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于天津水上公园</p> <p class="ql-block">八哥是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俗名: 普通八哥、鸲鹆了哥、鹦鹆、寒皋、鸜鹆、驾鸰、加令、凤头八哥。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的羽冠和漆黑的羽色,翼上有闪亮的白色斑块。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至东南亚,常见于农场、公园及城市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八哥两翼具白色翼斑,飞行时甚为醒目,似“八”字,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成年八哥体长约25-27厘米,重约102- 120克,全身羽毛深黑色,略带紫色或棕色光泽,尤其是背部。头部具有一簇立起的羽冠,覆盖鼻孔和嘴基,雄鸟的羽冠更为明显。翅膀为褐色黑色,所有主翼羽的基部宽幅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尾巴黑色,尾下覆羽黑色,尖端有白色边缘。成鸟的喙为象牙色或角质色,基部带有粉红玫瑰色,眼及脚橙黄色。</p> <p class="ql-block">八哥拥有丰富的叫声和歌曲,从哨音到颤音再到咕噜声。当感到警觉时,会发出刺耳的‘jaaay’声。还有系列的呼噜声或溪流般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与鹩哥相比,八哥没有头侧的桔黄色肉垂。与林八哥相比,八哥的冠羽更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与乌鸦相比,八哥体型较小,喙和足均为鲜黄色。</p> <p class="ql-block">八哥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城市中的建筑檐下、道路旁、花园、公园、停车场,以及农村地区的农田、果园、牧场附近和森林边缘。它们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但也吃水果、谷物、肉类、粪便甚至垃圾。它们会跟随耕作的牛群,觅食翻出的蚯蚓、蚱蜢和其他昆虫。</p> <p class="ql-block">八哥繁殖期一般在4月至7月,每年可繁殖两次。巢通常建在树洞、废弃的翠鸟巢穴、屋檐下或建筑物的裂缝中。巢由稻草、松叶、羽毛等材料堆砌而成。每窝产卵4-6枚,卵呈蓝绿色。</p> <p class="ql-block">八哥分布于东洋界,从中国南部至东南亚。在中国,从陕西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均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八哥因其模仿声音的能力而受到人类的喜爱,但这也导致了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雄性八哥寿命一般在8-10年,雌性八哥一般寿命在10-12年,野生八哥一般寿命要比人工笼养的短1-2年。</p> <p class="ql-block">行为:八哥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牛、猪等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虫。性活泼,成群活动,有时集成大群,特别是傍晚,集成大群在树上过夜。夜栖地点较为固定,常在附近地上活动和觅食,待至黄昏才陆续飞至夜栖地。善鸣叫,尤其在傍晚时甚为喧闹。</p> <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p> <p class="ql-block">八哥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未经批准私自饲养是违法的。</p> <p class="ql-block">文字说明来源于《懂鸟》。</p><p class="ql-block"><b> 谢谢您的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