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河流 我的老师

海鸥明月寄情思

潘 汀 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身体微胖,浓浓的眉毛,方正的脸,炯炯有神的眼睛,端正的鼻子,厚厚的嘴唇,长着一头浓浓的黑发。他不像七十年代初期那些跟潮流的青年一样,把头发理得短短的,以示摩登,只是把这一头黑发梳得顺顺当当的,十分好看,可以想象,这样有气质有个性的老师,会使我们多喜欢,所以开学后,我知道新调来的谭老师是我们白马井二小四年级班主任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我们想学习,但因张铁生交白卷,到处都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潮,读完三年级后,脑袋仍一片空白。看到谭老师富有个性的形象,心想老师肯定不会跟潮流说:“读书无用论”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果然不出所料,老师一到任,就一反过去学校给我们灌注的反潮流交白卷的作法,下决心从基础抓起,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们灌注知识。他常说:“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是一种失职的行为”。他动情地对我们说:“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此来鞭策我们学习。那时,我们语文基础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作文是我们的一大难题,不知如何写,他就从审题、谋篇、结构、篇幅、语言、文字等七个方面,手把手教我们,读了一篇又一篇的范文,进行分析,然后从命题作文、笔述所谈、化繁为简、补充欠缺、改写不通、演短为长、读书笔记等方法,进行强化我们写作文的能力,并规定我们写周记、日记。老师改作文、周记、日记可认真了,有一句好的,他会打双圈,并且写上评语;每次作文、周记、日记讲评,他都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的作文,他推荐到镇广播站,如果播出来了,我们全班学生会为此激动好几天。为了强化我们的分析能力,老师经常用休息时间带我们深入工厂、渔村、调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班里同学过得很有意义,凌晨鸡叫,就争先恐后到学校读书,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就是我们这批原来不想学习、调皮的孩子,都能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不管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好的,他对我们都十分耐心施教,不分彼此,一视同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以出色的教学质量使我们班成为当时那所小学成绩最好的班级,正因为他从严教育,使得我们这一批学生,在动乱年代,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许多年后,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学生。仍然念念不忘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积极进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每当我读书写作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当年老师的呕心沥血。在海口工作的吴春秀同学的谈及谭老师时,才知道老师原来是反对“读书无用论”,才从省城的小学下放到我们所在的镇小学任教。我们都有同感,老师在那样的环境里,能那样用心培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没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就这样我更加尊重和思念我的老师。我们升到五年级后,谭老师又调到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任教了,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他的面,动乱年代。断断续续传来一些关于他不幸的消息,我的心里一直很难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第六个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阔别二十四年后,又一次见到他——他浓浓的黑发已经花白,原来年轻的脸庞,刻满了细碎的皱纹,只是那张厚厚的嘴唇里,依然说出委婉动听的语言。他说他在偏僻的乡镇任教,有个学生叫苏发山,家离学校20里路,星期六走路回一趟家,星期日又背着柴米油盐返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个星期天,他出门散步,碰上小苏从家返回学校,学生见了他从背上的背斗拿出了一小袋糯米粉,足有六、七斤重说是专门为他带的,礼物虽少,且他并不喜欢吃糯米粉,却令人不能忘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心里想着的不是糯米粉,而是一颗孩子的纯真的心和那二十里路。而他所做的,只是此前小苏交不起学费,学费由他建议免收,没有书,他把用旧的教本给了小苏,仅此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吃过山珍海味,都记不起来,那一小袋糯米粉都忘不掉,一个人要常记着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而不计较自己付出,才是永远快乐。政策落实后,组织上曾调他返回省城小学任教,偏僻乡镇小学更需要知识的传播,他离开不了那些可爱的孩子,就这样一干也有二十多年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说,现在看到当年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做了国家的有用人才,就感到热血沸腾,也谈到当年他从省城小学下放到我们镇小学任教时,他如何想着国家的命运,想着下一代,想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对自己所吃的苦,却只字不提。这一期间短促的谈话,才使我真正理解了我的老师,因为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小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所教的学生,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任大学讲师,有的当了工程师,有的当了军官,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政府官员,有的当了人民教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五十六岁的时候,患有高血压病,但仍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案,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推广……成果频出,趋于辉煌。光荣退休后病魔却于两年前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令人扼腕不已,叹愤难当。每每想起,情不能已,于是命笔,为是文以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