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 / 文 九九 美篇号:2282644</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3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浙江衢州廿八都</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镇众多,古镇中尤以江南古镇为最,而江南古镇又以廿八都古镇最为独特。首先是地名独特,它是以数字命名的,其次是语言独特,小小的古镇四千多人口就有13种方言,再就是姓氏众多,常住人口中就有140多种姓氏。而它的古建筑更是派式多样、保存完好。地理位置更是“一脚踏三省”,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一条枫溪穿城而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有“枫溪锁钥”之称,更有“方言王国”、“百姓古镇”之美誉,所以专家誉它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它和那些热闹繁华的江南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古老、静谧,有着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span>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么好的古镇如不来此游玩,真有些对不住自己。首先说它的地理位置:廿八都古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县城南70公里处,为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一个鸡鸣三省之地,与江西福建交界。</p><p class="ql-block">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因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武帝为防止有人在此造反,恐难以应对,便将这里的乡民全部押往外地,至此廿八都地区人蓄绝迹,车道不通。</p><p class="ql-block">到了唐末,黄巢率领十万农民起义大军挥师浙西,转战浙东,耗时二年,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劈山开道700余里,开辟了仙霞古道,打通了三省交通。从此大山重围中的廿八都,不仅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也逐渐形成了浙晥赣闽过往商旅的贸易、客栈、集贸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全镇现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p><p class="ql-block">古时廿八都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四十四个“都”,道成按顺序属第二十八都,所以叫“廿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p><p class="ql-block">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委婉又有金庸笔下的豪情,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浙晥贛闽特有的风土人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文化……</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140多种姓氏图腾</p> <p class="ql-block"> 因为藏于山谷,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廿八都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少受战乱侵蚀,所以这里的古建筑群落保存完好,重点保护的36</span>幢古民居、11幢公共建筑,融合浙、皖、赣、闽各家等建筑风格为一体,雕梁画栋,飞阁流丹,是一处原汁原味的“民间古建筑博物馆”,兼容着浙式屋脊、赣式檐橼和闽式土墙,此外还有近代的西洋式建筑,都融合在一条古街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们见证着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廿八都古镇不仅是历史文物的载体,更是一本记载着千年岁月的古书……</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透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时代的印迹。我走进廿八都,蹈着光亮的青石板,仿佛穿越了千年,漫步其间能感受到历史遗留的痕迹,耳畔似乎聆听着历史的低语,每一处古建筑都在向我讲述着过往的故事,我不由自主的停住脚步,沉浸在这份古朴与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一条枫溪河与古镇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1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为浔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span>老街上长长的石板路向前延伸,穿越古镇,房舍依古街两侧而建,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晚清和民国期间是廿八都最顶盛时期。当时,仙霞岭山区与钱塘江下游地区间的经济互补和往来甚为频繁。古镇里云集店铺和作坊有近200家,光饭铺酒店就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甚至一度力压江山县城。</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商铺林立,各种各样商品琳琅满目。跟着视频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古镇旧时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现有的门有“东昌门”、“北堡门”和镇南石质门额一方,书有“枫溪锁钥”字样。</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北堡门向南进入浔里古街,看到古街道的左边有一条50公分左右宽、淌着清彻水流的“沟河”(我把它称之为沟河),水深有30—40公分,“沟河”就在墙根边,而且很多商铺在长桌上铺块蓝印花布,商品就摆放在上面出售,这也是一道独特的“奇观”。这条“沟河”虽不是饮用水,但是它流经各家各户,出门即可洗用,非常方便。这种设计也是徽派建筑的体现,如在安徽宏村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东升桥,不仅是中国邮政廿八都邮票的取景地,更是古镇内一道亮丽的风景。桥上的门洞、房屋与桥下的水岸相映成趣,形成了清晰的倒影,真是大自然的一幅精美油画,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邮局在民国时期就设立了,为了使在此居住的居民、商人,与外界和家人联系更方便,同时也应了那句“时间很快,邮件很慢”的话。那时的交通不如现在,一封信寄出不出一个月定是没回音的。可它还是寄托了廿八都人的期待与相望。</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邮局内文化气息非常浓,书画字墨琳琅满目,就连灯都透着古色古香的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德春堂】药店,座落在廿八都邮局旁,是清代商人姜秉怡经营的一间药店,也是清末时期廿八都最大的一家中药铺,专做中药材批发和零售生意。</p><p class="ql-block">它的建筑是“六柱三楼”式的门罩,门罩的内层垂帘柱上,有四个牛腿,中间两个为门神秦琼、尉迟恭,边上两个为“清风”、“明月”两个童子,人物栩栩如生,雕刻非常精致。也是廿八都古建筑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带我母亲走进【德春堂】,她看到模型人在磨药材,感到很是新奇,说:“和真的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还保留【东南日报社】旧址,它在【德春堂】药铺斜对面,是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机关报,前身是1927年3月创刊的《杭州民国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包抄上海之后,偷渡钱塘江,沿浙赣线窜扰。于是东南日报社不得不分两路转移,其中一路就转到了廿八都。</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如今的遗址己成了“魔幻镜宫”的游戏室。只有【东南日报社旧址】的牌子孤独的立在墙边的一角,让人有些唏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镇的雕刻,堪称是绝顶的艺术品,千年流传下来的手艺,正所谓巧夺天工。精美的雕刻艺术犹如凝固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廿八都比比皆是,如同一座民间艺术宝库,不无喧哗地在此度过了数百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这里还可见他们秉承先辈的精湛手艺,经他们之手一个个精美绝伦的传世工艺品打造出来。</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曹、杨、姜、金 是廿八都显赫的“四大家族”,在清末民初时名噪一时。曹家以经营田地为主兼开南货店、布店;杨家从经营竹山到造纸,后转为南北货交易为主;姜家从经营油料到以开布行为主;金家从经商到以收租耕读为主。古镇重点保护的36幢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这“四大家族”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小巷子走进姜遇鸿旧宅,过了小巷进到门前,里面豁然开阔,地面全部用鹅卵石铺就,既平整又不显奢华。房屋的外墙结构有着西式的建筑风格。可惜它大门紧锁,暂时不对外开放,但我听说里面房柱的八个牛脚上雕刻有八个“爱”的故事——苏东坡爱砚台,王羲之爱鹅,林和靖爱鹤,陶渊明爱菊花,王冕爱荷花,诸葛亮爱人才,另外两个分别是:百年好合,爱屋及乌。非常遗憾不能进去一睹里面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大户人家造的房子就是不一样,就连墙都特别高还,还显威严,走进这里只能见“一线天”。这里俩兄弟的屋子,右边是姜遇鸿的,左边是姜遇诚的(现在姜遇诚这边开着饭店和民宿)。据说姜遇鸿光有36房姨太太,但凡有钱人,惦记着姨太太越多越好,可又怕别人惦记着你的姨太太,所以就把墙建的特别高,为防火防盗又防姨太太……</p> <p class="ql-block">高墙用青一色的青砖砌就,地面是光洁的鹅卵石铺成,走在此地有“壁垒森严”之感。现在这里也是一个景点叫“回音壁”,在里面走动、说话都会有回音产生。</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姜遇鸿旧宅,有一部分己经装修新,另作他用了。</p> <p class="ql-block"> 在廿八都古镇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女特工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是戴笠在1941年从上海杭州嘉兴等地挑选了40多位16岁到25岁的女青年,在廿八都借用了姜守全的住宅,办的训练班。</p><p class="ql-block">训练班对学员的要求特别高,首先必备的三个条件:①长的漂亮,②不能结婚,③家身清白,还要有初中以上文化。训练的课除了要学习好“业务”,还要学习乔装打扮、侦察、射击、刺杀、格斗、点穴、密码术、摄影和驾驶课程。可以说集各种技能于一身。</p><p class="ql-block">戴笠的训练班,利用女性长的漂亮,看上去较为柔弱的优势,去接近、麻痹敌对的高层人员,而这些高层大多为男性。女特工甚至需要做对方的姨太太、情人。如果没有一副好的皮囊,想与这些见多识广的男性说上话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美貌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军统的特工训练十分严格,所有学员集中学习“特工常识”,包话收集和评价分析情报、发送情报、盯梢和摆脱跟踪、侦察、伪装、材料调查、使用毒药炸药等等技能,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被分配到不同的中队。在她们中,漂亮的被安排去执行特殊任务,长相稍欠的就安排技术岗位,比如发电报、破译密码等。</p> <p class="ql-block">这批培训班培养了很多优秀女特工,既有军队和军统中唯一的女将军姜毅英,也有号称“军统之花”的特工胡木兰,她们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肉体,为军统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胡木兰,是戴笠最得意的门生。</span></p> <p class="ql-block">姜毅英(1908年-2006年),女,浙江江山人,国民党军统局情报人员,长期从事密码破译等情报工作,曾侦破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重大情报。是民国军统中唯一一个女将军。</p> <p class="ql-block">蓝衣九号,原名尚孟茵,东北军尚师长的小女儿。年方十九,特务处特技训练班毕业。骑车冲锋,带两支马枪可以双发连响,用无线电发报,每分钟可发104个字。她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遇见刺客,她是柔道蓝带级高手。是十三太保中唯一一个女太保。她貌美如花,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仍是一个大美人。</p> <p class="ql-block">英茵:(1916-1942)民国名媛,抗日特工,也是演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因在电影《十字街头》和《赛金花》中有出色表现,英茵成了电影明星。</span>1937年抗战爆发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秘密从事抗日活动,</span>常常假扮舞女诱捕刺杀日伪成员,其中有9名汉奸被英茵暗杀。1942年,抗日志士平祖仁被杀害,英茵殉情自杀,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郑苹如(1918—1940),浙江兰溪人,军统特工,经常利用美色周旋于日伪高层之间,刺取情报。因在1939年对丁默邨的锄奸行动中被捕,于1940年2被秘密处决。《色戒》里的女主角王佳芝就是她的原型。这些貌美如花,身手敏捷的女特工,她们为了热血事业而聚集在一起,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为理想而把生命留在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她们是绽放在隐秘战场上的铿锵玫瑰!</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知名的女特工。</p> <p class="ql-block">如今还是健在的女特工王庆莲,江山人。</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上遇见了这位手工制作棕丝物品的老者,他整天一丝不苟的编织着,真是“丝丝皆辛苦”呀,这也是传统手艺吧。经他的手,不起眼的棕丝变成了遮阳帽、托鞋、鞋垫、刷子、扫把、蓑衣等生活用品,他给我们介绍:棕丝做的物品不会烂,经久耐用。</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南北交融的外来文化在廿八都汇聚、碰撞——山歌、民舞、旱船、花灯、剪纸、木偶以及民谚、民谣、民间故事、传说在镇中盛行。“联刀肉”、“挑担礼”、“风炉仔”等南北交融的独特风俗,经过几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如“联刀肉”,就是姑娘出嫁时,要在门头挂上男方送来的猪腿,并插上一把刀,象征婚姻关系如割不断的“连刀肉”一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剪花纸”、“对山歌”、“跳民舞”等各种民间艺术也是争奇斗艳。</span></p><p class="ql-block">木偶戏是古镇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木偶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民风颇具异域色彩,还带有几分古战场遗风。据说他们自古<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不愿意买卖田地或者文物来牟利,</span>到现在很多当地人固执的不肯买养老保险,但是他们却保留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有非常多的特色传统美食,最具特色的是“八大碗”:1-廿八都豆腐风炉仔、2-豆蔻猪手、3-廿八都笋干炖排骨、4-廿八都野菜、5-廿八都枫溪鱼、6-廿八都山药黄麂羹、7-廿八都石斛炖石蛙,8-腊肉鱼干。这些菜充满了当地的风味,是廿八都古镇的必尝美食。</p><p class="ql-block"> 廿八都的燕皮馄饨和铜锣糕是古镇的两大名点。燕皮馄饨以瘦肉和山药为主料,裹入燕皮中,煮熟后加佐料食用,口感鲜美。铜锣糕是古镇的传统节日糕点,主要配料有糯米、红糖等,口感滑嫩。撒贝宁来过廿八都尝了铜锣糕呢。</p><p class="ql-block"> 共富豆腐工坊,是廿八都的一大特色。这里集豆腐的历史、制作、体验、品尝于一体,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廿八都豆腐做成的豆浆冰淇淋和古法豆花,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不少游客的心头好。来廿八都游玩的客人一般都会坐下来,一边品尝豆花的美味,一边感受古老的豆腐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豆腐坊里面宽敞明亮,制作豆腐的工具也井井有序,它的豆腐之所以好吃,因为是手工石磨的用最古老的工艺制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 在浔里村西北面的仓乌湾山顶上有个“成功亭”,我走出古街来到山边沿这条鹅卵石砌成的上山路,来到了“成功亭”,亭子周围翠竹葱葱,初秋时节,枫叶有点点泛红,景色优美,这里是廿八都的置高点,俯瞰整个廿八都,苍穹之下远处的山峦和廿八都古老的建筑尽收眼底,宛若人间仙境,确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而我却在想着千年之间这里所发生的多少故事……</p> <p class="ql-block">成功亭是为了纪念郑成功曾经在廿八都驻扎、战斗而建,亭子附近还立有一座郑成功的铜像,以缅怀这位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仰望郑成功威武的塑像,无不嗟叹历史的兴哀浮沉,无不赞美人间一股驰骋纵横、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母亲91岁,看着她还能走动,我们兄弟姐妹商量,<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她出来走走,</span>让她能再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风景。第一天从建德到衢州,去了南孔庙,然后就在衢州住下,主要怕她长时间坐车吃不消。第二天就带她来“寻了廿八年”的廿八都浔里街……</p><p class="ql-block">老人家还是挺精神的,非常佩服她这把年纪了还能游山玩水。我们想在她还能走动的日子里,多牵牵她的手,别把它弄丢了,其实陪伴是最美的风景!衷心希望她老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 千年流淌的枫溪河见证着古镇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生活在青山环抱中的古镇居民依然透着古朴而淳厚的气息,恬淡从容的生活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如同一颗历史长河中遗落的珍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显得格外珍贵。</span>廿八都,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岁月的沉淀与时光的静谧,每一次念及,都能想到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无数人的脚步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的沉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的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然的和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俗的传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座古镇独有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这些就是廿八都古镇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喜欢九九的美篇,请给予多多鼓励!</p>