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0日清晨,我随国学研究会一行人开启了石鼓快乐游学活动。主持人为黄波老师。</p> <p class="ql-block"> 当汽车拐入朱红星私人博物馆的路边,我看到这有趣的场景:一老人用泥抹子在桌面上抹着像泥一样黄色的东西。我问了邻座的同伴后,方知这老人是在做极具湖南风味的带辣味和芝麻、紫苏末的红薯片。成品的红薯片有点像大片的山楂片。</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朱总家的庭院,抬眼望去:庭院的边边角角,摆满了朱总和弟弟数年来搜集的各类石雕器物。如染布用的石碾、荷花缸、柱石等。</p> <p class="ql-block"> 瞧!百多年前的人们一样注重健身运动。这重达50斤的石质亚铃,居然被黄波老师单手举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朱总家的民宿还在修建中。期待朱总家的民居快快修建好,这样大家又多了个好去处。在此,人们不但可以享受到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可吃到纯天然的农家柴火饭。同时可以慢慢观赏、解读和把玩那来自不同朝代文物、器皿,从中感受中华民族源源流淌的文化血脉跳动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朱总指着脚下这石圈说:这是石磨的上半片,他将此石铺在大门入口处,既美化了庭院,又寓意着圆满如意。</p> <p class="ql-block"> 朱总向大家介绍此碑文的收藏过程及碑文所记载的人和事。市文物鉴赏专家盛兆华从专业角度进一步向大家作了详细讲解。朱总说:由于人手有限,他和家人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收集文物方面。进一步细化藏品的陈列,只能再缓缓。</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印证朱总所说的碑文内容,盛老师不但用手拭去石碑上的尘土,还躬身细读碑文上的文字。盛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因长期从事湘潭的文物保护工作,所以他对湘潭文保单位和各类非遗物质以及从湘潭走出去的历史名人,其熟悉程度如同自己的十指。看到这碑刻,肖老师说:青山桥被誉为湘潭的“小西藏”。可从青山桥的石鼓却走出过两位历史名人!比如清廷重臣督察御史赵明,以及被称为能臣又是清官的清廷河道总长 陈鹏年。在腐败的清朝,作为能臣,陈不贪不腐却又能成大事。能将这两种身份集于一身,真的非常难得! </p> <p class="ql-block"> 这个石槽是百年前,大户人家用来做消防储水用的,这巨大的石槽是由整块岩石雕凿而成的。望着这巨大的石槽,我在想:朱总兄弟俩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将这石槽顺利运回到自家庭院里的?</p> <p class="ql-block">古时,人们用来染布的石碾。</p> <p class="ql-block">进入磁器室参观。</p> <p class="ql-block"> 肖健强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区别陶瓷中的铀下彩与铀上彩。肖老师提醒大家:吃饭用的碗、喝茶用的杯子要用铀下彩更安全。</p> <p class="ql-block">铀上彩菊花图案的陶罐 。</p> <p class="ql-block"> 瞧!这百多年前的衣帽钩,是不是比现在塑料衣帽钩更耐用、更具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 文革文物藏品一角。柜中陈列着一梱梱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的粮票和主席头像徽章。</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湖南省粮票”。</p> <p class="ql-block"> 看到古时官府发文上的红印章和骑缝章,肖老师顺便向大家普及了鉴别正假人民币最简便的方法:将百元纸币卷成筒状后,两边对接处的每一个细微花纹都能严丝合缝。反之,就是假钞。此防伪方法就来自古时官府发文的骑缝章。</p> <p class="ql-block"> 棕色陶罐上有林彪副主席手书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得是毛泽东思想”。这句话,七十岁上下的人们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 在门板和墙面上或雕或画上主席头像,或描上一个“忠”字,是六十、七十年代最常见的场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此物件为清朝官员收放官帽的专门匣笼。左边为牛皮精制而成的皮匣子,右边为细竹篾编织而成的竹匣。</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木质文物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大小不一的房间里,陈列着大小不一的扁额、条屏、屏风。这可是当年受封人家的传家宝!真不知道朱总花了多少“银两”从那些受封后人的手中购得的。</p> <p class="ql-block"> 再次让肖老师侃侃而谈的是这幅“雕花床楣”。</p><p class="ql-block"> 朱总说此床楣,是他们兄弟俩驱车到白石老人的故乡白石铺,从白石老人叔叔的后人手中购得的。肖老师和朱总就此床楣的雕工和制作手法是否出自白石老人之手进行了探讨。</p> <p class="ql-block"> 意外的喜悦——结识了从新疆嫁入朱家的长媳小陈。我俩当年都曾生活在新疆的北疆地区,且相距不很远。</p> <p class="ql-block"> 好诱人的野生新鲜中药——黄精。朱母告诉我们:母鸡配上黄精一起炖食,是一道极美味的药膳。</p> <p class="ql-block">朱家的鸡可是吃稻谷长大的。够肥硕!</p>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我们一行人结束了在朱家私人博物馆的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国学研究会的领导们精心组织这次游学活动,我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在这青山掩映的农家庭院里,珍藏着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那些大小不一、材质也不尽相同的文物,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后,虽然有些残破,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可依然承载着那段历史,从而让我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朱红星先生作为刚满四十岁的八零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如此坚定、深厚的情怀,他将收集文物、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带领家人不畏艰辛、日复一日地做着这烧钱又费力的事,真的让人感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游学活动,可谓收获满满。私博馆内藏品多多,随队的盛老师、肖老师都是从事文物工作多年的专家、学者。真的不虚此行!肖老师作为国学研究会的公益老师,除坚持常年给大家讲课外,每次游学活动,肖老师就成了大家的义务导游。石鼓镇,被称为湘潭的“小西藏”,这里也曾走出去过许多名臣文人。</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因此其对湘潭文保单位和各类非遗物质了如指掌。而且对从湘潭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其熟悉程度如同自己的十指一般。所以每次外出游学,肖老师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娓娓道来。比如,同在清朝为官的重臣督察御史赵明,以及被称为能臣又是清官的河道总长陈鹏年都是从石鼓这儿走出去的。听肖老师上课,真的收获多多! </p><p class="ql-block"> 历史需要铭记,文化需要传播。朱红星及家人不遗余力地自办博物馆,就是在践行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着汉服出街,恢复汉唐盛世是每个中国人梦想。在追梦的路上,国家需要更多像朱红星先生这样既怀揣梦想,又脚踏实地立足家乡、立足本士努力拼搏的年轻人。朱红星先生 2010年当选为湘潭县政协委员,曾荣获优秀县政协委员称号。从某种角度说,这是父老乡亲对其辛苦付出的最大肯定。</p><p class="ql-block">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期待朱家私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石鼓这块热土上又一块耀眼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