但不解何意,估计个字似竹,才把竹拆了做苑名,文人心机无奇不有,只怕你想不到,没有什么不可能。</p><p class="ql-block">漫步幽篁小道,胆生武侠风,颇有笑傲江湖一回的体感,苏州园林没见识过,以我心妄测,苏州园林再美也是脂粉重,不如这薛校书的竹苑飒爽英姿更能深入我心。😎</p><p class="ql-block">其实这里即是屈径幽静之地,也是送别伤心地。名流来往匆匆,望江楼上送走一批又一批,所以留下“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名联。薛涛也留下“离梦杳如关塞长”的诗句。</p><p class="ql-block"><br></p> 蓉城刹影 <p class="ql-block">说是刹影,其实就两个宝刹,以前多,都抗不住岁月湮灭在历史长河。所以我这里的刹影是影子隐隐约约,若有若无。</p><p class="ql-block">先说文殊院,端得好宝刹,我想拍出威压,还再找角度就被轻声制止,连续两次害得我不好意思了。静观宝刹中的人们,虽然也人潮涌动,络绎敬香,却没一点嘈杂,大家好像约过一样,放慢语速轻声细语,高墙也隔绝了刹外的喧嚣,这里只有静谧。</p><p class="ql-block">看到八面石塔,一面书“南无尊胜幢菩萨摩诃萨”,余七面是佛说尊胜罗尼咒咒文。</p><p class="ql-block">有三层重檐,层层飞檐轻秀似欲飞天,檐处有“金钟”二字牌匾。</p><p class="ql-block">一巷道墙边有木架,架上有木雕,鱼身却生就怪嘴,墙上匾额书“人天津梁”。此鱼神通,不知跟鲤鱼跃龙门有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再说昭觉寺,因名望在外,多次被毁,总有高僧锲而不舍带头重建,且加以拓展开来,才有如今宏伟的规模和齐全的殿堂类别。第一禅林之誉实至名归。过道名“玉阶了塵”,照壁书“百千万佛以自壯严”八个大字。这里碑记多,在《清定法师重建成都昭觉寺碑记》旁就排了三列整。碑记虽有文采,简介更全面,典故诗文不少,可以想见工作人员的用心,可惜当时匆忙,没注意背面有后续,只拍到前面部分:《成都昭觉寺简介》:“据《大般若经》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劫中,曾为常啼菩萨,为悲悯众生,发大悲心,在众香城候昙无竭菩萨说法,鹄立七年,并刺身血洒地。西藏活佛说,众香城即在成都,常啼菩萨洒血处即在昭觉寺。………唐僖宗乾符四年丁酉,因剑南节度使崔安潜奏请,敕改建元寺为昭觉寺,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以先觉觉后觉’之意。康熙有‘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诗句。”</p><p class="ql-block">现在已过晚饭时间,工作人员陆续撤走,剩一两个慢的准备关门,诺大庭院,只剩蓊郁树林相伴,天空还有云,仿佛寺内仙人云游掉落的,让寺宇更显庄严神圣,仿佛在说你这个俗人也该走了。</p> 川西第一道观 <p class="ql-block">青羊宫,原名青羊肆,老子别尹喜时说道“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唐代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也有“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的话。三清殿处铜羊为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殿,据说哪疼摸哪,有效果。</p><p class="ql-block">二仙庵那个据说是道字,反正我是认不出,真是的话,书者估计胸中感悟了道意,已忽略了字形外表,那个道字就是人天津梁的道了。</p><p class="ql-block">唐王殿值得一提,毕竟唐王和老子同姓,唐僖宗避黄巢之乱时又以此处为行宫,感老君庇佑大力拨款增建,并改今名。殿基旁就有唐僖宗的《改玄中观为青羊宫诏》。殿基高而厚实,墙上双龙浮雕威风凛凛,周围衬以奇花异草,仿佛见龙在田。殿门外有绳拦着,只准跪拜和远观,看介绍,殿内供的是李渊夫妇和太宗世民,左边配有魏征,李靖。右边配尉迟和秦琼。看过介绍在边上转了转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看完从天泉润止返回,天泉润止是名字很独特的茶寮,虽不明深意,感觉太有文化气息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从侧门出来,正对着照壁“道法自然”四个刚劲大字,绕过它便进入文化公园,园里有十二桥烈士浮雕,浮雕前是 刻有36烈士名字的玉碑。站在浮雕处瞻仰片刻,回望对面便是题为“缅怀”的师生汉白玉雕像。左面有红色花岗石堆砌雕琢而成的巨手,名为“不屈的灵魂”。经常逛这里的人,灵魂一定坚强。</p><p class="ql-block">出园便是琴台故径,此时天色已晚,一路夜景迷人,今天又要告一段落了。</p> pb要成功啊,我的都马 <p class="ql-block">25日 12点 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领参赛包,当时觉得时间安排有点怪,等开领时欢迎仪式把我感动的乱了方寸,忘了礼仪,语言也不会说,只胡乱摸出手机自拍,当时样子真是搞笑。</p> <p class="ql-block">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真的不适合马拉松,平时跑一下脚后根都有点痛,也就没辛苦练,一星期小跑两次,不掉状态就行。反正每场马拉松都得走,咋准备都枉然。练的勤点的差别仅仅只是 从21公里开始走还是 从30几公里开始走这点而已。</p><p class="ql-block">成马赛道从金沙到新国际会展中心像个 7字,感觉像成都之心。以为坡多,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跑,不是坡但因地势略倾,刚好适合轻松抬脚,可惜人太多了,我在各路神仙堆里跌跌跌撞撞挤着,完全没有自己的节奏。在双向六车道上,一排至少挤了一二十人,每秒至少两排赶超过我。可能五公里左右,因为好跑,我跑的略快,有人见我满头大汗,可能脸也很红,便指着我说:“这个人要不行了”,心想:这才哪到哪啊,可脑袋偏偏点了点表示认可,此时正遇上倪正忠。</p><p class="ql-block">半马终点刚分道处便遇见三山夫妻,二人都是全马,见她俩互相提携鼓励,不仅是神仙眷侣模样,还有当代侠侣风范,真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呀,羡慕👍。我只有一个人独自熬着,偏偏身体已出现恼火状况,要开始走了吗?</p><p class="ql-block">走就走,无所谓,乘机调整呼吸,降下心率,感觉可以这样一段一段的冲,一段一段的征服,直到完赛,虽然成绩还是不行,也算 pb了不少,心里还是满意的,再回望来时路时,仿佛刚刚经历的疲惫已走远,就喜欢这个感觉,也是我一直想跑马拉松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就用我今年 9月28 日胡乱发在抖音的骑行视频《越骑越行:北山东河环线》未尾的话来结束成马之旅吧:有点不舍,但每个行程都有结束的时候,可视频和照片不会,就让我把视频和照片定格在骑行的路上,以此期待下一次的未知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