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自由

叶子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大约往前四五年的光景里,我曾设计过一堂课,记得反反复复调整课题题目,最后定为《你会听吗?》,开场是一首自然旋律,我要求听课者,分享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这节课在不同班级,不同场景里上过,每一次都不能完全复制之前的每一次。因为设计只是我们的预设,当下所发生的总是不太一样,也就是从那些课堂里,我逐渐开始意识到所谓的教学策略,更多时候只是形式上的谋或术,而真正开始打动人心的策略,往往只是我们卸下伪装、躬身入局,只有当我和学生做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的时候,我们才更容易听见彼此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镜观之,这样的情境放在其他人际关系也如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事实上,在人群中我可能更倾向于捕捉到非亲密关系的声音,更容易忽略亲密关系里传达的种种讯息。这个我,非特指我,泛指我们。这是从近日小豆丁的言行中,反思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豆丁继脚扭伤以后又和我一起感冒咳嗽,加之临近期中考试,小小的灵魂初受这教育的折磨与考验,万般不适应,可还得努力适应,于是见天一副可怜状,渐渐的就从原来的喜欢一年级到不那么喜欢一年级了,夜里睡不安稳,不是拼拼音就是做算数,着急上火自己学不会。白天一不顺意就开始哭,听说我要离家外出就医,张嘴就哭,说自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要不就是嫌我总也不带他出去玩,是啊,因为身体原因,我已经很久没带他去哪儿玩了。昨天,他哭着说:我要换一个家,不要这个家了,这个家一点也不幸福,我都没有自由了,你们就只是把我当工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话说,当时听他这么讲,我还挺意外。这逻辑还蛮清晰,更惊讶他啥时候会使用这些文字工具了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在路上,在飞机上,以及每一次想到他的瞬间,包括此刻我都在思考他所说的“幸福、自由和工具人”三个词儿。我不得不再次承认,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也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何谓幸福和自由;我更不得不承认,我们可能都把自己活成了工具人,于是我们也把孩子养成了工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为工具,当为有用,既然有用,也算如意。可是,脱离有用,无用或许最自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令我们不自由的,皆为我们在意的,利来或利往间,我们就听不见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其实更多时候,只是我们的自以为是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苦难总是可以撬开一些伪装,让我们听见彼此,彼此听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来去自由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