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北用好红色资源 打造青海精神高地</p><p class="ql-block"> 撰稿 朱顺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底蕴的英雄之城,这片红色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诞生,见证了中国核事业发展,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筑牢信仰之基,汲取奋进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海北儿女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近年来,海北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挖宝贵的精神富矿,持续擦亮“中国原子城”红色名片,赓续好艰苦地区艰苦奋斗的精神血脉,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全州上下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努力打造青海精神高地,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时代光芒。在海北70周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正如金银滩草原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时代楷模尕布龙扎根高原的“赤子精神”鼓舞党员克己奉公,优秀共产党员廉福章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感召后人无私奉献,四次征战奥运会的切阳什姐、鲁迅文学奖得主索南才让等一大批当代先进人物温暖了海北的每一寸土地。从尕布龙到廉福章,再到切阳什姐、索南才让……海北一代代共产党员,汲取“两弹一星”精神营养,在拼搏历练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提升,用硬实力挑起责任担,传承着红色基因,赓续着“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创造新征程上的辉煌业绩。在新的赶考路上,海北儿女将221基地旧址红色资源作为历史自信的生动载体,大力弘扬以伟大党建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金银滩移民”“守备部队驻防”“老一辈科学家投身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等事迹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扛牢政治责任,加强保护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孕育诞生“两弹一星”精神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历史进程。2020年以来,在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和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一体推进基地旧址本体修缮、西海镇红色风貌改造、宣教场所建设等项目,有力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极大的提升了基地旧址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把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精神指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生动教材”,宣教场所“鲜活课堂”,宣讲团队“骨干教师”作用,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形成了知史爱党、学史爱国的浓厚氛围。坚持“建成一个、管好一个、用活一个”,串联整合221基地现有的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221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力度,“修旧如旧”后的221基地旧址一厂区、二厂区、四厂区、六厂区、十厂区等10个厂区12个文物点纳入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和基层党组织共享阵地和海北州红色研学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点)、首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先锋阵地”,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提升青海红色资源的知名度、传播力与影响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思想凝聚、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员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强化阵地建设,打响研学品牌。我们聚焦“产业四地”和“精神高地”,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引擎,全力推进红色教育和研学,打造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31处,将部分旧址文物点列入现场教学点,持续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党建、理想信念、国防安全、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进步六大教学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信仰的力量》系列微党课、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建设“两弹一星”精神高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深入挖掘“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底蕴,着力构建“一核四联七径多点”红色研学体系,创新探索“红色研学+绿色生态+民族团结+国防教育”等复合型研学路线,丰富红色研学产品供给,打造面向省内外的红色研学和教育基地,全面打响海北红色研学品牌,为推动海北红色研学产业和会培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持续加大“两弹一星”精神、牧民群众搬迁、解放军指战员驻防、科技工作者攻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传播,挖掘解放军守卫部队15支、设施遗址17处,倾力打造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基地,深入挖掘基地创建创业时期的感人事迹,抢救性整理在核武器研制史上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人物故事。在保护利用旧址红色资源的同时,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建成并入选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已面向全国举办培训班745期、培训学员14.4万余人次;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接待游客446余万人次,参观人数逐年攀升,省内外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挂牌红色研学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所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广大建设者、科技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人员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彰显了“221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顽强韧劲。我们深入挖掘221基地创业时期的感人事迹,编辑红色图书《金银滩221基地牧民搬迁纪实》《红色印记221》《核事业的忠诚守护者》等20余本书籍。编排情景党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创编《那时,金银花开》《金银滩》《共和国不会忘记》《碧海云天金银滩》等一批优秀剧目,红色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汇聚高等院校、党史研究、宣教场馆、关联单位力量,合力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阐释,积极推进课题申报和研究,完成“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影响及启示、海北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历史性搬迁及其社会影响等多项省级课题。成立了“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先后赴多个国家部委、20多个省市机关单位、部队院校、企业社区和乡镇村社作了380余场次宣讲报告,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宣讲报告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好课程”、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积极实践“两弹一星”精神进校园、进寺院等社会教育活动,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小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持续挖掘“两弹一星”人物故事、真实事例,将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和时代特征,细化为一言一文、一景一物,走进基地旧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处处动人的场景,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让革命故事、红色文化资源“说话”,用红色文化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用红色精神培育正确价值观念,以文化人、凝心聚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我们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引擎,充分利用海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中国原子城探秘之旅二日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神秘原子城·大国铸剑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列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梦幻海北’红色文化体验之旅”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金银滩草原入选“中国红色草原”,5个国保文物点纳入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创建序列,红色文化旅游呈现持续升温态势和强劲增长势头,红色旅游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初步显现。我们将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培育红色旅游企业,完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推动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发挥海北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红色+N”等旅游新业态,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和形式,使更多人了解“中国原子城”历史和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扛牢精神旗帜,打造精神高地。两弹一星事业具有深远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历史意义,打破核讹诈和核垄断,改变世界战略格局,改变了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青年一代成长的精神灯塔,是新时代新青海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221基地旧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孕育地之一和物质载体。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议精神,吸收借鉴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坚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持续推进宣教场所提质、挖掘阐释价值内涵、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加大“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阐释,不断提升基地旧址红色资源知名度、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思想凝聚、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员作用,讲好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事业、传播红色声音,力争将基地旧址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强阵地和精神高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满足人民高品质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上发挥更大作用,让“两弹一星”精神焕发时代光芒,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自<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海省海北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办公室官网)</span></p><p class="ql-block">监制:李兴平 审核:郭 福 初审、撰稿: 朱顺云 编辑:徐利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