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叶桦</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海上的一座孤岛,没一条陆路可行。然而信佛的人们都坐船来到山上,他(们)提着禅香,揣着虔诚,怀着心愿,纷纷走向那心中的殿堂。我是无神论者,也不信佛教,我来只是拍拍风景,来审视一下这些充满信仰的佛徒。</p><p class="ql-block"> 上岛的人熙熙攘攘,信佛的人十之八九。每座寺里,跪着叩头的,四方朝拜的,高举檀香的,朗读经文的,不一而足。他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亲人祈福、为意念祷告,向菩萨发出一种崇拜和请愿。</p><p class="ql-block"> 信男信女,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贵贱,不分贫富,都有一种强烈的意愿寄托。他们把意识形态中的意念,通过这种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的形式寄托给想像中的、虚无缥缈精神主。</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寺庙,络绎不绝的信徒,源源不断的香客,普陀山上被一种似乎神圣的东西笼罩着。连那些客栈、饭店都被蒙上佛的影子,什么佛斋店、信之舍,商户招牌都给佛扯上一丝一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法雨寺的山路上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海天佛国”,由明代抗倭名将候继高所书。由于这四个字概括了普陀胜景的特色,故成了普陀山的代称。石上又立一小石,时有云雾缭绕,又称“云扶石”,普通的石头被佛神话出许多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些碧瓦黄墙的寺庙,幽居于丛林之中,给人几分神密。百年樟树簇拥,粗壮的树杆上长满了青苔野藤,阳光从密林中射出,那光分明也带有几分佛意。</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叫紫竹林院的地方,我喜紫色,信步去了。由于不信佛,我没涉足任何寺庙,只是看看风景,拍拍人文。</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尚好,十点来钟,一改阴霾天气,蓝天白云,很是惬意。几个来朝拜的西藏喇嘛,坐在海边石头上,拿的拿IP,拿的拿手机,他们在诵一篇共同的经文,非常认真。看到这种情景,我都好笑了,智能工具也成了道士们学习诵经的工具。后面海浪涛涛,扑打在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他们全然不顾,也无心去欣赏这异地风光,全神贯注地朗诵着他们的经文,此时,我也有点相信佛的力量了。</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像一个棱子躺在海里,长不过七千米,最宽处也只有四千,就在这小小的岛上却散发着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最具凝聚力的当首南海观音了。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矗立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是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佛的总高度为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整个铜像重约70多吨。大佛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佛面部分融入了6500克黄金。</p><p class="ql-block"> 现在成了佛学界和佛头中举足轻重的存在,每年到这朝拜的人无计其数,许愿还愿的人也不乏其人。它严然成了人们心中的神,令人坚信不疑顶礼膜拜。人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观音菩萨,希望自己的许愿能够美梦成真。那些跪着的人,烧香的人,诵经的人,无不心怀美好,寄希望于菩萨“我佛慈悲”。</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到此,就是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和意识形态的臆想。无论如何,人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至少他心心念念中有一种期待,并为此而克制自己,乐意行善。</p> <p class="ql-block"> 佛教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佛教也宣扬一些行善积德的正能量,从那些寺联和牌楹中能让你感到佛教的慈悲与友善。比如牌坊上的“同登彼岸”,宣传的是共同到达,引伸出来,便是一路同行,携手共达。从政治层面而言,就是相互照顾,共同进步。从经济层面而言,就是同甘共苦,共同富裕。从生活层面而言,就是相互支持,荣辱与共。总之,它散发的是“善”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那楹联: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知无觉。极高的佛教意境,涨退潮自然界的自然现象,你可听其自来自去,闻涛不惊,随其自然,开导人们要有一种尊崇自然,宠辱不惊的心态。山中石层层叠叠,无知无觉,这不就是要人们深稳、敬畏自然吗?由此看来,佛教也以其特有的文化,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造化人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一块人间难得的净地,承载着千万信徒的寄托。但愿心诚则灵,每个人都心生希望,心想事成,让佛的力量塑造更多的善良与美好,让人们的生活平静而顺意。我不信佛,但愿佛不辜负信它的人,让每一颗善良的心得以慰藉,每一个祈祷和许愿都能梦想成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