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生活了近四十年,北京周边的长城基本都看遍了,唯有金山岭长城还未涉足。2024年10月30日--31日,与战友同游一遍金山岭长城之早晚景象,把所见所闻记录在此。标题《从金山岭看长城》包含了看长城总结。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的大小金山岭上。是明代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镇守北疆,继续兴建众多敌楼和战台,成为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br>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约15千米。城墙一般高7米左右,下宽6米,上宽5米,可容五马并骑。在这段长城上,敌楼、战台、铺房密布,其中敌楼和战台有158座。金山岭长城作为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具有深厚的考古价值,对研究中国明代的历史以及戚继光的人物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戚继光塑像<div>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带领他的戚家军经过十余年的浴血奋战,基本肃清了为患中国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患,应召进京,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二个辉煌时期——蓟镇戍边 16年(1568—1583)。戚继光在长城边墙台墩修建、练兵、练将、兵器发明、车营建设、营阵训练以及传统兵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div><div> </div> 戚继光蓟镇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其所辖长城有 1200 多里,建敌台 3000 座。长城所经地段多崇山峻岭,依山筑城,断谷起嶂,择险置戍。修筑时吸取各代长城的构造特点,经过多次改进和创新,筑成了烽堠相望、敌台林立、用险制塞、纵深梯次、点线结合、互为依托的军事防御体系。空心敌台的成功,不仅完善了长城防御设施,还为全面改革长城防守体制提供了物质条件。<div> 原先蓟镇长城防守,边长二千里,中间山川阻隔,遇警驰援难及;军队只守城堡,对沿边墙台坡堑,弃而不守;主、客、班兵种繁多,统属多头。在这种情况下,虽有长城,也无法防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于是戚继光把蓟镇全线划分为三协守、十二路,每协守负责四路,主、客兵一体编派,分段负责,整个蓟镇长城防线形成了机动灵活的有机整体。在他镇守期间,边关安宁。</div> <div>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div>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br><br><br> 大小金山楼<br>大小金山楼(右上陡坎)是金山岭长城的又一名楼。小金山楼的小券门相当隐蔽。建在敌楼一侧,下面是直立的峭壁。大金山楼建筑独具一格,楼上层仿木制的小铺房,它的椽、擦、檐、窗都是用青砖磨制而成,酷似木制,给人以精巧、细腻之感。据史料记载,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任蓟镇总兵官以后,发现北方士兵纪律松散,战斗力很差,就从南方招募来三千浙兵,作为军中骨干。传说,大小金山楼,就是三千浙兵修筑的。故楼名借用镇江大小金山岛之名命名,以寄托他们对江南家乡的思念。 长城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在我们的国歌里有长城,我们的身份证上的背景图案是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护卫国家安宁的钢铁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象征! <p class="ql-block">长城的起源</p><p class="ql-block">如上所说的是明代的长城的一段故事,代表了中国长城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春秋战国开始筑长城以来的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迄今遗存有43721处长城景观遗存,分布在北方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4个县市范围。</p> 长城总长度<div>据《中国长城志》记载,中国的长城的总长度是21196.18千米,这个数字比沿地球表面从北极到南极的长度20000公里还要长。其中</div><div>先秦长城:3800千米</div><div>秦汉长城:3560千米</div><div>南北朝长城:1120千米</div><div>隋唐五代长城:366千米</div><div>北宋西夏辽长城:1080千米</div><div>金长城(界壕):3900千米</div><div>明长城:8851千米</div><div><br></div> <div>长城分布</div>修建长城,起于先秦,终于明朝,遍及北方15省区。各省长城长城概况如下:<div>内蒙古:7300千米;河北省:2400千米;陕西省:1800千米;山西省:1240千米;辽宁省:1220千米;宁夏:965千米;甘肃省:3600千米;山东省:640千米;北京市:520千米;黑龙江省:429千米;吉林省:360千米;河南省:390千米,青海省:316千米;天津市:35千米;新疆:0千米,据文献记载,新疆有长城记载,但目前无实体遗迹,仅遗存汉唐时期的烽燧线路,分布在40个县内,共计186座烽燧,关堡26座。</div><div><br></div> 长城名称<div>由于长城横跨北方十五省区,各地语言表述、建筑材料的不同,长城的名称也有所不同。长城作为通用名称,始于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而该时期的出国,则把长城称之为“方城”;有的朝代则用“堑”、“城堑”、“墙堑”来代指长城。也有用“塞”、“塞垣”“塞围”来表示长城。也有称之为“亭塞”、“障塞”的叫法。修长城最多的明朝,则把长城称之为“边墙”、“边垣”的,而没长城一说。在宁夏一带,明朝以前,由于长城是用黄土筑成的墩台叫做“长城蛋蛋”、“土龙”等,蒙语里叫“乌尔科”。</div><div><br></div> 为什么要修长城<div>过去古人修长城和我们今天搞太空探索、发展卫星技术一样,都是为了保卫家园,巩固疆土不受袭扰。从长城的布局走向看,正好处于南北分界范围,北方少雨干旱,居住的是游牧民族,南方多雨,是农耕民族,而出产粮食的区域和粮食成了南北争夺的对象。我们今天国土防御有陆防、空防、海防,古人修长城就是陆防。</div> <p class="ql-block">修筑长城工法</p><p class="ql-block">长城横跨北方15省,穿沟壑,越山颠,构成了北方的边防线。登过长城的人无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与艰辛!长城是如何建造的呢?归纳起来说,古人建造长城,充分利用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一理念。建造工法大致分为三类:砖包法、石垒法、土筑法。下面这组图片或许能说明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砖包工法</p> <p class="ql-block">青砖的制作与烧制</p><p class="ql-block">在燕国时代,工匠们偶然把热水撒在烧的滚烫的石头上,发觉石头冷却后会渗出白浆,干凝后成为粉末,把这种粉末与水搅拌后有很强的黏性,用来砌筑砖墙,墙体更加牢固,由此诞生了石灰这一建筑材料。所以有“长城烧出万年灰”一说!</p><p class="ql-block"><br></p> 青砖成品运输 石垒工法 石材制备与运输 土筑工法 长城的整体是阻止外敌跨越疆界,而墙体上部的敌楼、垛口、箭孔、障墙、排水等设施,凸显了其功能的完备性。 修建在陡坎上的障墙,是在敌人攻破城墙后的最后一道防线。电影地道战里就利用了障墙这一理念击杀敌人。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长城的国家</p><p class="ql-block">领地意识是人类的本能,修筑长城是用来保护边界和防御外敌入侵。在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修筑长城时,古希腊人在雅典到海滨的道路两侧修建了两条8公里的长墙,成为了雅典的生命通道。在秦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时期,英国人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修建了一条120公里的哈德良城墙。德国在黑海沿岸及多瑙河、莱茵河修筑了日耳曼城墙。伊朗在戈尔甘修建了戈尔甘城墙。印度在15世纪修建了贡珀尔格尔城墙。</p><p class="ql-block">二战以后,有欧洲著名的柏林墙;美国墨西哥边界的边界墙;中东的加沙隔离墙。以及各国边界修筑的界桩、铁丝网栅栏等等。这些都是长城防御功能的延伸与延续。所以,只要人类生活的延续下去,用“墙”来标注领地的意识就会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我对长城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认识了长城,老师顺便讲了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2014夏天,我一家人年到北戴河旅游,专门去山海关外的孟姜女庙追溯了这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登长城还是1974年的夏天,地点是潘家口和喜峰口。那一年,部队从陕西移防河北迁西,修建潘家口水库,连队驻在大官庄后的杨福岭修公路,由于不具备开工条件,连队整天学习。连务会上,各班排一致建议,想去看看长城,等以后开工了,就没时间了!最终以排为单位组织去看了潘家口和喜峰口。</p><p class="ql-block">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早餐后,我们排从炊事班领回了干粮——冷馒头,带上挎包、水壶、腰带列队出发。到了杨岔子村,只能沿滦河左岸边行走,转过山梁到了潘家口,长城显露在眼前,大家都非常兴奋,顺残余的城墙走到小村庄边,然后回到宽(宽城至平泉)平公路,顺公路走到喜峰口。喜峰口城墙比较完整,有街道,有瓮城。下午经滦阳回到连队。这就是我脚踏实地的第一次登长城。如今这些地方都淹没在水下了!</p> <p class="ql-block">游八达岭长城之趣事</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北京上学,游八达岭长城又成了一个新梦想。第一次游八达岭,我和老乡同学从五道口附近的清华园火车站上火车,到了八达岭车站,一直下雨,就在候车室等啊等,到了下午,雨还不停,返程的火车来了只好扫兴而归。过了两天,我们又出发,终于登顶,站在好汉坡前(那个年代的好汉破石牌是立在西侧),真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慨!后来的假期,去了古北口卧虎山长城、慕田峪长城。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只能饱眼福,没能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长城东西横贯万里,跨越大半个中国,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每天攀登者无数,这凸显了长城在全国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伟人毛泽东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著名名诗句,更是激励人民亲临长城的巨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如此攀登长城,争取做好汉!</p> <p class="ql-block">在现实生活中,人常常会说去“爬”长城,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且上和都会有不同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跨入金山岭长城,回味了长城的险、峻、奇、秀及古朴沧桑历史、文化价值和极其个人的感慨,下面再细看看金山岭长城早晚景象...</p> <p class="ql-block">长城如龙,游走在群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戍边将士站在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北望大漠,南望京师,不忘守土职责。</p> <p class="ql-block">掩映在蓝天下,松柏中的敌楼,如同一个忠于职守的边关将士,与日月相伴,与岗位为家,这就是忠诚!</p> 这里是金山岭长城的标志性景点,从游客中心坐缆车到达山顶,沿中间山脊向南行走,就是大小金山楼。右前方山崖上的楼就是大金山楼,下方的是小金山。小金山楼还是登长城的入口之一。 夕阳掩映下的金山岭长城,更显得古朴沧桑 <p class="ql-block">长城永在,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霞光初现,新的一天开始!</p>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长城巍峨。</p> <p class="ql-block">试想,自有长城以来的两千多年里,戍边将士是如何度过黑夜,盼望太阳升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金山岭长城砖垛口将军楼拍的古北口卧虎山长城</p> <p class="ql-block">黎明前静悄悄的长城,也许历史上某一天,这里充满着厮杀与刀光剑影,可不会这么安静!</p> <p class="ql-block">站在将军楼观景台,北望群山万壑。</p> <p class="ql-block">曙光初照,似乎给长 城打扮了一番,长城更加秀美俊俏了!</p> <p class="ql-block">失修的城楼,虽然显得破败,但如大漠深处的胡杨林一样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长城显得古老沧桑!</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残垣破壁,当初又是何等威严圣神的边关要塞啊!</p> <p class="ql-block">长城的敌楼,以“眼”得多少来说明其敌楼的重要性与驻防将士的等级。你猜猜这是多少眼的楼?</p> <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更显河山美!</p> <p class="ql-block">太阳就是这样告别戍边将士,告别长城的!</p> <p class="ql-block">薄雾浓云愁永昼,万里长城万年青。</p> <p class="ql-block">春天嫩叶鲜枝,夏天枝繁叶茂,冬来枯枝败叶,陪伴长城屹立。</p> <p class="ql-block">敌楼之眼,守城将士就是这样观察敌情的,今天成了我们看风景的一个窗口!</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留下了无数将士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从砖垛口敌楼,看司马台长城。两山脊之间的沟壑就是新建的旅游景点——古北水镇</p> <p class="ql-block">夕阳照曜下的司马台长城,十分俊秀。</p> <p class="ql-block">朝朝暮暮间,长城守卫着苍茫山峦,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夕阳如面纱般锁山罩楼,此时高山城楼妙曼身姿特别诱人。</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共扼边关,这就是“不叫鞑虏度燕山”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同一机位,不同时刻的司马台长城景象。</p> <p class="ql-block">最高最远处的敌楼就是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再往前走不远,这条自动向西延伸的长城就转向南平谷方向,再转向东至蓟州黄崖关长城再向东延伸至喜峰口、桃岭口到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从这个角度看大小金山敌楼,才是名副其实的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从砖垛口将军楼口向东看巍峨蜿蜒的长城,在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古老的长城似乎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汪遵有一首《长城》的诗,赞美了长城坚固与雄伟,诗曰:</p><p class="ql-block">秦筑长城比铁牢,</p><p class="ql-block">蕃戎不敢过临洮。</p><p class="ql-block">虽然万里连云际,</p><p class="ql-block">争及尧阶三尺高。</p> <p class="ql-block">雾锁远山,长城独显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面对夕阳西下的这个景色,想到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p><p class="ql-block">大漠风尘日色昏,</p><p class="ql-block">红旗半卷出辕门。</p><p class="ql-block">前军夜战洮河北,</p><p class="ql-block">已报生擒吐谷浑。</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赞美依靠长城打胜仗心情。</p> <p class="ql-block">砖垛口,是一个当年出入长城的路口,处于一条山谷中,建有一个戚继光广场。</p> <p class="ql-block">坚固的砖墙,前,摆放着一块花岗岩石,镌刻著“戚继光”三个鲜艳的大字,其意义大家都懂滴!</p> <p class="ql-block">灿烂的阳光,清新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中午快离开是天色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段各段敌楼名牌</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由于这次金山岭之行,当天三点上山,晚上八点多才步行下山。第二天一早四点起床登山,多亏店家宋老板一直开车接送到景区大门口,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故这一集的照片选得比较多,有重复,但是下午和上午不同时段随拍,收录在此的目的是方便日后回看。望看官们理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